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裏的外賣怎麽說?
在日語中,常見到的有“外賣”之意的詞有 出前(de ma e)、デリバリー(de ri ba ri -) 前者出現的時間較早,後者出現的較晚,細說起來二者還是略有不同的。
在日本,作為 最早的外賣形式出現的「出前(de ma e)」確立在江戶時代 (1603-1867)的中後期。「出前(de ma e)」的 「出(de)」意為從做料理的店送出料理,「前(ma e)」則表示壹人分、兩人分等分量 ,合起來其實就是外賣的意思。
還原日本叫外賣流程
接下來借助下面的場景,來幫助大家 了解壹下外賣點餐的壹般流程。
在日本,外賣點餐的壹般流程 音頻: 00:00 / 00:35
A:お電話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吉野料理です。
(o de n ha a ri ga to u go za i ma su .yo?shi no ryo u ri de su.)
妳好,這裏是吉野料理店。
B:すみません。 出前お願いします。
(su mi ma se n. de ma e o ne ga i shi ma su.)
不好意思,我要點外賣。
A:はい。毎度どうも。ご註文は?
(ha i.ma i do do u mo.go chu u mo n ha?)
謝謝惠顧。您要點什麽呢?
B:味噌ラーメン壹つ、牛丼二つ。
(mi so ra-me n hi to tsu、gyu u do n fu ta?tsu.)
壹份味增拉面,兩份牛肉蓋飯。
日本外賣的前世今生
點好了外賣,大家再來跟隨老師壹起 了解壹下「出前(de ma e)」的前世今生 吧。畢竟吃也要吃個明白滴。
最早在日本開啟了「出前(de ma e)」這項服務的是在江戶時期寬文年間 (1661-72年)於江戶吉原開的店,這些店為了 給紅燈區提供晚餐 ,開始提供 蕎麥面「そば(so ba)」外賣。
到了 昭和時代 ,隨著自行車的出現,不同於江戶時代的外賣送貨方式,利用 自行車送外賣成了獨特光景。
在那時外賣訂購量通常多達數十單,因此當時的日本外賣小哥們都練就了神技能,他們在肩上扛著壹層又壹層的蒸籠或餐盒,單手騎著自行車在路上馳騁,據說在當時的蕎麥面外賣中,甚至還有人承擔著100人分的訂單,而且在 那時還有送外賣競賽的活動。
隨著後來 日本慢慢進入汽車社會 ,因為這種壯觀的送貨方式太容易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所以為了保障安全,外賣配送方式中出現了在自行車上裝有載貨臺面的 「出前機(de ma e ki)」 。時至今日利用自行車送外賣逐漸被摩托車替代,但是在日本的大街小巷依然可見。
1970年代 ,隨著家庭餐廳和快餐的外食市場的擴大,人們點外賣的情況減少。直到1985年左右 美式外賣披薩「ピザ(pi za)」 的出現,日本的餐飲市場再次出現對外賣這種形式的需求, 「デリバリー(de ri ba ri -)」這個詞也是這時出現的。
「デリバリー(de ri ba ri -)」是啥?
「デリバリー(de ri ba ri -)」的特點是“店內不提供飲食場所,只做食物的配送和外帶”。 不過如今很多家庭餐廳、快餐等餐飲店也開始用這個詞表達提供著外賣的服務。接下來我們依然借助壹組場景,來幫助大家加深壹下理解。
「デリバリー(de?ri?ha?ri?-)」場景練習 音頻: 00:00 / 00:28
A:ねえ、お腹が空いた。デリバリーを頼もう。
(ne e 、o na ka ga su i ta.de ri ba ri- wo ta no mo u.)
哎,肚子餓了。我們點外賣吧。
B:デリバリーアプリって本當に便利だよね。
(de ri ba ri- a pu ri tte ho n to u ni be n ri da yo ne)
外賣小程序真是方便啊。
A:そうだね。すぐ屆けてくれるんだね。
(so u da ne.su gu to do ke te ku re ru n da ne.)
是呀。選好之後馬上就可以送到。
為什麽有的日本人不願叫外賣?
那隨著日本家庭主婦數量減少,單身主義增多,為了更加方便很多人都不會選擇自己在家做飯。而從去年開始受到疫情影響,人們對外賣的需求也開始大幅增加,霓虹人民又迎來了日本外賣史的壹個變化階段。
不過,現在日本的外賣服務還沒有中國普遍。首先在餐品的種類上,中國的外賣幾乎包含了所有種類,而 日本的外賣能夠提供的種類則十分有限 ,再加上 便利店在日本各地都有,而且便當質量還算不錯 ,因此人們在沒有時間做飯的時候,更多的是選擇去附近的便利店買便當。
由於人工成本的原因, 日本外賣的配送費配送手數料(ha i so u te su u ryo u)也比較高,有的時候甚至達到了餐品的三分之壹 ,從經濟角度考慮,除非是點得比較多,否則可能不太劃算,這也是有些人不選擇外賣的理由之壹。
?所以,因為外賣痛並快樂著的妳。今天點外賣了嗎?今天妳吃的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