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江漢區的美食

江漢區的美食

老通城豆皮:“老通城”是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壹家大型酒樓的名字,以經營著名小吃三鮮豆皮馳名,有“豆皮大王”之稱。這家酒樓創辦於1931年,某地原在古漢口城堡大智門外,為城鄉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勝利後復業,改妳老通城甜食店。該店仿照湖北民間的傳統小吃豆皮,配合甜食應市,制法是將綠豆、大米混合磨漿,在鍋裏攤成薄皮,內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餡料,用油煎好。特級廚師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鮮肉、鮮蛋、鮮蝦仁為主制作餡料,創制出三鮮豆皮,皮包金黃發亮,入口酥松嫩香,更加膾炙人口。毛澤東品嘗四次,次次贊賞 。

四季美湯包:“四季美”是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江漢路口附近的壹家小吃店的店名,意為壹年四季都有美食供應,如春炸春卷,夏賣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餅等,1927年開業,生意興隆;後有特級廚師鐘生楚等在該店制作江蘇風味武漢化的小籠湯包應市,受到顧客的好評,被譽為“湯包大王”,使該店變為主要供應小籠湯包的湯包館 。

小桃園煨湯:“小桃園”是坐落在漢口勝利街蘭陵路口的壹家小吃店的店名。該店創始於1946年,有陶、袁兩個小販在這裏搭棚設攤,經營油條、豆漿之類的小吃,後來兩家合作,經營煨湯,店名“筱陶袁”,解放後諧音化為“小桃園”,是著名的“煨湯專家”。該店經營的主要品種有瓦罐雞湯、排骨湯、蹄膀湯、八封湯、腳魚湯、牛肉湯、鴨湯等。以瓦罐雞湯最馳名,其原料為黃波孝感壹帶壹斤半重以上的肥嫩母雞,剁成雞塊,先人油鋸爆炒,再倒入內有沸水的瓦罐內,用旺火糧熟,小火煨透,湯鮮肉爛,原計原味,營養豐富,是老人,病人、產婦的滋補上品 。

談炎記水餃:談炎記水餃館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384號,距利濟路口不遠。1920年由黃陂人談誌祥創辦。專門經營水餃近八十年,有獨到的制作水餃技藝,從選肉、配料、點味、制餡、制度到包制、熬湯、煮熟等各道工序,都有嚴格的標準,如以鮮豬腿、黃牛腿肉制餡,豬蹄熬湯,配上蝦米、香菇、香菜、蔥花等佐料,使水餃的餡嫩、湯鮮、形美、皮薄。除了傳統的鮮肉水餃,名師談銀山近幾年還陸續研制出冬菇水餃、廠米水餃、三鮮水餃雞茸水餃、蝦仁水餃等新的品種,適應不同食客的口味 。

面窩:面窩和熱幹面壹樣,也是武漢人愛吃的早點之壹,制作簡單,遍及武漢三鎮的大街小巷,多為攤點經營,或由飲食店兼管,沒有代表性店鋪。面窩是武漢特有的,創始於清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9年)。當時漢口漢正街集稼咀附近有個賣燒餅的,名叫昌智仁,看到賣燒餅生意不好,就想辦法創制新的早點品種。經過反復琢磨,他請鐵匠打制幹把窩形中凸的鐵勺,內澆用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鍋裏炸,很快就作出壹個個邊厚中空、色黃脆香的圓形米餅。

牛肉豆絲:豆絲是以綠豆、大米等為原料,磨碎成漿,在鍋裏攤成皮,切成絲。有湯豆絲、幹豆絲、炒豆絲等多種吃法。老謙記經營的是炒牛肉豆絲,炒時按顧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軟炒,味道各有千秋,區別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是黃牛眉子百溝、濕豆絲、水發香菇、玉蘭片等,外加調味佐料,用麻油煎爐炒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