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易齊
英文名:Yi Jet Qi
出生地:馬來西亞
生日:04月14日
星座:牡羊座
血型:AB
身高:170CM
體重:56KG
學歷:中學畢業
語言:中文、英文、馬來文
精通的樂器:吉他
喜歡做的事:旅行
最難忘的事:旅行
最想做的事:旅行
興趣:讀書、看電影、打電動、騎單車、旅行
喜歡的歌手:Damien Rice 、Tracy Chapman 、James Blunt、 Jason Marz
喜歡的演員:張曼玉、張艾嘉、黃秋生、梁家輝、葛優
最幸運的事:有很多對我好的朋友
最難忘的演出經歷:2003年EP聖誕節跨年Actors Studio KL個人演唱會
唱片經歷:2001年第壹張「戀戀不舍」創作專輯
2003年「千裏之外」EP
創作錦集:
作曲:陳曉東「Good-bye」、梁靜茹「半個月亮」、余憲忠「妳最明了」、張學友「玩不起」、張玉華「隨便妳」、伊能靜「妳是我的幸福嗎」、黃嘉千「愛已升天」、黃雅莉「相愛的人都等在這地方」
作詞:陳曉東「Good-bye」、梁靜茹「半個月亮」、梁靜茹「我是愛妳的」、梁靜茹「看海計劃」、劉若英「I Believe」、何耀珊「那些幸福的事」、鄭中基「Bed Time Story」、黃嘉千「愛已升天」、陳曉東「壹場雨」、文章「愛完結」、許茹蕓「痞子」、何耀珊「他還在等妳」、梁靜茹「如果有壹天」、周華健「好想哭」
易桀齊的等待,壹直到今天
那年,他離開家鄉到臺灣。孑然壹身的困境與看不到的未來,站在陌生的臺北街頭,他聳松肩跟自己說:“反正車票裏沒印上回程的日期,回也回不去”
那些年,他窩在小小的工作室裏替大牌制作人做助理。繁忙的工作與瑣碎的生活,躲在無人的錄音室裏抱壹把吉他,他對自己唱:“忙碌不再能負荷我的憂愁,異鄉聽首情歌都泣不成聲。”
那些年,他寫了許多歌。跟隨著日子壹首接壹首,歌裏滿載著遙不可及的夢想與起落的人生,他很少沮喪,因為懂得看淡悲傷,他寫:“生活中交錯失望,越想念就越孤單,若再被寂寞迎頭趕上,多感傷原來只是正常。”
第壹張創作,第壹次的分離,第壹次的離家
那年,他發了自己人生第壹張創作專輯。印在封面上的青澀臉孔,現在看來是壹段太勇敢的歲月,可他知道自己永遠不會忘記那份執念:“這壹天和這壹夜,改寫了我以後的壹切壹切,哪壹天哪壹夜我可以感覺,那某壹種溫暖感覺。”
那年,從小最疼愛他的父親驟然過世,他來不及送他壹程,被迫分離了壹部分最深刻的親情,他壹貫的樂觀笑容裏,將永遠埋伏歌裏的想念:“是因為有妳,我生命才起美麗的變化;愛妳始終是我壹直堅持守著的誓,愛妳始終也走不完這場緣分。”
那年,他決定到北京闖蕩。像年少時離家壹般,行囊裏只有壹部寫歌用的舊電腦和壹把掉漆的吉他。他的臉上多了些成熟與自信,他的音樂卻依然真誠:“我很在乎,走這條路,臉上每條紋路可以回顧,都有我的故事,我會找到幸福。”
許許多多的第壹次發生了,讓他看見了真實的自己
那年,他帶著累積下來的三百多首作品,尋求發表機會。無數的碰壁也沒有讓他放棄。如果知道路只有這壹條,就永遠不可能放棄。他說除了寫歌與唱歌,除了緊緊懷抱著的夢想,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麽,他要“趁壹切還來的及”。
回首來時路,每壹步都是幸福。快樂的、悲傷的、驚喜的、失望的、都是。易桀齊說夢想就像壹艘船,壹生都在尋求靠岸的港灣。這些年的漂泊,他始終堅信,有天他會找到自己的壹整片天空。
2006年秋天,當世界上充滿了太多混沌的時刻,易桀齊更清楚的看見了自己。他帶著他的音樂,誠懇的訴說與輕唱,讓我們更清楚的聽見了自己。
專輯簡介:
5年的生活記錄,1次的傾訴,易桀齊第2張個人專輯。
〈壹整片天空〉單曲與雜誌的合作是以做慈善的角度發想。單曲發行的全部收入捐出,希望能傳達「有愛就有音樂」的心意。
⊙暌違五年,易桀齊唱出真正的「自由」意義!
〈壹整片天空〉是馬來西亞全方位創作歌手易桀齊(原名易齊)在暌違五年之後,所發行的全新個人單曲,象徵他再度踏入幕前,唱出壹個音樂人真實生活的第壹步。輕快的曲風與誠懇的歌詞,搭配簡潔俐落的編曲,在易桀齊清亮的嗓音詮釋下,展現出真正的「自由」意義。在如今過度壓抑的社會裏,我們需要這樣愉悅的音樂帶來好心情。
⊙這五年中,易桀齊全心投入幕後音樂制作!
2001 年的「戀戀不舍」個人專輯以清新真實的音樂與嗓音確立個人風格,頗受好評之後,這五年中易桀齊全心投入幕後音樂制作,旅居臺北、馬來西亞、北京各地,堅持理想,創作持續不輟,過真正音樂人的生活。易桀齊的近期創作包括梁靜茹的〈我還記得〉、〈因為還是會〉,劉若英的〈幸福的路〉,張惠妹的〈過不去〉等。從這些作品到〈壹整片天空〉,易桀齊都與好友編曲人伍冠諺的合作,使得他在音樂上有許多新的刺激和啟發,比以往更加成熟。
⊙單曲發行的全部收入捐出,希望能傳達「有愛就有音樂」的心意。
這次〈壹整片天空〉單曲與《懶人誌 12.5.2006發行》的合作是以做慈善的角度發想。易桀齊的好友靜茹最近成了世界展望會的馬來西亞代言人,常與他分享行善的意義和喜悅,說明每個人都能對世界付出壹點關懷;而壹位朋友也在當兒童義工,易桀齊深受其堅持和勇氣感動,決定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去幫助他們,將這次單曲發行的全部收入捐出,希望能傳達「有愛就有音樂」的心意。
⊙易桀齊的等待,壹直到今天。
那年他離開家鄉到**,孑然壹身,站在陌生的臺北街頭,他聳聳肩,跟自己說:「反正車票裏沒印上回程的日期,回也回不去。」
那些年他替大牌制作人做助理,瑣碎的生活,他躲在無人的錄音室裏抱著吉他,對自己唱:「忙碌不再能負荷我的憂愁,異鄉聽首情歌都,泣不成聲。」
那些年他寫了許多歌,滿載著夢想與人生起落,他很少沮喪,因為懂得看淡悲傷,他寫:「生活中交錯失望,越想念就越孤單,若再被寂寞迎頭趕上,多感傷原來只是正常。」
那年他發人生第壹張創作專輯,封面上的青澀臉孔,壹段太勇敢的歲月,他永遠不會忘記那份執念:「這壹天和這壹夜,改寫了我以後的壹切壹切;哪壹天哪壹夜我可以感覺,那某壹種溫暖感覺。」
那年最疼愛他的父親過世,他來不及送他壹程。在他壹貫的樂觀笑容裏,永遠埋伏歌裏的想念:「是因為有妳,我生命才起美麗的變化;愛妳始終是我壹直守著的誓,愛妳始終也走不完這場緣分。」
那年他決定到北京闖蕩,像年少時離家壹般,行囊裏只有壹部寫歌用的舊電腦與壹把掉漆的吉他。他的臉上多了些自信與成熟,他的音樂卻依然真誠:「我很在乎,走這條路,臉上每條紋路可以回顧,都有我的故事。我會找到幸福。」
那年他帶著累積下來的三百多首作品,尋求發表機會。無數的碰壁也沒有讓他放棄;如果知道路只有這壹條,就永遠不可能放棄。他說除了寫歌與唱歌,除了緊緊懷抱著的夢想,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他要「趁壹切還來得及。」
回首來時路,每壹步都是幸福。快樂的、悲傷的、驚喜的、失望的,都是。
易桀齊說夢想就像壹艘船,壹生都在尋求靠岸的港灣。
這些年的漂泊,他始終堅信,有天他會找到自己的壹整片天空。
2006年秋天,當世界上充滿了太多混沌的時刻,易桀齊卻更清楚地看見了自己。他帶著他的音樂,誠懇地訴說與輕唱,讓我們更清楚地聽見了自己。
三月花,花的話,是易桀齊真正的心裏話,是他無怨無悔甘心付出壹生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