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傑:成湯,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
商湯(約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湯,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稱成、唐、大乙,宗周甲骨與西周金文稱成唐),河南商丘人 ,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主癸之子,商朝開國君主。殷墟甲骨文稱成或唐,亦稱大乙。西周甲骨與金文稱成唐。商湯據史書記載,商族從始祖契到湯,曾先後遷居八次,至湯定居於亳。夏末自孔甲始,荒淫無度,力量漸衰,至桀時更甚。湯定居於亳,為滅夏之戰創造了有利條件。湯初置二相,以伊尹﹑仲虺***同輔助國事,又陸續滅掉鄰近的葛國(今河南寧陵)以及夏的聯盟韋(在今河南滑縣)﹑顧(在今河南範縣)﹑昆吾(在今河南許昌)等部落﹑方國,十壹征而無敵於天下,成為當時的強國,而後作《湯誓》伐夏。湯與桀大戰於鳴條(今河南封丘東),桀大敗。此後三千諸侯大會,湯時為諸侯,被推為天子。經過11次戰爭,無敵於天下,使得夏王朝空前的孤立,又利用有緡氏的反叛,起兵打敗夏桀於鳴條之野,壹舉滅夏,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成為中國繼夏王朝之後,第二個王朝。湯建國後,鑒於夏朝滅亡的經驗教訓又作《湯誥》,要求其臣屬“有功於民,勤力乃事”,否則就要“大罰殛汝”。對那些亡了國的夏民,則仍保留“夏社”,並封其後人。湯註意“以寬治民”,因此在他統治期間,階級矛盾較為緩和,政權較為穩定,國力也日益強盛。《詩·商頌·殷武》稱:“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十三年後,湯卒。因其長子太丁早殤,由次子外丙繼王位。
姬昌(前1231年—前1135年),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 。在位5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壹代明君。周文王在位時期,建都豐京(今陜西西安),決訟虞、芮,使這兩國歸附,攻滅黎(今山西長治)、邗(今河南沁陽)、崇(今河南嵩縣)等國,為武王滅商奠定基礎。前1056年,周文王崩,葬於畢原。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滅商,追尊他為周文王。690年,武則天稱制時,自稱為周文王後代,追尊周文王為周始祖文皇帝。
周武王姬發(約前1087年―前1043年),姬姓,名發(西周時代青銅器銘文常稱其為珷),周文王姬昌與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為邑姜,西周王朝開國君主,在位13年。
西周世祖武王(約前1087年—前1043年姬發),西周的建立者,華夏傑出領袖,漢族,姬姓,名發,謚號武王 廟號世祖,西周時代青銅器銘文常稱其為斌王。是周文王的次子。約前1056年文王死,他繼承王位。
姬發繼承其父遺誌,推翻商朝統治,成為西周王朝的開國之君。姬發繼任後,繼續積極準備滅商,任命姜尚為軍師,負責軍事;南宮括為元帥,武吉為將軍;任命其弟周公旦為輔佐,負責政務;任命召公、畢公等人為助手。
姬發抓住時機,觀兵孟津,大會壹千諸侯。兩年後時機成熟,姬發親率大軍伐商。牧野大戰之後,商軍全線潰退,紂王逃回殷都自焚於鹿臺。後姬發建都鎬京,改國號為大周,在位13年崩,謚號“周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