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鋪前馬鮫魚的馬鮫魚傳說

鋪前馬鮫魚的馬鮫魚傳說

在海南,馬鮫魚俗稱黑魚,在民眾生活中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說,海南明朝壹位高官與黑魚頗有緣分,民間將他封為“黑魚祖”。記者探訪海口三江鎮皇瀛村,揭開了壹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民間無黑魚不成席

過年買黑魚,是海南人的壹個傳統。以前在農村,多是將黑魚用鹽腌後晾曬,除去壹定水分,在米飯快熟時,放在上面蒸,孩子們非常愛吃。

在海口土生土長的林小姐說,從她記事時起就知道,黑魚是野生魚,又少又貴又有名,平時難買到,但逢過年,家裏就算砸鍋賣鐵也要買,爺爺說無此魚不成席。

黑魚的吃法,在海南沿海市縣各不相同,但過年吃黑魚卻基本相同。有人說,吃上黑魚是家庭條件變好的象征。雖然如今生活富裕了,但這種飲食習俗仍在延續。過年吃魚,寓意“年年有余”,但在海南吃黑魚,遠遠超出了這個寓意。

陳氏無黑魚不祭祖

從事馬鮫魚行業的陳生,祖籍文昌,生於海口。他說與黑魚和“黑魚祖”都有緣,所以今年他的鋪前馬鮫魚得以走進博鰲亞洲論壇,首次作為指定西式餐點之壹和嘉賓禮品。

2003年,壹次偶然機會,陳生和朋友去三江鎮皇瀛村包工修水塘,該村壹位同姓長者問他祖籍哪裏,後又回家拿出海南陳氏族譜翻閱,竟然找到他和他曾是馬白山將軍警衛員的父親的名字。深入查找發現,在130年前,也即是他祖先七代前,竟是從皇瀛村遷至文昌鋪前的。這讓陳生高興極了,他父親生前尋根認祖的願望得以實現。

為什麽沒有黑魚就不能祭祖?第二天,陳生驅車趕到皇瀛村詢問族裏長者,原來,每年族人壹起祭拜的先人是“黑魚祖”,也即馬鮫魚祖,沒有馬鮫魚就不能祭祖的說法便源於此。

容公無黑魚不吃飯

“黑魚祖”有什麽由來?近日,記者在陳生帶領下到皇瀛村探尋。該村150戶,只有兩戶不姓陳。村裏年齡最大也最有威望的長者是93歲的陳世松,他和73歲的陳繼布,說起“黑魚祖”來充滿感情,似乎非常熟識。

據兩位老人講,“黑魚祖”是海南陳氏10世祖,是明末時期的容公。容公是當時的壹名高官,也是壹位美食家,他嗜好海魚的味道,最喜歡吃黑魚。但那時黑魚不易捕撈,即使有地位有錢,有時在市場上也買不到,在海南吃此魚,常常要從如今的越南等國家“進口”而來。容公嗜此魚成癖,沒有黑魚不吃飯。

由於容公特別愛吃黑魚,加上他本人有名聲,他死後,地方上的人都用黑魚來祭拜他,容公之後的陳氏後人更是如此。陳繼布說:“‘黑魚祖’不是官銜,也不是憑空傳說,是個地方俗稱,也是老百姓給我們祖上容公送的雅號。”相傳,獨好馬鮫魚的黑魚祖,曾以秘制馬鮫魚獻於萬歷帝,神宗大悅,封為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