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朝是沒有禦膳房的,管理皇帝膳食的分別為光祿寺和太常寺,其中光祿寺不僅要負責日常物資的采購,還需要管理宮廷的日常飲食,甚至慶典、儀式等等。而太常寺則相反,主要負責祭祀用的飲食。
不過光祿寺作為皇帝的禦膳班子,講究皇家的排場和奢華,至於味道,可能比較壹般,畢竟小心無大錯,甚至和翰林院文章、武庫司刀槍、太醫院藥方壹起獲評“京城四大不靠譜”,可見光祿寺做的菜多難吃了。
作為皇帝,九五之尊,自然不會天天吃這些“粗茶淡飯”,於是,明中後期,皇帝的禦膳基本由內監部門尚膳監負責了,自然就會變得與眾不同!
明朝各個皇帝的飲食愛好
朱元璋
作為窮苦人家出生的朱元璋,登基後深知民間疾苦,因此明朝前期的宮廷膳食比較簡譜,加上朱元璋本來就是南方人,因此禦膳都有南方特色,比如主食為米飯為主,口味比較清淡。
明太祖朱元璋
同時朱元璋為了讓子孫知道民間的疾苦,規定了皇家的膳食中要包含民間老百姓吃的粗糧和野菜,比如高粱、雜豆、炒面、龍須菜、苦菜根什麽的。
珍珠翡翠白玉湯
附:洪武十七年六月菜單
早膳:羊肉炒,煎爛拖虀鵝,豬肉炒黃菜,素熇插清汁, 蒸豬蹄肚,兩熟煎鮮魚,爐煿肉,筭子面,攛雞軟脫湯,香米飯,豆湯,泡茶。
午膳:胡椒醋鮮蝦,燒鵝,火賁羊頭蹄,鵝肉巴子,鹹豉芥末羊肚盤,蒜醋白血湯,五味蒸雞,元汁羊骨頭,糊辣醋腰子,蒸鮮魚,五味蒸面筋,羊肉水晶餃兒,絲鵝粉湯,三鮮湯,綠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飯,蒜酪,豆湯,泡茶。
朱允炆、朱棣
作為繼任者,朱允炆和朱棣也崇尚節儉,基本和太祖朱元璋壹樣的禦膳,不過朱棣就藩後是在北京,加之後期遷都北京,禦膳中的特色北方面食和紅燒油炸的膳食也加入其中。
另外朱棣獨愛饸饹宴,饸饹宴是民間的吃法,由此朱棣在考察皇陵的時候,被饸饹宴所吸引,品嘗後覺得非常不錯,於是饸饹宴自然而然的成為皇家貢品。
附:永樂元年十月膳食菜單
按酒四品,焚羊肉,清蒸雞,椒醋鵝,燒豬肉,豬肉攛白湯。飯用鵝壹只、雞三只、羊肉五斤、豬肉五斤、白粳米二鬥,茶食九斤,香油餅九十片,砂餡小饅頭用白面四斤、砂糖八兩、赤豆壹升,雪梨鮮菱並二十斤
紅燒羊肉
朱祐樘
早年的朱祐樘因為不被父皇認可,吃著百家飯長大,即位後也例行節儉,削減宮中開支,因此膳食基本和前朝相差不大,沒有什麽特色的變化。
朱厚照
作為壹個史上最喜歡玩樂的皇帝之壹,朱厚照的美食也是與眾不同,不過因為朱厚照姓朱,加之自己屬豬,便頒布了“禁豬令”,雖然禁止民間吃豬肉,自己倒是不禁,不久禁令就廢除。
另外北京著名的春宴餅也和朱厚照有關,因為喜歡出宮,不願意在吃上面浪費時間,因此太監為其準備了薄餅,同時卷上蔥、醬、肉、菜等等,方便朱厚照吃飯趕時間,於是就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