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是莆田市的壹個旅遊景點,有許多旅遊地圖和豐富的旅遊資源。景區和文物古跡250余處,197處被列為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8處,市級20處,還有167個縣(區)級。湄洲島上的媽祖廟舉世聞名,備受尊崇。三教的祠堂是我獨有的;梅州媽祖祖廟和三交祖廟在全國、東南亞和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很大影響。九裏湖風景區以湖、洞、瀑、石四大奇觀聞名於世,是“福建三大奇觀”之壹。距市區5公裏的大古堰木蘭坡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壹,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化寺是四大禪林之壹,福建省“十大景區”之壹。玄關寺三清殿是該省保存最完好的唐代道教玄關寺建築之壹。有許多古建築遺址,如南少林寺、宋代古塔、蔡襄墓、瓷窯古遺址、明代抗日名城浦西城和數千棵古樹,如荔枝樹“宋嘉香”和龍華古樟樹。莆田還有南少林。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北部,舉世聞名的南少林寺就在這裏。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園。根據考古發現,“林泉園存在於唐代或最晚在唐末”,但確切的創建日期還需要進壹步研究。林的武術風格起源於初唐,其經歷也與武術風格有關。相傳,李世民繼位後,呂德才被福貢部將聚集在東南沿海,百姓苦不堪言。那些混混行蹤不定,聚散無常。如果派軍隊去包圍他們,無異於用拳頭打跳蚤,既勞民傷財,又難以取得成效。唐太宗只好叫來已經被封為將軍的少林寺方丈譚總,讓他派武藝高超的僧兵去懲治海盜。道光是譚派十三棍僧之壹,他帶領500名僧人進入福建鎮壓暴力。暴亂平息後,沿海人民留住了這些扶貧濟困的活佛。道光也覺得難以開恩,於是回到嵩山少林寺,告訴了坦宗方丈。方丈立即說:“我在海邊偷日月已經很久了,九蓮山腳下有壹個夜頭。南北千裏同寺,大乘禪留於心。”道光根據北少林方丈的話,找到了當時赫赫有名、地勢酷似嵩山的林泉源寺,並入駐其中。林泉院也成了江南的少林寺。寺廟所在的林山村周圍有九座山圍成壹圈,形狀像壹朵九瓣蓮花。這座寺廟位於花心的位置,因此被命名為九連山少林寺,俗稱南少林寺。清朝初年,當地反清人士和武林高手嚴俊來到有武術傳統的南少林,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由於叛徒的背叛,南少林被政府攻占,許多僧人被殺,寺廟被夷為平地。從火海中沖出來的僧人,遊走於江湖,傳道授業,堅持反清鬥爭。據說南拳的很多套路都來自南少林。由於清廷的輿論封鎖,這段悲慘的歷史鮮為人知,但卻在民間悄然流傳。莆田旅遊概況初春天氣晴好,風送輕車過荔城。小麥鋪好了,綠油油的,果園錯落有致,綠得像個棚子。(謝覺哉)荔城遍地荔枝,平地覆金碧堤。圍海種田三季熟,四季攔溪成水庫;梅妃還活著,但他的藏書留下了遺產。江南的風景不錯,水鄉的魚米之鄉也不錯。(郭沫若)這是兩首名為《歷城》的詩,作者分別是時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謝覺哉和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它們都寫於20世紀60年代,贊美了今天中國東南沿海壹座新興城市莆田。莆田市旅遊資源豐富,人文和自然景觀遍布山區、沿海地區和平原地區。自古以來,莆田有四季,莆田有二十四季,仙遊有四季,沿海地區有十二季。莆田(四大夢幻勝地)的四季風景是:春莆溪、夏田蕓、秋仙人和冬九鯉。其中,“下田蕓”指的是田蕓洞穴。田運棟風景區位於秀嶼區埭頭鎮李文村大理山南。田蕓洞周圍的巖石堆積如山,松樹隨處可見。四點鐘,茶花盛開,草在不同的地方生長。它以其奇特的山峰,奇特的巖石,幽靜的洞穴,美麗的森林和幽靜的小路在興化令人驚嘆。春夏之交,雲霧繚繞,石峰幽幽,亭臺樓閣幽幽,山嵐美不勝收,人們置身於雲霧和窗簾之中,猶如置身仙境。唐代詩人羅隱曾來此自娛自樂,盛贊“萬山皆美”。莆田的24個景點是:東山小旭,白塘秋月,寧海初日,錦江春色,西湖水鏡,梅思晨鐘,天馬青藍,西巖夜景,石室煙雲,朱誌泉瀑布,九華疊翠,梅雨潮,貝爾譚旋,古城薛梅,湖山之魚,碧塞全飛和古囊列山。仙遊的四大景點是:九裏湖、麥榭巖、彩溪巖和天馬山。莆田九裏湖沿岸的12個景點是:新橋夜公園(韓熙新橋頭)、美蘭晨景(北高)、重慶小雁(北高)、黃岐日落(埭頭黃岐)、青山疊翠(埭頭石城)、小南歸帆(平海)、門架馮濤(山亭文佳)和黃岐日落。莆田不僅有迷人的山川河流,還有豐富的文物古跡,以及許多燦爛的歷史遺跡。鯉城、仙遊鯉城、涵江(含洋尾村)、西天尾、黃石、楓亭、酉陽、新縣、榜頭古街是鑲嵌在興化大地上的歷史明珠。古鎮古跡文化遺存歷史內涵豐富,吸引了眾多中外專家、學者和遊客尋訪歷史。莆田的文物具有點多、密度大、價值高、重量重的特點。經過1956 ~ 1957、1986-1987兩次壹般文物調查以及日常文物調查和專題文物調查,保存了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重要文物遺址800余處,其中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14處(原239處)。包括媽祖廟、木蘭碑、三清殿、釋迦牟尼佛塔、天中萬壽塔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3處(原41處),縣(區)文物保護單位167處。這些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分類如下:人類在五六千年前就已在莆田從事生產生活活動。考古發掘收集的泥質軟陶、灰砂陶、紅砂陶、黑砂陶屬於曇石山遺址中下文化,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範疇。秀嶼區埭頭鎮後鄭村五味寨遺址和仙遊縣莊媛鄉西尾山遺址是典型代表。這些與曇石山遺址上層和黃土侖文化類似,都是青銅時代遺址。莆田市的幾十處青銅時代遺址展示了古代閩人創造印花硬陶的輝煌。白沙鎮越王臺、榜頭鎮箕子、鐘山鎮蛇灣等西漢古遺址反映了西漢時期閩越人民在這裏的軍事活動。宋代和元代是制瓷業的鼎盛時期。許多古窯址堆積豐富,散落著數千平方米的古瓷片,因其品種繁多、質量上乘而備受贊譽。典型產品包括仿龍泉的日用瓷器和“珠光青瓷”及陳設瓷。這些產品在宋元時期已經銷往東南亞、埃及、伊朗、日本等地。現存著名古窯址有涵江區莊邊鎮莊邊瓷窯、鯉城區西天尾鎮萬洋瓷窯、城廂區靈川鎮蛙山瓷窯、東海鎮旭山瓷窯、仙遊縣杜威鎮萬邊瓷窯、仙遊大濟鎮雲居山瓷窯、勝山瓷窯、希澈瓷窯等。莆田在歷史上被稱為“文學名邦”,名人輩出。到目前為止,許多歷史名人的墓葬被保留下來,包括唐代的林丕、九穆林、黃桃和鄭,宋代的蔡襄、蔡京、鄭樵和劉克莊,明代的趙衷,清代的馬思聰、林兆恩、和林,清代的郭尚賢和江春霖。古建築是莆田歷史文明的重要載體,是莆田文物的精華所在。莆田保存的數百座唐宋元明清古建築是極其寶貴的歷史遺產。宋代建築以古塔、三清殿、媽祖廟和許多宋塔、宋橋、宋皮為代表。八閩古塔以具有當地建築特色的宋代平臺而聞名。目前,920多座佛教寺廟大多處於明清時期,但唐宋時期的遺跡仍然無法抹去過去的魅力。唐宋時期的寺廟多為十面叢林,明清時期的後人寺廟更是數不勝數。大型寺廟的布局多為中式禪宗七堂體系。主要建築為山門、大雄寶殿、法堂、禪堂等中路建築,左右兩翼為兩廊建築。道教宮觀星羅棋布,其宋代“三清殿”建築水平高,文化價值大,享有江南古建築壹絕的美譽。仙遊文廟在眾多文廟中堪稱古建築的藝術殿堂。湄洲媽祖廟是海內外信眾的“東方麥加”。莆田市是我國著名的老區。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先驅的鬥爭為人們留下了許多革命者和革命事件的遺址和文物,成為今天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莆田市美麗的自然景觀是大自然賜予莆田人的多彩寶藏。美麗的文化景觀是先人創造的燦爛文化產物,也是歷史文明的實物見證。莆田的山水文物以多姿多彩的形象書寫了不可磨滅的莆田文明史。
滿意,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