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凡媽媽去幼兒園接寶寶,老師跟她反映:千凡不喜歡吃蔬菜,只要碗裏有壹丁點的蔬菜都要挑出來。娃都三歲了,為啥就是不愛吃蔬菜呢?孩子不吃蔬菜,是壹件讓不少家長頭疼的事情。我家大寶也有過這樣的情況,當時我也很苦惱。
3歲孩子不愛吃蔬菜,原因有這些
為了讓孩子吃蔬菜,媽媽們煎、炒、燜、蒸試過,軟硬兼施也用過,結果不吃就是不吃,還影響了孩子的食欲和親子關系。家長又為難又擔心,長期下去,會缺少孩子身體發育所需的維生素和營養,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很多家長也疑惑:家裏每頓飯都蔬菜,自己也沒有挑食的習慣,孩子為什麽就不愛吃呢?或許是有以下這些原因。
A.敏感期的單壹輔食
研究者認為:嬰兒期是兒童早期口味培養的敏感期。
6-12月是寶寶味蕾的敏感期,由於神經發育原因,吞咽、咀嚼功能在增強,這個時段比較容易接受各種食物的味道,父母及時添加各種輔食,可減少將來偏食的可能性。但如餵食輔食樣式比較單壹的話,就可能養成只接受單壹的味道,而對其它味道產生抗拒心理,就有可能造成偏食。
B.拒絕特殊味道的蔬菜
由於寶寶味覺世界還處於比較單純狀態,他對味覺的敏感度就比較靈敏,比如吃飯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壹些味道較濃或特殊的蔬菜食品,孩子剛放到嘴邊或者聞著味,就直接說了:“這是什麽味道,我不喜歡。”拒絕進食。像大蒜、韭菜、茴香、大蔥等。
C.家人飲食習慣
李盈靜營養師認為,沒有人是真的“天生”不吃蔬菜的,寶寶之所以會對蔬菜有排斥感,跟家人的用餐習慣有關。
家人對蔬菜的喜好也會影響到寶寶,如果父母不喜歡某個菜,不愛吃,不由自主地說:“這菜不好吃,我不喜歡。”孩子就會先入為主地認為這個菜不好吃,我也不愛吃等。
我媽媽不愛吃香菜,記得有壹次,爸爸做了壹份白切雞用香菜做配料,媽媽說了壹句:“受不了香菜的味道。”至今我也接受不了香菜的味道。可見,家人的不吃哪些蔬菜,也會影響到孩子的選擇。
四種方式讓娃自然愛上“蔬菜”
蔬菜含有大量肉類所沒有維生素,是維持人體健康的必需物質,也是寶寶身體健康發育的保證。對於不愛吃蔬菜的孩子,試試以下這4種方式讓孩多吃蔬菜。
1、循序漸進式
其實現在很多菜式都講究葷素搭配,孩子不喜歡吃蔬菜,可通過把蔬菜每次加壹點到肉類裏面,逐漸增多,寶寶也會慢慢適應蔬菜的味道,從而接受它。
二寶不喜歡吃蔬菜,但能吃“蔬菜餅”,每次我都會加多壹點肉,之後逐漸減少,沒想到,二寶逐漸接受了蔬菜的味道,也不怎麽抗拒了。
2、混合式食物
寶寶不喜歡吃蔬菜,但總有他愛吃的東西,比如:面包、餃子,有些睿智的媽媽會通過在餃子或包子餡裏面放些切碎的蔬菜,或者把蔬菜打成汁,做成蔬菜顏色的面食,在自己喜歡的美食面前,或顏色的視覺刺激,寶寶吃起來是不是津津有味呢。
我大寶開始不愛吃胡蘿蔔,但愛吃餃子,我做了幾次胡蘿蔔肉餡的餃子,他都吃得特別歡,現在純炒胡蘿蔔絲,他都喜歡吃了。
3、帶寶寶認識蔬菜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新鮮事物是比較好奇的,也有壹種想多了解的欲望,父母去買菜時,不妨帶孩子壹起去菜市場或超市的蔬菜架上,多接觸蔬菜。對於孩子的發問也要耐心回應,比如他問:“媽媽,這是什麽菜?”媽媽回應:“這是芹菜,放魚湯裏特別香。”小寶寶就很高興地說:“媽媽我喜歡放在魚湯裏的芹菜。”那麽在烹飪時,就請孩子幫忙洗菜,逐漸減少他對蔬菜的抗拒心理。
4、同齡人示範
孩子不接受某壹種菜,往往是因為缺少壹個引導示範榜樣。當家裏來了其它小客人,或者到親戚家做客時,其它小朋友正津津有味吃著,自己本不喜歡吃的蔬菜,就會有壹種躍躍欲試的欲望,媽媽要善於抓住機會,多鼓勵孩子。很快他也會接受,甚至喜歡吃蔬菜了。
對於孩子不喜歡的蔬菜,家長切莫強迫孩子吃,強迫他接受,不僅影響吃飯的心情,還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更加討厭蔬菜。
總之,我們都知道蔬菜有多種多樣,做蔬菜的方式也有多種多樣。父母通過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漸進地引導,搭配上面說的四種方式,或許能讓孩子逐漸接受並且愛上吃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