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跟著賈母到寧國府賞梅,因酒醉發困想睡覺。秦可卿把他帶到自己的臥室,寶玉很快就進入了夢鄉,做了壹個長長的美夢。
在寶玉入夢和出夢之時,作者分別寫了壹個細節:入夢時,“秦氏便吩咐小丫鬟們,好生在廊檐下看著貓兒狗兒打架”;出夢時,秦氏正在外面說,“ㄚ鬟們,好生看著貓兒狗兒打架!”
對於秦可卿的這種吩咐,有好事者牽強附會各種分析,其實稍有育兒經驗的人都知道,秦氏這麽吩咐,是怕貓狗打架吵到正在睡覺的寶玉,因為貓狗打架的動靜很大。作者這麽寫,是為了體現秦氏的細心體貼,確實是賈母眼裏“極妥當的人”。
那麽,同樣的細節,作者為什麽要寫兩次?為什麽分別出現在寶玉入夢和出夢之時?
這兩個同樣的細節,其實是在告訴我們:人生如夢,短暫且易醒。
這也正是《紅樓夢》的主旨。
寶玉的夢,看似很長,實則只有短暫的幾秒。從寶玉的角度來看,他的這個夢做了很長時間,因為他在夢裏經歷了很多事:看薄命冊、品茗茶美酒、聽仙曲、與兼美雲雨等。在夢裏,他呆了好幾天的時間,書中說是“數日”。
從讀者的角度來看,也以為寶玉睡了很久,因為讀者跟隨著寶玉進入了夢境。作者用壹大篇長長的文字,為我們展現了寶玉夢境的豐富內容。
然而,作者刻意用兩個細節提醒我們,寶玉的這個夢,看似很長,實則只有短短的幾秒:寶玉入夢之時,秦可卿正在吩咐丫頭們“好生在廊檐下看著貓兒狗兒打架”;寶玉的夢做完了,出夢之時,秦可卿還在吩咐丫頭們“好生看著貓兒狗兒打架”。
寶玉的夢,與《南柯夢》寓意相同。真正懂得如何讀紅樓的人都知道,第五回相當重要,它不但將結局前置,而且以判詞形式向讀者展現了主要人物的個性及命運。其實,除此之外,作者在第五回中還隱藏了壹個重要作用:以寶玉的夢點題——紅樓夢,其寓意和《南柯夢》相同。
第二十九回,賈母帶著眾女眷興致勃勃地去清虛觀禱福看戲,在點戲環節,賈母受到了打擊。
賈珍壹時來回:“神前拈了戲,頭壹本《白蛇記》。”賈母問“《白蛇記》是什麽故事?”賈珍道:“是漢高祖斬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滿床笏》。”賈母笑道:“這倒是第二本上?也罷了。神佛要這樣,也只得罷了。”又問第三本。賈珍道:“第三本是《南柯夢》。”賈母聽了,便不言語。
賈母為什麽聽了第三本是《南柯夢》便不言語?因為這是神佛在告訴她,賈府的好日子要到頭了。
《南柯夢》的典故出自唐代小說《南柯太守傳》,說的是唐代壹個叫淳於棼的人,某日酒醉之後做了壹個夢。在夢裏,他的人生可謂誌得意滿,不但與公主成了親,而且深受君王器重,家庭與事業都順風順水。
寶玉的夢與淳於棼的夢很像,都是通過做夢逃避現實,並在夢裏實現了願望。書中說寶玉在夢中看到太虛幻境的景致之時,想道:“這個去處有趣!我就在這裏過壹生,縱然失了家也願意,強如天天被父母、師傅打呢!”
另外,淳於棼是在夢中發現孤身處於廊下而驚醒的,寶玉也是被迷津中“壹夜叉般怪物竄出,直撲而來”嚇醒的。淳於棼夢醒之時,他還處在醉酒的狀態,但在夢中,他已經度過了壹生;寶玉夢醒之時,秦可卿還在吩咐丫頭們好生看著貓兒狗兒打架,但在夢中,他已經度過了數日。
這正是作者對我們的提醒:把寶玉的夢和《南柯夢》聯系起來理解,它們有著相同的寓意。都是白日做夢,都是逃避現實,都是好夢短暫且易醒。
寶玉短暫的美夢,既是他人生的預演,也是賈府眾人***同的命運寫照。第十七回,寶玉跟著賈政遊大觀園時,遊到正殿,有壹處細節描寫:“寶玉見了這個所在,心中忽有所動,尋思起來,倒像那裏曾見過的壹般,卻壹時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
新建的園子,第壹次來遊玩,怎麽可能見過?作者用這壹個細節提醒我們:這個大觀園,其實就是現實版的太虛幻境。寶玉在夢中經歷的壹切,都將在這裏壹壹經歷。因此,寶玉的這個夢,其實就是他人生的預演。在大觀園裏,他逃避了討厭的人情世故、讀書求學,享受了美景、美酒、美食、美人。但也和夢中壹樣,他將因“壹夜叉般怪物竄出,直撲而來”而不得不回到現實,面對壹切美好都失去的殘酷命運。
這又不僅僅是寶玉壹個人的命運,因為《南柯夢》是神佛給賈母的提示。賈母則代表著賈府所有“安富尊榮”、醉生夢死的人,他們都將和寶玉壹樣,被迫面對美夢破滅的殘酷命運。
這便是作者在第壹回開篇即已點明的主旨:“凡用‘夢’用‘幻’等字,是提醒閱者眼目,亦是此書立意本旨。”人生如夢幻泡影,來得快去得也快,就像寶玉在秦可卿臥室裏做的這個美夢,看似很長,實則只有短短的幾秒。秦可卿的吩咐還沒完,寶玉的美夢就已結束。
所以,不要小看了作者寫的這兩處細節,看似閑閑的壹筆,其實有著很深的寓意,其用意直指全書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