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古代飲食文化典故

古代飲食文化典故

中華飲食文化的歷史祥瑞

中華飲食文化璀璨奪目,源遠流長,孕育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典故,成為中華美食寶庫中壹顆顆璀璨的明珠。

桃飽李肥

相傳,東漢時期臨邑(今山東臨邑縣)人董仲舒,生性儉仆,衣食住行皆極簡。壹次進京時,好友為他設宴,桌上美食豐盛,董仲舒卻只取壹桃壹李,且不語不食。好友不解詢問,董仲舒答道:“吾嘗聞,桃飽李肥,蟠桃壽延,取吉利而已。”自此,“桃飽李肥”成為吉祥寓意的代名詞,寓意富足長壽。

魚躍龍門

“魚躍龍門”的故事出自晉代張華的《博物誌》。傳說黃河鯉魚逆流而上,至龍門則化為龍。鯉魚躍龍門,寓意逆襲、升遷,寄托著人們對美好前程的期盼。

八月十五月滿中秋

中秋節賞月,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禮記》中記載:“秋分後十五夜,曰望。”此時月亮最圓最亮,故稱“望月”。後人逐漸形成中秋賞月的習俗,寄托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團圓的渴望。

桃花流水鱖魚肥

“桃花流水鱖魚肥”出自北宋張耒的《寒具》詩。桃花盛開時節,正是鱖魚最肥美的時候。此語不僅描寫自然景觀,也飽含著對春日美食的贊嘆。

酒逢知己千杯少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出自唐代李白的《贈汪倫》。詩句意在強調與摯友相聚時,美酒與暢談的時間總是過得飛快。也用來感嘆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和情誼。

紅豆生南國

《紅豆生南國》是南北朝時期的民歌。詩中描寫了男子對女子相思的深切之情。相傳漢代名臣司馬相如外出任官時,對妻子王昭君十分思念,曾寫信道:“結發與君,結發同心。”因“結發”諧音“紅豆”,故後世常以“紅豆”喻相思。

牡丹花開

隋代薛道衡的《昔昔鹽》中寫道:“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世所無。壹雙丹頰桃花面,萬裏娟娟流水裾。”詩句描寫了洛陽女子美麗嬌艷,如牡丹花盛開般動人。自此,“牡丹花開”成為絕代佳人的代名詞。

青梅竹馬

“青梅竹馬”源自《西京雜記》。漢代枚乘年輕時,與鄰家女孩青梅和竹馬壹起遊玩,青梅贈予枚乘青梅,竹馬贈予枚乘竹馬,表達愛慕之情。後世用“青梅竹馬”比喻自幼相伴、互生情愫的男女。

金榜題名

“金榜題名”出自唐代張說《寄郭舍人》。詩中有句:“待得金榜題名日,定酬酢稱尊前。”金榜,指科舉考試的榜單;題名,指在榜上寫上名字。後世用“金榜題名”祝願學子考試成功,取得功名。

羊腸九曲

《三國演義》中,姜維向諸葛亮描述蜀道難行時,曾說過:“此間山路崎嶇,羊腸九曲。”此語形容道路蜿蜒曲折,十分險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