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小學單元整體教學

小學單元整體教學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四個方面。然而,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學設計不科學、知識點教學碎片化、學生素質發展不均衡等現象普遍存在,小學英語工作者必須重視並著力解決這些問題。

壹、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意義

從核心素養到學科素養,到單元設計,再到課時計劃,壹線教師需要通過這些環節開展日常教學。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不少壹線老師設計教學時直接以“課時”為單位,不進行“單元設計”,認為把“知識的傳遞與再現”視為“學力”的中心。但是,“課時主義”容易把教學內容碎片化,導致知識點的處理缺乏全局的掌握。

小學英語教材多以“單元”為單位編排教學內容,每個單元都有壹個主題,以“話題—功能—結果—任務”為整體框架,以話題為綱,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為主線。以譯林版《英語》教材為例,單元的設計大多圍繞某壹主題,每壹個單元又分為5-6個板塊,各個板塊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將單元設計的起點定位為學生的認知、知識的建構,將教學設計思路從教師講課的內容轉變為學生學習思考的設計。本文以筆者執教的譯林版《英語》教材六年級下冊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 為例,闡釋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

1.整體把握教材,建構單元目標

(1)確定單元整體教學目標

筆者基於核心素養的理念,從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制定了單元的整體目標

(2)合理分解單元課時

本單元各個板塊之間語言知識比較零散,缺乏有機的聯系,不利於學生知識的建構,筆者通過仔細研讀各個板塊教學內容後發現,它們都指向了單元核心話題:An interesting country。筆者設計了四個連貫的主題情境:成為導遊→周遊世界→品嘗美食→介紹中國,這四個主題情境分別對應著本單元的四個課時,將單元裏各個課時中的板塊與主題情境進行了融合,見表2:

2.明確板塊功能,整體把握教學情境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在選擇單元整體教學內容時,應重視單元話題的完整性、整體性,關註最後的語言形成。在單元整體教學中,各個課時要根據不同的主題情境,整合相對應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第壹課時] 這壹課時對應的板塊是Story Time。講述的是幾個小夥伴正討論如何通過各種途徑了解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為新課做預習。筆者設計了壹個“成為小導遊”主題情境,基於這個語境,教師設計了壹系列的教學任務,通過任務讓學生學習生詞、短語、句型和課文,並在此基礎上了解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通過考驗,成為導遊。

[第二課時] 這壹課時對應的板塊是Grammar Time/Sound Time/Culture Time。講述的是英國、澳大利亞、美國、中國的景點和特色,筆者設計了壹個“周遊世界”的主題情境,首先引導學生了解Culture Time部分的世界景點和特色,並將其與Grammar Time板塊的壹般將來時進行融合。接著,在Sound Time板塊,教師引入了描述了小夥伴們在遊樂場玩耍場景的英文繪本故事《Clare and Fair》。筆者通過繪本的引入與主題情境進行了有效銜接,並結合語境學習“air”字母組合的發音,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感悟和運用語言。

[第三課時] 這壹課時對應的板塊是Cartoon Time。講述的是Billy做“美食”的情境,結合板塊內容設計“品嘗美食”的主題情境,采取朗讀指導、小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故事內容,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板塊的樂趣。

[第四課時] 這壹課時對應的板塊是Fun Time/Checkout Time。筆者設計了“介紹中國”的主題情境,讓學生寫壹些中國的景點和特色。通過學習Fun Time板塊的文本,學習教材的寫作思路,結合Checkout Time板塊的相關語言點進行語言的輸出,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培養高階思維,設計多元活動

(1)運用思維導圖,提升思維品質

思維導圖把文本知識顯性化,言語信息圖像化,幫助學生梳理學習內容,提升思維品質。筆者在第壹課時,導入環節讓學生看澳大利亞的視頻,說出至少四個關於澳大利亞的動物和景點,完成思維導圖,鍛煉學生提煉信息的能力,

(2)讀寫結合,關註語言生成

小學英語課本教材提供了豐富的閱讀素材,適當使用可以實現對話、閱讀、寫作教學壹體化。比如,筆者在執教第四課時的時候,布置了壹個寫作任務,讓學生介紹壹個國家。筆者利用Fun Time板塊關於英國風土人情的閱讀文本,讓學生讀壹讀,並從天氣、體育、城市、有趣的地方四個方面入手,劃出關鍵的句子,同桌之間相互討論,給出指導意見,幫助學生探索寫作策略,進而讓學生進行語言的輸出——寫。

(3)引入英文繪本,提升閱讀素養

教材與英語繪本有著各自不可替代的優勢,二者之間的互補關系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筆者在執教第二課時的時候,引入了英文繪本《Clare and Fair》,該繪本描述了小夥伴們在遊樂場玩耍的場景。借助於英文繪本,壹方面為學生習得含有“air”的目標單詞提供了語境,另壹方面也為學生習得閱讀策略,提升閱讀素養提供了途徑。

三、實施核心素養視域下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關註點

1.關註單元目標整體設計,而不是單課時的設計

譯林版《英語》教材通常是以某壹個話題引領壹個單元的教學,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以這個單元的話題為主線,將各個單元串聯起來,優化板塊組合,形成單元整體教學。在本單元的整體設計中,以“有趣的國家”為單元話題,設計“成為導遊”“周遊世界”“品嘗美食”“介紹中國”這四個主題情景,將各個板塊的教學融合到情景之中。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有部分教師喜歡將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劃分為若幹課時,教師再根據分課時設計教學情景,容易造成不同知識點之間缺乏關聯,不利於學生形成完整的語言體系。

2.關註學習活動,促進核心素養的有效形成

在譯林版《英語》教材的板塊中,有核心板塊和非核心板塊之分。核心板塊貫穿於整個單元,需要在每個課時不斷出現,而非核心板塊則是起到支撐核心板塊的作用。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根據單元目標的不同梯度要求,設計不同的活動,比如歸納總結類的活動、應用實踐型的活動等等,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思維品質,吸取文化精華,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例如,筆者在執教第三課時Cartoon Time板塊的時候,並沒有壹句話壹句話地幫同學們進行語言知識點的精講,而是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表演並,通過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小組之間相互評價的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語言,從而促進合作意識的提升,同時也有助於學生自我管理,在相互的鑒賞、品鑒中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

3. 關註學生學情,進行教材的取舍和調整

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要善於根據學生的需要,對教材內容、結構、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舍和調整(程曉堂等,2019)。在實施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建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認真研讀教材文本,將碎片化的知識點之間建立起聯系,通過開展文本的適當補充與重構,幫助學生拓展語言學習的深度與廣度,在補充語言知識的基礎上,關註學生的情感、思維、文化等層面的發展,促進學生新舊知識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在教材使用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根據所需要的內容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程曉堂等,2019)。在本單元的整體設計中,筆者在執教Sound Time板塊的時候,引入了繪本《Clare and the Fair》作為補充,為語音板塊“air”字母組合的教學提供語境,解決教材深度不足的問題,培養學生深度思維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結束語

單元目標是教師在學生現有知識水平的基礎上為學生設置的最近發展區,而課時目標是在該區域內搭建的“腳手架”。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需要關註的不僅是語言知識,還有學生能力的發展。我們應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立足單元整體設計,明確各個單元的目標和板塊的功能,創設適合學生學習和運用的語言情境,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