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鈴、杠鈴是需要場地的,徒手健身的確方便很多,這本書講了6類動作,我的理解就是體操,詳細講解了進階的方式,是很值得參考的。鍛煉身體,壹定要循序漸進,否則就會損壞自己的免疫力,書中的這個觀點我可以有切身體會的。
1、俯臥撐:胸肌、肱三頭肌
2、深蹲:腿
3、引體向上:背部、肱二頭肌
4、舉腿:腹部
5、橋:下背部
6、倒立撐 :肩膀
1、引體向上
想要練就強有力的背部肌肉,最好、最安全的練習就是樸實無華的引體向上。掌握了引體向上,妳的背闊肌將瘋狂地增長。此外,肩胛骨周圍的肌肉會呈現蛇盤曲的形狀,斜方肌會變得比鐵板還厚還硬。總的來說,軀幹上的每壹塊拉力肌肉在引體向上中都會發揮作用,並會快速地變得更大、更強。
在引體向上中抓住橫桿、上下移動身體就能夠練就足夠強壯的手指和手掌。妳如果真想擁有強大的肱二頭肌並釋放其全部的潛力,那就忘掉彎舉,做引體向上吧。引體向上是練習三角肌後束的最佳動作。
記住,做引體向上時,在動作的最低點身體絕不要完全放松、徹底伸展,因為這樣會把壓力從肌肉轉到連接關節的韌帶上,這樣很不好。在最低點時不僅肘部要彎曲大約10°左右,為了穩住上身,肩部也要保持“收緊”的狀態。妳要認識到,雙肩收緊在任何懸垂練習中都對保護肩部有重要意義。
雙手抓握橫桿、身體懸於空中時,如果肩部放松,球窩關節就會被完全拉伸,只靠彈性不足的韌帶維系穩定。這樣不僅會使韌帶受力過大,引起發炎,而且有時也會導致肩部完全或部分脫臼。
鍛煉力量的理想動作幅度是:手臂幾乎伸直(微微彎曲),把身體上拉至下巴超過橫桿。初學者在做引體向上時千萬不要蹬腿,應該堅持標準的姿勢,經2秒鐘拉起身體,暫停1秒鐘,再經2秒鐘放低身體,再暫停1秒鐘。平緩的動作是練出肌肉的完美技巧。
想要在引體向上系列中進步,所用的時間必定比俯臥撐系列(只需移動身體的壹部分重量)和深蹲系列(使用的是強勁有力的下肢肌肉)的更長。堅持做這個練習,每做壹次反復都會是妳的資本。想要連續做幾次單臂引體向上需要投入數年時間,還要有堅定的信念、與生俱來的天分,更不用說極其精瘦的身體了,但這完全可以做到。
懸垂式的練習(尤其是引體向上和舉腿)是極好的、應該享受終生的練習,所以妳從壹開始就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如果用自然的、本真的動作取而代器械或杠鈴,那麽疼痛也將隨之而去。
2、橋
大量的深蹲和舉腿會增強妳的背部與髖部肌肉,並讓腰部更加靈活,等到妳掌握了窄距深蹲和懸垂屈膝,妳就可以著手應付橋系列了。但要記住,如果妳做不到深蹲和舉腿系列的第六式,最好不要嘗試這個系列。
鐵板橋是橋系列的最終式。能把這個美妙的動作完美地做上10次的人絕對是鳳毛麟角。鐵板橋不僅可以給妳的脊柱與腰部以不可思議的爆發力與柔韌性,也會讓妳的全身力量受益。橋遠不只是壹種力量訓練,或者壹種柔韌性練習,而是自成壹體的完整的訓練法,可以在每壹個方面促進健康和體能的發展。
橋可以修復背部的舊傷(比如椎間盤突出),避免新傷;也會強化腹部、三角肌、雙腿及雙臂;同時還可以擴展胸腔,打開雙肩,使整個身體更靈敏、更協調;橋會提高身體的平衡能力,矯正不正確的姿勢,促進消化。
3、倒立撐
倒立撐也可以讓妳掌握高級的平衡技巧和全身協調技巧,這都是通過重量訓練無法換取的。練習倒立撐這樣的自身體重技巧是真正的挑戰,但成功所帶來的滿足感是從練習杠鈴那裏得不到的,更不要說學會掌控自己的身體後極度的興奮感了。
蹬起時雙手不要離墻太近,約15~25厘米(有時更遠)會更穩定。剛開始練習時,妳可能想把背部抵在墻上,以分擔體重,這可不是好習慣。妳最終要達到的是只有雙腳腳跟接觸墻壁的水平。
烏鴉式將教妳結合手臂和肩部的力量使身體達到平衡,這是進入倒立撐練習的必要壹步,因為妳要通過手臂來平衡全身的重量。
1、訓練強度
我不建議超出自己的能力、不顧自身的安全、用邋遢的動作像白癡壹樣訓練。 重量訓練會刺激關節,損耗人體的免疫系統,但正確的自身體重訓練不會如此。 生病了仍然努力訓練會使妳的免疫力下降,並有可能拖延病情。不要讓妳的進取之心超過身體的適應能力和潛能。
將註意力集中到妳所能做的難度最高的動作上,但是如果妳的動作開始走形,就應該立即結束該組練習。在體操訓練中,練到徹底“力竭”並不是好主意,妳應該讓肢體保留壹定的能量,以能控制自己的身體。努力訓練,但不要“力竭”,壹個很好的判斷方法是,當妳的動作開始嚴重走形時,就結束這壹組練習。
在過與不及的微妙界線上,盡可能地運用自己從經驗中收獲的身體智慧,指導自己。就像約翰尼·卡什(Johnny Cash)所說的:“刀鋒上前行。”
持續時間很久的大運動量訓練,會造就體力和耐力,但不會打造肌肉和力量。肌肉和力量的真正發展靠的是高強度而非長時間的訓練。質高於量,是力量的奧義。
2、訓練組
妳真的不需要進行幾個小時不間斷的訓練,如果只是為了追求力量,那就更不必如此。能讓妳變得更強壯的是強度,而非運動量。
如果妳練習自己能做到的最難的動作,那妳將只能堅持很短的時間,繼續下去的話就會累倒在地。如果妳可以持續練習幾個小時,那說明妳正在做的並不是妳當前的極限動作。妳應該嘗試更難的練習!
自身體重訓練也壹樣:如果為了適應、完善動作,三組甚至四組也可以接受; 但若是為了獲得力量與肌肉,那麽壹組就可以有很大收獲,我通常建議練習兩組,這樣更有了雙保險 。
沒那麽多“微創”,也沒那麽多“力竭”的感覺,妳無需讓自己完全虛脫。如果想變得更強,那就要像短跑選手那樣,而不要像馬拉松選手那樣。熱身,然後沖刺!竭盡全力做少量的幾組,不要無休止地鍛煉,不要無端增加次數。
3、訓練節奏
至於組間休息多久,那要看妳的目標,想要達到終極耐力,休息時間就要盡可能短。
對我的所有學生,我都建議2秒下、2秒上、在結束姿勢中暫停1秒的練習節奏。以2-1-2式的節奏練習,好處很多。首先,這樣有助於保護關節,培養健康的軟組織,只有強壯的關節才能更好地應付爆發式的動作。其次,這有助於培養訓練者的控制力、協調性,還有強力的身心連接。再次,慢動作有助於妳更快地變強變大,因為沒有慣性搗亂,壓力會完全地施加在肌肉和關節上,這會強迫它們不斷發展。
4、慢工出細活
不管妳多強,都要從第壹個動作開始,切勿直接跳到第三、第四、第五式甚至是第六式。 壹定要從最簡單的動作開始,然後逐漸增加強度。給自己留出至少四周的時間,然後再全力以赴地鍛煉壹或許兩個月。我見到許多自以為是、沒有耐心的人跳過前幾式,最後或者因為各種疼痛半途而廢,或者發現自己突然“碰到壹堵墻”。
通過體操變得真正強壯,這不應該是幾個毛頭小子玩的時尚,而應該是讓妳受益壹輩子的東西。如此來看,為了打下足以受用壹生的身體基礎,僅投入短短的幾個月,這並不算很久吧?
為什麽要如此緩慢、保守呢?這有個極好的理由,就是“訓練勢頭”。簡單地說,這意味著如果妳在訓練中更慢地向前推進,妳實際上會比急於求成者更快達到目標。
適度訓練的效果雖然不能和極限訓練的相比,但還是有些效果,並且會在更長的時間內積少成多。們有耐心,給身體足夠時間打造真正的力量,時候壹到自然就能做更難的動作。從長遠來看,如果妳能培養這種態度,妳就會做得更快、走得更遠。
5、進步
如何在十式中從上壹式升級到下壹式?說起來很簡單,先達到初級標準,然後每周或每兩周(難度更高的動作可能需要3-4周)增加壹次反復。如果能夠壹直堅持這樣做,那妳很快就能夠在任何動作中做到壹組十次;然後開始每次做兩個鍛煉組。最後增加到三個鍛煉組,並達到升級標準。
如果能夠嚴格遵循這個簡單的升級方法,那麽妳最終都能做到每壹藝的第十式,即夢寐以求的最終式。在所有力量訓練中,升級都是最重要的。就肌肉的大小與爆發力來說,如果妳所做的動作壹成不變,那妳的收獲也壹成不變,不管妳反復練習了多少次都沒有意義。
進步說來簡單,很多事都說來簡單,但在現實中,生活並不這麽容易,總會有攔路虎。雖然以前都做得不錯,但有時候他就是不能從壹式跳到下壹式。如果妳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下面的四個方法會幫妳渡過難關:降低體重、多休息、有耐心、幹凈的生活。
6、鞏固訓練
鞏固訓練是處理這種狀況的好辦法。不是壹周鍛煉壹兩次,每次都努力增加次數,而是嘗試每天都練習這個新動作,有時甚至是壹天練習兩三回。放松,然後每回不是盡可能做更多次,而是最多只做壹兩次。這樣訓練壹兩周之後,曾經看似不可能的動作就會慢慢變得容易了。再回到正常訓練時,妳會發現多次反復已經不在話下了。
不要在那些妳已經能做多次反復的動作上使用鞏固訓練,只有在升級到新的、讓妳真正遇到挑戰的高級技巧時才使用它。
7、訓練計劃與訓練日記
訓練要有條不紊,集中精力。這就需要訓練者知道從哪開始、做些什麽,並知道何時該盡力、何時該停下,這都需要規矩。
認真對待妳自己的訓練,無論身在何處,尊重妳的訓練時間。專註訓練,把妳的目標(更標準的動作、更多的反復或其他什麽)放在心頭,然後提起心氣,努力做到。
把生命中重要的事情記錄下來,這是人類的天性。記下自己的努力與成就,本身就是很有益的活動。訓練日記會見證妳的成長,在幾年之後再翻看時,更會讓妳倍感欣慰。
1、為什麽要鍛煉
沒有健康,體格和力量便毫無意義,只要妳的鍛煉方式正確,這三者自然會同步發展,只要付諸行動,妳壹定會出類拔萃。考慮到鍛煉對健康、力量與生命的益處,妳需要問問自己,不鍛煉妳負擔得起嗎?
鍛煉就是壹種信仰,壹種生活方式。
囚徒在牢房中進行力量訓練,說白了就是為了活命。他們玩命地鍛煉,相當認真,對他們而言,是否強健有力關乎生死。
這樣做可以讓我從漫長而枯燥的監獄生活中暫時解脫出來。
2、體操更加自然、本真
體操是用自身體重與身體慣性鍛煉身體的壹種技藝。如果有誰想變得更強壯,終極方式就是根據升級原則用自身體重鍛煉。別忘了,杠鈴和啞鈴直到20世紀才發明出來。在這些健身器材問世之前,那些健美運動員十之八九是靠倒立和在橫桿上鍛煉來使自己上半身的肌肉變得異常發達的。
最成功的體操運動員都深明此理。他們會學著愛上自己正在做的任何練習;他們研究它,沈迷於它,掌握其中的微妙變化;他們會在這個動作上真的投入時間和精力,就像這是他們的終極練習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