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立春的節氣,有壹個風俗習慣就是撒豆子。幼稚園為了讓小朋友們生動形象地記住二十四節氣大自然的規律,開展節分撒豆子的實踐課堂。
本來是吉永老師的講解和演示過程,因為有了小新的參與,讓這堂課變得更加形象生動,成了孩子們是主角,老師只是配角,小新壹系列呆萌幼稚的問題,讓風間這個學霸好好展現壹番,壹個問壹個答,並且還有演示,小新增添了很多幽默成分。
讓向日葵班的小朋友們通過看二人的表演,記住了立春這個節氣的風俗習慣,雖然以前在家裏都有看到大人做,但並沒有什麽印象,這次通過在幼稚園和小朋友們壹起過這個節氣,相信他們會記住壹輩子都會記住這個節日的。
現在過新歷,對於舊歷的二十四節氣都忽視了,其實二十四節氣就是自然的變化規律,讓孩子們的日常作息和穿衣吃飯跟著節氣走,是最符合大道和自然規律的,在學校或家裏應該加入這項學習體驗內容!
風間壹邊撒豆子,小新壹邊打掃,最後打掃進了自己的嘴巴裏,免得浪費。風間告訴他,豆子代表魔鬼,把魔鬼撒出去,把福神請進來。小新說,那我們家有魔鬼,就是我的媽媽。當媽媽強迫他吃不想吃的東西,打他罵他或逼他的時候,在小新眼裏那壹刻媽媽就成了魔鬼。
小新這個比喻非常的貼切。
在撒豆子之前,先要畫魔鬼或者福神的畫像,戴在頭上。
大家都專註地畫著,只有小新趴在桌子上,畫紙壹片空白,又在等吉永老師的幫忙。
老師將豆子分發到每個人手中,讓每個人先吃和自己歲數相等的豆子,別的小朋友都聽話照做,邊數邊吃,只有小新壹股腦地把豆子全倒進了自己的嘴裏,嫌不夠,還要再來壹碗,接著問老師要吃多少豆子,會不會把自己撐死?
真正的撒豆子開始了,都在念著魔鬼滾出去,福神進門來,邊撒邊喊,小新說壹句,豆子就進到自己的嘴巴裏,把福神和魔鬼都吃進了自己的肚子裏,壹不浪費,二也填飽了肚子,壹舉兩得。
小新每個環節都能給大家制造出笑料,壹笑大家就放松下來,壹放松就會非常的開心快樂,吉永老師充當壹下反面角色也挺好的。
晚上回到家,催促著媽媽趕快撒豆子,媽媽要等著爸爸回來壹起吃完晚餐再撒。沒想到廣誌在外面應酬,吃完飯才回來,而且事先沒有通知美冴。最討厭浪費食物的美冴壹氣之下把豆子撒向了廣誌,並且喊著滾出去!小新在旁邊看,原來魔鬼在驅趕福神。
雖然以前小新家也做過節分撒豆子的儀式,只是好像都是大人的事情,沒有什麽太大的印象,這次通過自己親身的體驗就會記得節分撒豆子,這個節氣了。
任何事情想讓孩子學習任何事情,必須讓孩子親自去體驗和參與,孩子才能記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