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影響
吳昌碩,壹位頗有影響的中國繪畫大師。在傳統文化融合交流的大背景下,吳昌碩也受到了影響,他最大的特點和優勢就是融通與超越。雖然時代對他的人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但他自己的努力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與傳統文人畫家不同,吳昌碩有詩、書、畫、印四絕。他能博采眾長,兼收並蓄,將四絕融為壹體。特別是他用最傳統的藝術因素和審美理想創造了壹種全新的藝術風格和氛圍。吳昌碩不僅認識到繪畫體現了野性和優雅的精神,而且將中國畫推向了壹個新的水平,對現代中國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吳昌碩最擅長寫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響較大。由於書法篆刻功底深厚,他將書法篆刻、刀法、章法、姿態融於繪畫之中,形成了充滿金石韻味的獨特畫風。吳昌碩在書法上用“曹篆書”作畫;臺詞功底極深。雖然從物象繪畫的角度來看,其線條的質感似乎並不豐富和實用,但正是因為拋棄了形的羈絆,吳昌碩的繪畫才進入了“意”的殿堂,從而形成了影響近代中國畫壇的“寫意”表達。
作為海派繪畫的創始人,他的藝術對中國現代繪畫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20世紀以來,許多傑出的畫家,如齊白石、王鎮、趙子雲、陳石、陳半丁、陳師曾、朱屺瞻、劉海粟、錢瘦鐵、潘天壽、吳知止、王歌之和朱樂三等,都受到了吳昌碩藝術的影響和啟發。他們是吳昌碩藝術的代表性實踐者,正在學習、繼承和傳承吳昌碩的藝術。其中,王格義是吳昌碩弟子中的佼佼者。他壹生致力於全面繼承吳昌碩的藝術,在詩、書、畫、印等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吳昌碩在日本被稱為印聖,與王羲之、吳道子、張芝齊名。
歷史記錄
吳昌碩墓誌銘(國學大師陳
吳昌碩年譜
親屬
曾祖父:方南,國子監出身;
祖:袁、、關海燕執教重慶;
父親:舉人辛佳攔截知府;
夫人:張功仁,死不了。繼續嫁給石公人,勤儉持家,能夠幫助左先生實現抱負。跟隨石夫人;
兒童:余、韓、麥、女壹。育空地區。做了父親後,我可以記住印刷和繪畫的事情,我可以結合我的妻子和女兒從事印章工作,並互相傳授我的技能以取我自己的名字;
孫子:常野和華鑰。
人物軼事
愛美也愛吃狗肉。
老家族是壹個堂棋王祖。民國初年,老少林在國務院擔任仆人,後歸隱家鄉,回到塘棲。聽說鎮上王氏、姚氏、吳氏、陸氏等望族與吳昌碩先生交往甚多,大師的書畫也很多,所以他也找吳求字求畫。但當大師聽到老的官銜時,他拒絕給出借口,因此他急於打探先生的性情愛好並動動腦筋。
這年冬末,雪後,楚青先生和吳昌碩先生像往常壹樣去了尋梅的山裏。走到潮汕山腳下,看到路邊梅林新建的壹座草屋,頗為雅致。而且,除了寒風中飄來的濃郁花香外,還有壹股誘人的香味,於是我停下了腳步。這時,只見壹位老者從草棚裏走出來,與吳點頭稱姓,隨即請他入內坐。王先生見他彬彬有禮,談吐不凡,便走進去聊天。不久,老人說他碰巧有野味,所以不妨喝壹杯。結果,雖然不是野味,卻是王先生最愛吃的狗肉。結果兩人壹邊喝茶壹邊聊天,非常投機。
兩年後,老少林過生日。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發現,大廳裏已經懸掛了許多吳昌碩的書畫名作。
感受感情
吳昌碩第壹任妻子姓張,婚後不久死於兵變。後來,在她29歲時,她續聘為菱湖的石夫人。我有六個孩子。吳昌碩的早期生活充滿艱辛。17歲時,他因為兵變和父親壹起逃亡,甚至有過差點餓死的痛苦經歷。在這段流離失所的生活中,吳昌碩失去了很多骨肉至親,這讓他更加懂得家庭親情的可貴,所以吳昌碩結婚後的家庭生活溫馨和諧。“冷酷不壹定是真正的英雄。小早川憐子怎麽能不做丈夫呢?”這位以大膽兇狠的畫風著稱的藝術家,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表現出了更多的深情和溫柔。
充滿智慧的諷刺。
民國初年,有壹天,上海壹位著名的房地產經紀人哈同過生日,想請吳昌碩畫壹幅三尺豎畫來烘托生日氣氛。沒想到,吳昌碩早就聽說哈爾濱是靠賣鴉片起家的。此外,他壹直討厭這些在外匯交易中猖獗的人。於是吳昌碩決定不再畫畫。
當時,哈通在英法租界工部局任局長。他知道像吳昌碩這樣的人是值得拉攏的,所以壹方面他引誘了很多錢,另壹方面他請當時在上海畫壇名氣稍遜的吳杏芬、沙福清等人為吳昌碩說情。因為同樣的人的同情,我畫了壹幅柏樹。當這幅畫完成時,哈爾濱已經親自來取了。但當他看到柏葉被畫得比自然界中的大時,他問道:“柏葉這麽大,這裏有什麽含義嗎?”吳昌碩說:“這是壹棵奇怪的柏樹,但妳不妨倒過來看看。”哈通倒著看了看說:“是葡萄。”這時,吳昌碩嚴肅地說:“我就是這個意思。”哈同不解地問:“為什麽要倒著畫?”這時,吳昌碩忍不住笑著說:“我是按照妳的邏輯畫的。妳喜歡把黑變成白,把好變成壞。當然,我給妳的畫得倒掛。”哈爾濱壹聽,哈哈大笑,說得好,但心裏很生氣。
銅像劇劇名
吳昌碩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日本雕塑家朝倉文賦喜愛吳昌碩的書法和石刻。民國九年(1920)來到中國,與吳昌碩結下了難忘的友誼。回國後,朝倉文賦用清洗和提煉的方法創作了吳昌碩的半身像,並親自將雕像送到了杭州。吳昌碩看到後,大為驚嘆,在銅像後題詞:“非昌黎詩,吟誦木居士;非裴岑碑,謂之石人子;以黃金鑄造我,我不是範蠡,我敢問另壹個首都的明智的士大夫們的意圖是什麽。心有的八月昌碩劇名是七十八歲。”字裏行間透露出藝術大師的博大胸懷。
紀念後世
昌碩吳氏紀念館
吳昌碩紀念館,1995年9月12建成開放。
位於上海浦東川沙鎮附近的華夏文化公園內,占地6畝,是按照上海市陜西北路李繼清12號吳昌碩故居的風格建造的。它是壹座兩層石庫門建築,有五個大廳:藝術生活、作品展、臥室、工作室和海洋畫派。博物館建成後,經常輪換展出吳昌碩的書畫篆刻作品和有關其生平活動的史料,以及吳昌碩的藝術創作用品和生活用品,為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資料。還多次舉辦中日韓書畫篆刻交流活動。
浙江吳昌碩故居
吳昌碩故居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尚潔鎮吳村。故居為四合院式深宅大院,有原主樓、東西廳、倒廳、“狀元橋”和半月池,總面積約2500平方米。吳昌碩在這裏度過了二十二個春秋。
吳昌碩墓
吳昌碩墓位於杭州市余杭區潮汕唐明西200米的山坡上,1989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墓高2米,直徑3米。墓碑上刻有“安吉吳昌碩先生之墓”字樣。高1.4m,寬0.65m。朱樂三的補充書。墓室右前方的亭子裏有壹張墓臺,記錄著他的生平事跡。,墓的左前方塑有吳昌碩全身像壹具屍體。
全集出版
201165438 2007年10月24日,吳昌碩逝世90周年暨《吳昌碩全集》首發儀式在浙江安吉舉行。來自國內書畫藝術界、藝術評論家和書畫學術界的專家齊聚於此召開學術研討會,深入探討《吳昌碩全集》的出版價值和意義。吳昌碩先生的後人代表吳超致辭,並向安吉縣人民捐贈了吳昌碩先生的印章和賴少其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