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俗語:“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妳還知道什麽習俗嗎?

俗語:“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妳還知道什麽習俗嗎?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壹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還有很多俗語是關於過年期間的習俗的,就比如農老壹輩人說的“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意思就是在臘月二十五家家戶戶就要開始做豆腐了。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正所謂“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十壹月”,在經歷了小年祭竈和臘月二十四掃塵兩件事情之後,人們並不能停下迎接春節的腳步,況且距離春節也越來越近了,但是要準備的東西還有很多,所以每壹天也都有著固定的習俗,在傳統的春節節慶習俗中,臘月二十五首先最重要的壹件事情就是“推磨做豆腐”,早些時候,人們都是自己在家中做豆腐,早早就的就得把豆子脫了皮,前壹天晚上把豆子泡上,第二天就可以做豆腐了,碾子磨豆腐磨出都渣和豆漿,過濾、熬豆漿、點豆腐、壓豆腐等壹套工序下來才能做好壹鍋豆腐。

在過去,人們將豆腐稱為“兜福”,意思是在臘月二十五這壹天做豆腐就可以把家裏的夫妻都兜住,這樣來年就會更加的福氣,孩子們也要吃新做出來的豆腐,是長輩對孩子的美好祝願。

除了做豆腐這個俗語,在這壹天還有其他六項習俗,都要在這壹天完成。

臘月二十五習俗

壹、接玉皇。在我國傳統習俗中,臘月二十三竈王爺要上天述職,玉帝聽完竈王爺的回報,就會在臘月二十五這天親自下界,看壹看人間的老百姓們所做的事情,體察民間善惡,並決定來年的福祿,所以到了這壹天老百姓們家家戶戶都要掛著玉帝駕到的畫卷用以祭祀,期盼來年有好的福分,被稱為是“接玉皇”。人們在這壹天起居,說話都要非常的小心,爭取好表現,讓玉帝看到,這樣來年就會降福。

二,磨五谷。不僅要磨豆腐,在過去農村這壹天還有磨五谷的習俗,老百姓們將積攢壹冬的五谷雜糧拿到碾坊磨成面粉,為臘月二十八蒸饅頭做準備,吃了五谷做的饅頭,寓意來年五谷豐登。

三,送親禮。有的地方在臘月二十五這天要去送親,也就是出嫁的女兒和女婿要壹起回娘家,給父母送年禮。特別是女兒出嫁頭壹年,不管路途多遠都要回去娘家。俗語說:“臘月二十五,老親迎女婿”。在過去農村的認知中,結婚前三年為新親,非常的重要,要在臘月十六就開始送年禮,而成婚三年以上的稱為老親,送節禮要到臘月二十五才開始。其實,送年禮並沒有壹個固定的時間,現在很多的夫妻壹般都是在大年初二才回去,不過在之前,人們都會選擇在臘月廿五這壹天,因為這個時間正是家家戶戶都在購置年貨的時間,早壹點把年禮送到娘家,也就省得娘家再花錢購買。

四,貼窗花。有地方民間諺語:“年到二十五,忙傻新媳婦,剪個窗花五個瓣,剪只喜鵲叫喳喳,剪個福字頭朝下,剪個娃娃笑哈哈。臘月二十五家家戶戶絞剪紙,貼窗花,漂漂亮亮的迎新年。”所以在臘月二十三祭了竈,臘月二十四掃完了房子之後,家中煥然壹新,這個時候就該糊窗戶了。將舊的窗戶紙撕掉,就是將去年的不順心撕掉,新糊上的窗戶,就是來年的新盼頭。糊完窗戶紙就可以貼窗花了,先貼福字,寓意福到了,之後再貼各種美好寓意的窗花。

五,照田蠶。在江南壹帶的,把臘月二十五這壹天稱為“照田蠶”、 “燒田財”,再過去田地就是人們的財富,所以在新的壹年到來之前也要讓天地有壹個好的兆頭,所以人們會在長桿上綁上火炬,用火焰來占蔔新年,如果火焰燒的旺則預示著來年會是壹個豐收的年頭。

六,送舊年。臘月二十五這天,在農村有送舊年的習俗,送舊年是指將剛撕下的窗花,門上的舊春聯等等,拿到院子裏用香火點燃燒掉,並祈求神佛保佑順利送走舊年,降福新年。

小編有話說:在小編小的時候,母親做豆腐的時候,父親在旁邊幫忙燒火、過濾豆渣,而我們這群小孩子就等著豆腐點鹵之後,吃最新鮮的豆腐腦,放點香油、鹽、醬油還有辣椒。就是壹個簡單卻很美味的家庭美食了,自己家中做的豆腐總是很有豆子的味道,還有著漿水的那種幹澀,這才是真正的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