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如何在誘惑面前把握自己?

如何在誘惑面前把握自己?

誘惑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名利的誘惑、金錢的誘惑、聲色自誘惑、美食的誘惑,如此等等,不壹而足。面對誘惑,沒有好奇和,心動是不正常的,關鍵在於在誘惑面前妳如何把握自己。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的大臣公儀休,是壹個嗜魚如命的人。他被提任宰相以後,魯國各地有許多人爭著給公儀休送魚。可是,公儀休卻正眼不看,並命令管事人員不準接受。

他的弟弟看到那麽多從四面八方精選來的活魚都被退了回去,很是可惜,就問他:“哥最喜歡吃魚,現在卻壹條都沒有接受,為何?”

公儀休很嚴肅地對弟弟說:“正因為我愛吃魚,所以才不接受這些人送的魚。”

“妳以為那幫人是喜歡我、愛護我嗎?不是。他們喜歡的是宰相手中的權,希望這個權能偏袒他們、壓制別人,為他們辦事。吃了人家的魚,必然要給送魚的人做事。執法必然有不公正的地方,不公正的事做多了,天長日久哪能瞞得住人?宰相的官位就會被人撤掉。到那時,不管我多想吃魚,他們也不會給我送來了。我也沒有薪俸買魚了。現在不接受他們的魚,公公正正地做事,才能長遠地吃魚。”

人非聖賢,很難讓自己壹輩子清心寡欲,不產生壹絲邪念。然而,人的高尚和可貴就在於面對外物的引誘,善於運用自己的理智抵制誘惑。

有壹個走私犯,由於警方追捕太緊,他靈機壹動,帶著所有的走私貨物,躲進了壹家破舊的教堂裏。他請求牧師答應他將走私貨物藏在教堂的閣樓裏。那位虔誠的牧師當然立即拒絕了走私犯的要求,並要此人馬上離開,否則他就要報警。

“我給妳壹筆錢,以報答妳的善行,妳看20萬怎麽樣?”走私犯苦苦哀求。

牧師堅定地說:“不!”

“那麽50萬呢?”走私犯忍痛加碼。

牧師依舊拒絕。

“100萬好嗎?”走私犯仍不死心地問。

牧師突然大發雷霆,用力把那人推到門外去:“妳快給我滾出去,妳開的價錢。已經快接近我心裏的數目了。”

這個牧師拒賄的故事給我們的啟迪是深長的。牧師盡管“離上帝最近”,可他畢竟不是聖人。他的心裏,也有“貪”的念頭,只不過他給自己的道德定的價碼比常人要高而已!這位牧師又是可敬的。當他眼見走私犯出的價碼逼近了他自定的道德價碼時,他果斷地掐滅了貪欲,在巨大的誘惑面前說出了“不”。他最終守住了自己做人的底線。

人不可被誘惑所淹沒,否則,人便失去了自我。人壹旦失去了自我,也就不能稱之為“人”了。由此觀之,面對誘惑,既應有所取又應有所舍,既應有所投入又應有所自持,既應有所熱忱又應有所節制,從而能在誘惑的包圍之中,頭腦清醒,心態平衡,行為規範。

誘惑是不可避免的,做事有“心機”的人面對誘惑時能用內心的品質來抵制誘惑,所以能順利地達到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