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主要措施實施的結果:“需要指出的是,羅斯福新政措施是對總統權力的全方位擴大,最終逐步建立了以總統為中心的三權分立新格局。他是總統職位制度化的先驅。”
金融(新政從金融開始)
(1)拯救銀行業危機,改革並開始管理金融體系。為了解決銀行貨幣短缺的問題,它委托聯邦儲備銀行根據銀行的資產發行貨幣,並授權復興金融公司通過購買銀行的優先股票為銀行提供流動性。為了恢復人們對銀行的信任,它規定財政部應整頓銀行並監督其重新開業。根據要求,財政部已采取措施支持具有支付能力的大型銀行,並淘汰了具有無償償還能力的不健全銀行。為了保護銀行儲備和防止黃金外流,它禁止儲存和出口黃金。(2)3月20日,羅斯福儲蓄法獲得通過,將政府支出和退伍軍人津貼減少了5億美元。(3)通過提供證券事實、證券交易和銀行業務的方法,即著名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方法,先後加強了對銀行、證券市場和貨幣的改革和管理。(4)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元貶值,放棄金本位制。結果:財務措施是成功的。通過上述措施,羅斯福政府維護和加強了美國金融資本的私有制,也加強了國家對金融體系的管理和控制。
因為大蕭條是由瘋狂投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引發的。羅斯福總統的新政也始於整頓金融。在被稱為“百日新政”期間(從65438年3月9日+0933年3月9日至65438年6月6日)制定的15項重要立法中,與金融有關的法律占1/3。1933羅斯福3月4日宣誓就任總統時,全國幾乎沒有壹家銀行開門營業,支票也無法在華盛頓兌現。應羅斯福的要求,3月9日,國會通過了《緊急銀行法》,並決定對銀行采取單獨審查和許可制度,並允許有償付能力的銀行盡快恢復營業。從3月13日到3月15日,已有14771家銀行獲準重新開業,而危機爆發前有25568家銀行被1929家銀行淘汰。羅斯福整頓金融的非常措施在收拾爛攤子、穩定人心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輿論認為,這壹行動猶如“黑暗天空中的壹道閃電”。在重組銀行的同時,羅斯福還采取行動加強美國的對外經濟地位。自1933 3月10宣布停止黃金出口以來,相繼采取了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儲存黃金和黃金證券,美元票據停止兌換黃金;19年4月禁止黃金出口,放棄金本位制;6月5日,廢除公私債務,用黃金支付;1934 65438+10月10,宣布發行由國家證券擔保的30億美元鈔票,並使美元貶值40.94%。通過美元貶值,美國商品在國外的競爭力得到了加強。這些措施對穩定局勢、疏通經濟生活血液循環發揮了重要作用。
農業和工業監管
“百日新政”期間,羅斯福在解決銀行問題的同時,竭力促使議會先後通過《農業調整法》和《國家工業復興法》,成為整個新政的得力助手。羅斯福要求資本家遵守“公平競爭”的規則,規定每個企業的規模、價格和銷售範圍;為工人設定最低工資和最高工作時間(原工人每周工作55小時,工資總額僅為60美分,而調整後的標準為:工人每周工作40小時,最低周薪為65,438+02美元),從而限制壟斷,減少和緩解緊張的階級矛盾。在得到大企業不情願的支持後,羅斯福隨後盡力爭取中小企業主的支持。他說,大企業接受工業復興法很重要,“產生豐碩成果的領域在於小雇主,他們的貢獻將是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業機會。這些小雇主實際上是國家中堅力量中極其重要的壹部分,我們計劃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中小企業的發展對美國的社會穩定和經濟復蘇起到了積極作用。為了實施新法規,政府向接受法規的企業頒發了“藍鷹”獎章,其中標誌著“我們盡我們的責任”的口號以示表彰。
大力建設公共工程,為失業提供救濟。
新政的另壹項重要內容是救濟工作。1933年5月,國會通過了《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了聯邦緊急救濟署,並迅速向各州撥付各類救濟資金和物資。第二年,簡單的救濟改為“以工代賑”,為失業者提供了從事公共事業的機會,維護了他們的自立和自尊。在羅斯福執政初期,中國有超過654.38+07萬失業人口及其親屬依靠州政府、市政府和私人慈善機構的幫助和施舍維持生計。然而,與如此龐大的失業大軍相比,這部分財力無異於杯水車薪。只有聯邦政府才能解決這個復雜的社會問題。羅斯福新政的第壹項措施是敦促國會通過私人資源保護小組的計劃。該計劃特別招募了年齡在18至25歲之間的年輕力壯、失業率高的人,從事植樹和森林保護、防洪、水土保持、道路建設、開通森林防火線路和設立森林了望塔。第壹批招募了25萬人在全州1500個營地工作。
在前往美國參戰之前,有200多萬年輕人在這個機構工作,他們開辟了740多萬英畝國有林區和大量國有公園。平均每個人工作9個月,每月工資的大部分用作家庭支持,從而擴大了全社會的救濟面積和相應的購買力。對於完全依靠州和城市養活的千千人,羅斯福還敦促國會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設立聯邦救濟機構,合理劃分聯邦政府和各州的使用比例,並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地方政府直接幫助窮人和失業者。新政期間,美國有各種救濟機構,可分為兩個系統:公共工程部(政府撥款40多億美元)和土木工程部(投資近6543.8+0億美元),後者在全國範圍內建設了654.38+0.8萬個小型工程項目,包括校舍、橋梁、堤壩、汙水系統、郵局和行政部門。後來,幾個新的救濟組織成立了。其中,最著名的是國會撥款50億美元設立的項目設立機構和專門針對年輕人的國家青年管理局。它們總共雇用了2300萬人,占全國勞動力的壹半以上。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聯邦政府在各種項目和少量直接救濟費用上花費了6543.8+08億美元,美國政府建造了近6543.8+0000個機場、6543.8+02000多個運動場和800多個學校建築和醫院,這不僅為工匠、非技術工人和建築行業創造了就業機會,還為數千名失業藝術家提供了各種就業機會。這筆錢經過勞動者的口袋,通過不同的渠道和消費,又回到資本家手中,成為與政府投資壹起刺激私人消費和個人投資的“引火水”。
建立社會保障體系
第二次“新政”從1935開始,在第壹階段的基礎上,集中通過社會保險法案、國家勞動關系法案、公共事業法案等法律法規以立法形式鞏固新政成果。羅斯福認為,如果壹個政府“不能照顧老人和病人,不能為強者提供就業機會,不能將年輕人註入工業體系,並讓不安全的陰影籠罩著每個家庭,那麽它就不是壹個可以存在或應該存在的政府”,社會保險應該對從搖籃到墳墓的整個生命負責。為此,制定了《社會保險法》。根據法律規定,所有65歲退休的工資勞動者每月可以根據不同的工資水平獲得65,438+00到85美元的養老金。關於失業保險,羅斯福解釋說:“它不僅可以幫助個人在未來被解雇時避免依賴救濟,還可以通過保持購買力來緩解經濟困難的影響。”保險金的來源。保險費的壹半由雇員和雇主支付,相當於65438+工人工資的0%,另壹半由聯邦政府分配。這部社會保險法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強烈願望,受到絕大多數美國人的歡迎和贊揚。
5月24日,羅斯福就最低工資和最高工作時間的立法向國會提交了壹份廣受關註的講話。講話承認“中國三分之壹的人口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其中大多數人從事農業或工業”。“我們必須牢記,我們的目標是改善而不是降低那些現在營養不良、衣著簡陋和生活條件惡劣的人的生活水平。我們知道,當我們的很大壹部分工人沒有就業時,加班和低水平的工資無法提高國民收入。”國會沒有對該法案采取行動,10月1937 12日,羅斯福再次提出該法案,直到6月1938 14日。這就是《公平勞動標準法》(又稱《工資和工作時間法》)。其主要規定包括每周40小時的工作時間和每小時40美分的最低工資;禁止使用16歲以下的童工,禁止在危險行業使用18歲以下的工人。隨著經濟的發展,今後最低工資的規定也有所調整。雖然這些社會立法屬於社會改善的範疇,但它們對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工薪階層非常有益。為了解決社會保險系統的聯邦資金問題,羅斯福首次實施了基於收入和資產的累進稅。凈收入50,000美元和遺產40,000美元將征收365,438+0%,500萬美元以上的遺產將征收75%;過去,公司稅總是65,438+03.75%。根據稅法65,438+0935,收入低於5萬美元的公司稅率降至65,438+02.5%,收入高於5萬美元的公司稅率增至65,438+05%。
調整三權分立制度
2月5日,1937,羅斯福提出最高法院人手不足,案件太多,法官年齡大,影響效率。因此,如果他任職了10年,並且在70歲時還沒有退休,他應該再增加壹名法官,因此聯邦最高法院的法官人數可以從9人增加到15人。根據1933的經濟規律,羅斯福頒布了6166的行政命令,重組、合並和廢除了壹些行政機構,加強了預算局的領導作用。1939年4月,國會通過了《重組新政機構法》,規定許多小機構應合並為大機構。1939 9月8日,總統發布了第壹項行政命令,建立了總統辦公室,包括白宮辦公室、預算局、國家資源規劃辦公室、人事管理聯絡處和政府報告辦公室。
爐邊聊天
羅斯福發明了“爐邊談話”,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全國人民講述政策和方針,鼓舞了美國人民,對擺脫經濟危機起到了推動作用。
到1939年,羅斯福總統實施的新政取得了巨大成功。新政幾乎涉及美國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大部分是美國擺脫危機並盡量減少危機後果的具體考慮,有些是基於資本主義長期發展目標的長期規劃。其直接作用是防止美國經濟崩潰,幫助美國走出危機。自1935以來,美國幾乎所有經濟指標都在穩步回升。國民生產總值從1933年的742億美元增加到1939年的2049億美元,失業人數從17萬人減少到800萬人,恢復了人們對國家制度的信心,擺脫了法西斯主義對民主制度的威脅。它使美國在危機中避免了劇烈的社會動蕩,為美國後來參加反法西斯戰爭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二戰後美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方向。
誠然,羅斯福“新政”措施的最終目標是加強國家資本主義,以克服經濟危機和鞏固資本主義制度。“新政”是他在常規療法失敗時試圖治療資本主義社會疾病的壹種實驗療法。事實上,“新政”的壹些措施也有不足之處,這往往成為他的政治對手攻擊的理由。“新政”實施過程中,利益受損的階層也進行了抵制和詆毀。就連新政初期的重要內容《工業復興法》和其他兩項法案也在兩年後被最高法院裁定違憲。然而,只要我們真正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來看待“新政”,就不難看出,“新政”認可了美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脈搏,“使人們能夠重返工作崗位並振興我們的企業”的口號符合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並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羅斯福把維持國民經濟正常運轉和保障公民就業作為政府的責任。特別是大量以工代賑形式修建的工程項目不僅極大地緩解了失業困難,刺激了經濟的早日復蘇,而且許多基礎設施建設也使美國經濟受益。新政留下了許多防止大蕭條重演的措施和政策,為美國進入二戰並在戰後迅速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羅斯福成為自亞伯拉罕·林肯以來最受美國和世界歡迎的總統,並將永遠載入史冊。
在盡可能避免國有化和盡力維護資本主義自由企業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全面幹預經濟;盡量控制商品的批量生產,達到平衡狀態;與此同時,采取壹些有利於工人和小生產者的措施來緩和國內階級矛盾,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幹預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