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淹是宋代壹位正直的有遠大理想的政治家。據《宋史》記載他“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壹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自仲淹倡之。”雖然幾次遭受貶謫,朝中又有不少政敵,但他依然“以天下為已任”,“日夜謀慮興致太平的君國大事。”他的著名散文《嶽陽樓記》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被後世廣為傳頌。“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把個人的恩怨、榮辱、得失置之度外,無論“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他憂君、憂國、憂民之心,未嘗稍去於懷。
範仲淹壹生薄以待已。他為廣德軍司理參軍任滿離職時,“貧止壹馬,鬻馬徒步而歸”。晚年,子弟要為他建住宅作為致仕後養老之用。他極為反對,說:“人茍有道義之樂,形骸可外,況居室乎!”平時,“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身居高位,而始終自奉儉約,以“施貧活族”為終身之誌。錢公輔曾作《義田記》,贊揚範仲淹“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者、疏而賢者鹹施之”。
他的詞作保留下來的很少,如《漁家傲》,把邊塞詩的內容帶進詞的領域,抒發了作者萬裏戌邊、禦寇保民的壯烈懷抱,具有較多的社會內容和開闊豪放的風格,在北宋詞中較為罕見。著有《範文正公集》。
仲淹善書。宋黃庭堅《山谷題跋》中雲:“範文正公書落筆痛快沈著,極近晉宋人書。往時蘇才翁筆法妙天下,不肯許壹世人,惟稱文正公與《樂毅論》同法,……蓋文正鉤指回腕,皆優於古人法度。”又雲:“範文正公書《伯夷頌》極得前人筆意,蓋正書易俗,而小楷難於清勁有精神。朱長文《續書斷》謂仲淹晚年學王羲之《樂毅論》,亦壹代之墨寶也。明唐錦《龍江夢余錄》評範仲淹書極端勁秀麗,無毫鋩縱逸之態。”清高士奇亦雲文正書法挺勁秀特,肖其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