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美食聞名四方,旅遊文化美食節更是吳川的特色和品牌。吳川飲食文化發達,聞名遐邇的沙螺、中國四大名蟹之壹的芷寮膏蟹等都久負盛名。除了大型賓館酒樓外,小型飲食檔遍布大街小巷,各種風味小吃通宵營業。吳川美食之多,就不壹壹列舉了,下面主要列舉幾種比較普遍的美食。
爛鑊炒粉
粉有炒米粉、炒薯粉、炒粉皮等。吳川人則喜歡吃炒粉皮。吳川人炒粉皮並不用完整的鑊,而是先敲掉兩個鑊耳,再把鑊沿削小,戲稱“爛鑊”。爛鑊炒粉火勻、火旺、粉香,有“鑊氣”,是吳川的美食之壹。在梅菉,街頭、巷尾、小食店,甚至高檔酒店都有爛鑊炒粉出售。爛鑊炒粉是吳川美食第壹大名片,享“吳川第壹炒”之美譽。
吳陽沙螺
吳川地處海濱,水產品極其豐富,其中沙螺、海蜇和芷寮蟹蜚聲遐邇。沙螺,學名為尖紫蛤,又名西施舌,吳陽沙螺在清朝為貢品,因產於鑒江河與海水交匯地方,鹹淡水交融,其肉雪白清脆,其湯甜潤可口,吳陽沙螺粥尤為美味。
芷寮蟹
芷寮蟹,因其產於芷寮海域而得名,芷寮村位於鑒江出海口,水中浮遊生物多,蟹體肉質嫩美,頂部膏結如子,有“米蟹”之稱,每年農歷二月為最佳,故有“正月沙螺二月蟹,不羨山珍羨海鮮”的名句。
吳陽海蜇
海蜇,原名水母,吳川人俗稱海蜇為“撈”,吳陽沿海的海蜇最為出名。海蜇的營養極為豐富,加工後的產品,稱傘部者為海蜇皮,稱腕部者為海蜇頭。
坡尾粉皮
粉皮經濟、美味可口,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此項純手工作坊技藝幾乎失傳。現今粉皮食品成了廣大百姓的早餐消夜的首選和至愛。 粉皮因為凝聚了風土人情,也蘊藏著厚重飲食文化。吳川的粉皮,當數坡尾制作粉皮最有歷史,粉皮卷成卷條狀,切段,澆上醬油、芝麻等便可食。
蟛蜞汁
吳川蟛蜞汁清香可口,消滯化積,是當地人極喜愛的佐餐醬品小食,也是饋贈遠方親友極富地方風味的珍稀禮品。吳川蟛蜞主要繁殖於吳陽的芷寮、限口和黃坡、中山沿海壹帶的灘塗或毗接的水稻潮田中。
田艾米乙(音)
每年春耕的田野上長滿灰綠色的田艾,壹般采摘頂部田艾芯,然後曬幹制成田艾絨,用煮好的田艾絨紅糖水和米粉搓成皮,然後包上白糖、花生、椰絲等做成甜味的田艾米乙,香味的則用新鮮蝦仔、生蔥、瘦肉等作餡。吳川田艾米乙尤以黃坡出名。還有番薯餅、蝦餅也非常美味。
吳川八寶飯
吳川八寶飯於1922年在吳川梅菉鎮創制的。參照宮廷八寶飯,根據吳川的物產條件,結合當地群眾的口味習慣,創制出吳川風味的八寶飯,按吳川的風俗習慣,多數宴席都要上八寶飯。
黃坡蒜頭
黃坡鎮位於鑒江平原,具有制作蒜頭特厚的天候。腌制的蒜頭選用黃坡鎮出產的優質白蒜,去掉須根,放置大缸內,倒入濃醋、鹽,浸三四天,然後撈起另置缸內放淡醋、紅糖、白糖浸十幾二十天。成品呈灰綠色,有光澤,蒜辣醋香撲鼻。
吳川麻通
吳川糖果生產中的獨特名優產品,成品粗如甘蔗,長7~8公分,中空充滿泡沫,入口松脆香甜,是糖果中佳品。麻通的制作,在吳川已有壹百多年歷史,但其制作技術長期秘傳,直至60年代才公開。
吳川瓦煲狗肉
狗肉是馳名粵西的風味食品,吳川的瓦窯煲狗肉,更以其獨特的香滑味濃而壓倒同行。吳川瓦窯煲狗肉歷史悠久。俗話說:“狗肉滾三滾,神仙企唔穩。”
蘇村番薯
“吳川番薯貴過米。”這是許多人熟知的壹句俗話。吳川長岐鎮蘇村種植的番薯尤為出名,是吳川特產之壹。蘇村的地理環境獨特,這裏的土壤屬粘質土,含各種微量元素,其中土壤裏各種鈣化合物含量很高,加上有光照,雨量充足,番薯高產而且味道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