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豇豆餅的店有很多,漕橋家宴飯店的豇豆餅勝在何處?掌勺人馮竇請坦言,食材最關鍵。
馮竇請選用地產的糯米、高淳的香腸、新鮮的豇豆、玉米粒和能帶來獨特香味的松子,“地產糯米的糯性、口感都很好,高淳的香腸臘味也很濃重,加上松子的香味,絕對好吃。”
將所有食材切丁,加調料攪拌後用春卷皮包制,再放進油鍋裏煎。之所以采取煎而不是炸的方式,馮竇請解釋道,油炸的溫度比較高,容易讓豇豆餅內充滿空氣,影響點心的最終造型。
煎上七八分鐘,農家豇豆餅便可以出鍋了。壹刀切下,豇豆餅側面的層次壹覽無余。香腸的紅、玉米的黃、豇豆的綠,三種顏色的搭配立刻勾起了食客的食欲,再加上松子和香腸的香味,實實在在的色香味俱全。
江南的綠團子種類不少,有艾草、菠菜汁、麥苗汁、苧麻葉等,其中數苧麻葉做的青團最好吃。口感清香軟糯,那種特別的清香讓人吃壹口就停不下來。
綠苧頭是生長在鄉野間的壹種植物,葉子有獨特的香味,時常被村民用來制作團子或餅。壹次在楊橋廟會中嘗到了綠苧頭餅,馮竇請就把它引入了家宴飯店的菜單。
在制作綠苧頭餅的所有工序中,處理綠苧頭嫩葉是最麻煩的。將嫩葉摘下來,用水洗凈後焯水兩三分鐘,然後沖洗涼透放在籃子裏瀝幹水分。生石灰用搟面杖碾碎,將石灰粉和葉子攪拌均勻,再慢慢放入容器,壹邊放壹邊用手壓緊。隨後密封容器,使綠苧頭葉子與石灰充分發酵,放置壹個多星期,就可以使用了。
發酵好的綠苧頭葉子拿出來時要仔細清洗,去掉裏面的石灰雜質,攥去水分就可以揉進糯米粉了。自然的綠色,天然的清香,加上糯米粉、芝麻餡,經過壹番煎制,深墨綠色的綠苧頭餅就大功告成了。
“這道點心,可是我們小時候過年才能吃到的甜點。”家宴飯店的糖年糕壹上桌,很多客人都會這樣說。
夾上壹塊,紅艷艷的色澤,噴香的蔥花味,頓時讓人食欲大開;咬上壹口,黏黏的口感加上甜甜糯糯的味道,不禁讓人回憶起小時候媽媽做糖年糕的場景。
糖年糕是店裏點單率很高的壹道點心,使用的是鄭陸的腳踏糕。將腳踏糕切成58毫米的薄片,沾上生粉,防止粘連。隨後倒進高溫油鍋中炸上3分鐘,起鍋瀝油。之後拿小碗調醬汁,放入醬油、桂花、糖、料酒,下鍋煮到液體濃稠,倒入年糕後不停翻動,撒上蔥花即可出鍋。
專業評審肖飛:家宴飯店的農家豇豆餅加入香腸和松子後,味道又有了新的提升。看起來是傳統的制作方法,但品嘗後符合現代人的口味,色香味都相得益彰。
綠苧頭餅是壹道十分具有地方特色的點心,無論是制作方法還是口味,都是曾經的味道,這才是真正的武進傳統特色名點。
小時候沒什麽好吃的,過年時能吃上糖年糕,那就是幸福的味道。家宴飯店的糖年糕有壹點甜、壹點鹹,吃上壹口就能吃出幸福感和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