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徐而言
春節,每家每戶在大年三十這壹天,都會團聚在壹起,吃頓豐盛的年夜飯。
無論遠在他鄉遙望故裏,還是堅守崗位咫尺難歸,總期望能夠回家團圓,全家人聚在壹起,熱熱鬧鬧的吃上壹頓年夜飯。如今,吃年夜飯已經不再僅僅是為了吃頓 美食 ,更是為了天各壹方的親人相聚,兒女們陪陪父母吃頓團圓飯。
為了準備壹桌年夜飯,大多數父母會早早準備各類吃食,只為孩子們回來,聚在壹起,壹邊吃著家人們做得熟悉味道的飯菜,壹邊聊聊過去壹年的工作、生活,齊樂融融的過個溫馨的新年。
對於遠離家鄉,在外工作生活的人來說,年味不僅僅是街邊高掛的燈籠、除夕的炮竹、翹首以盼的春晚,而是那玲瑯滿目的年夜飯,更是壹個遊子歸家的心情。而對於等待歸家的人而言,只是期盼離家的人能回家團圓,準備年夜飯即使辛勞但卻是幸福的。
許忠的三個女兒都在外地,春節前,他就和老伴忙著準備年夜飯的食材。三個女兒、女婿愛吃什麽,四個孫女喜歡吃他們做的什麽,徐義忠都心裏有數。年夜飯也都按著他們的口味準備著。
“三個女婿都喜歡吃肉,年前就買了些牛肉鹵上,喝酒吃涼菜,還買了幾個豬耳朵壹起鹵上。孫女喜歡吃雞翅、雞腿,還有魚蝦,女兒們愛吃鹵雞爪,這些都早早準備好了。”許忠頗有些自豪地說:“四個孫女都喜歡吃我做的糖醋裏脊,說比外面飯店都做得好吃,裏脊肉早就買好了。”
許忠和老伴還炸了壹些油餅和肉丸子,按三個孩子每家壹份準備,炸了壹大鍋,每家壹份,裝好冷凍,等孩子們過年回來走時帶回家。許忠說:“每年過年,我們都會炸壹些油餅、丸子、麻花、散子、麻葉、油果等,小時候孩子們都喜歡吃,以前條件不好,也只有過年能吃上,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即使吃的不多,過年還是要炸點吃的,就簡單炸了些油餅和丸子,要不沒有過年的感覺。孩子們平時工作比較忙,也沒有時間做這些,我們退休在家,就多做壹些給她們帶回去。”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都不同,有餃子、年糕、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身在北方,春節吃餃子是不可或缺的。許忠也早早買來肉和菜,自己剁肉餡,比餃肉機餃得更香。切菜、調餡,和面、搟皮,包餃子,許忠和老伴兩個人配合著,邊聊著年夜飯做哪些菜,還要買什麽東西,邊包著餃子。白菜餡的、芹菜餡的、香茹餡的,都分別冷凍裝好。同樣是分成三份,給每個孩子準備壹份帶走。在他們眼裏,包的不僅僅是餃子,而是給孩子們的愛,是團圓。
“三個女婿中有壹個是南方人,老家在廣西,他們那過年要吃年糕,我們也專門買了壹包,但不會做,把東西先準備好,等他來了再問問他是怎麽吃的。他壹個人在這邊過年,我們也要讓他吃到他家鄉的味道。”許忠說:“年夜飯上,家裏的每個人都要想到,不能厚此薄彼,在這裏,他們都是我的孩子。”
做父母的總想給孩子更多,在外工作的她們,除了過節能偶爾回家陪伴他們,過年團聚的時間更長壹些,這也是父母的期盼。豐盛的年夜飯菜擺滿壹桌,合家團聚,圍坐桌旁,***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是難以言喻。
盼望著,年三十終於到了,這是相聚的日子,是期盼已久、全家團圓的日子。
大年三十中午,許忠的大女兒許艷壹家四口從石河子回來了。“姥姥、姥爺新年好!”剛進門,12歲的大外孫女和9歲的小外孫女齊聲送去新年的祝福。大半年時間沒見,兩個外孫女又長高了。許忠見到兩個可愛的外孫女,滿臉笑容。待壹家人坐下,老伴擔心孩子們餓了,趕緊進廚房端出壹盤鹵雞爪和壹盤油餅。“路上這麽長時間,餓了吧,先吃點東西墊墊。嘗嘗姥姥鹵的雞爪怎麽樣。”看著外孫女吃的高興,老伴滿心歡喜。
沒過多久,二女兒許莉壹家三口也到了。兩姐妹平時都是微信或電話聯系,也有大半年沒見面了。姐妹間的親情,是無論走到哪或許久未見,也不會有陌生感的。她們聊著去年各自家裏的事、工作和孩子的學習情況。三個孩子則興奮說著各自學校的有趣的同學和事情,說到***同話題時,三個孩子妳壹句我壹句的搶著說,好不熱鬧。
老三許曉壹家中午在婆婆家吃完午飯才過來。許忠中午給老大老二兩家煮了餃子吃,等晚上老三壹家人來了,人齊全了,年夜飯才開始。
吃完午飯,許忠就開始忙著準備晚上的年夜飯。大女兒許艷在廚房當下手。“以前小時候我們家都是我媽做飯,我爸工作忙,做飯的次數屈指可數,除了會做湯面條,什麽都不會。退休後,廚房被我爸包了,每天學著做飯,不是百度就是看視頻,現在的廚藝比我媽都好。”許艷說。
廚房裏,許忠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做著年夜飯前的各項準備。把鹵好的牛肉、豬耳朵切片放中盤中碼好,粉條、木耳等提前泡發,金針菇、平菇、蘑菇芽等用開水燙好,山藥、芹菜、油麥菜、青紅辣椒等洗靜切好備用。鱸魚洗靜腌上,三黃雞剁塊放入盤中,等待焯水。
外孫女們愛吃的糖醋裏脊自然不能落下,許忠把裏脊肉切成食指長的條狀,用調料腌了半小時,然後裹上澱粉和面粉,放入油鍋裏炸,直到變成焦黃色再撈出來。不壹會兒,兩大盤的裏脊肉就炸好了。“等下午做飯時,用調好的糖醋汁壹炒放入炸好的裏脊肉壹裹,顏色鮮紅亮麗,酸甜可口,保準她們喜歡。”許忠壹邊炸著肉,壹邊教許艷怎麽做,“妳家倆孩子都喜歡吃,妳要學著做給她們吃。”
父女倆邊聊天邊準備食材,妳壹言我壹語,伴隨著洗菜的水流聲、刀落案板的切菜聲、油鍋的滋滋聲,蒸氣頂起鍋蓋的噗嗤聲……在小小的廚房裏,像似奏起了年夜飯的前奏曲,壹切都那麽溫馨和諧。
下午六點多,三女兒壹家三口回來了。
“妳們來了,這個年,咱家就齊全了。”許忠高興地說道。壹年中,最幸福的時候,莫過於此。
人齊了,年夜飯裏的壹道道菜陸續端上桌。許艷負責拌涼菜,牛肉、豬耳朵、粉條、洋蔥等早已準備好,調好的料汁,要麽直接澆在食材上,要麽和鹵肉或菜在盆裏拌勻裝盤上桌。不壹會兒,六個涼菜在許艷手中出爐,等待家人們品嘗。
在許艷拌涼菜時,許忠開始炒肉菜,配菜和主菜都已準備好,炒菜很快,平菇炒肉、蒜苔炒肉、宮保雞丁、紅燒帶魚……許忠的熟練地炒著每壹道菜,菜入鍋中,快速上下翻炒,放入調料,起鍋裝盤。這邊涼菜上桌後,熱菜也隨著壹道道上桌。蒸鍋裏的清蒸鱸魚已經聞到了香味,許艷做的大盤雞也燉上了。
熱菜炒到第五個菜時,許忠拿出手機,在抖音收藏裏找自己收藏的壹個視頻。“今年我多買了兩個藕,想自己做藕合,以前沒做過,在抖音裏收藏了做法,我再看看怎麽做。”許忠翻著手機,對許艷囑咐道:“現在有好多新菜,我得慢慢學,妳工作再忙,也要把飯做好,孩子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少吃外賣,吃飯別湊合。”
跟著視頻步驟,許忠成功地做好了耦合。為大女婿準備的年糕不知道他喜歡吃什麽口味,他自己動手做了道炸年糕,讓大家嘗嘗他家鄉的味道。
在許忠和許艷的精心準備下,壹桌豐盛年夜飯準備好了,孩子們急著拿飲料、女兒女婿們搬凳子、擺碗筷、倒酒、倒飲料,壹切準備妥當,晚上8點,伴隨著春晚倒計時的鐘聲,年夜飯準時開席。眾人圍坐在壹起,看著春晚,邊吃邊聊,偶爾舉杯***飲,歡樂祥合。這也許就是許忠所期望的春節場景:全家人聚在壹起,平安、 健康 ,就是這壹年中最幸福的時刻。
看著壹大桌的 美食 ,許艷感慨道,現在的年夜飯很豐盛,想吃什麽都能買到,但記憶中小時候的年夜飯仍然讓我難以忘懷。那時候的年夜飯雖然很簡單,只有簡單的幾道菜,卻是我們最期盼的時刻,能夠吃上壹頓比平時不知要好多少倍的年夜飯是最大的幸福。現在,年夜飯不僅僅是壹頓豐盛的 美食 ,更是團圓、親情的壹種展現。
春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家人們聚在壹起,壹桌豐盛的年夜飯,就是年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難以割舍的幸福味道。縱使年夜飯的模式不斷變化,但不變的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那份對父母和家鄉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