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茶文化的起源發展
廣東地處亞熱帶,日照長、氣溫高、流汗多,人們需要通過飲食來補充大量的水分。飲茶同喝水壹樣,首先是人類生存的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茶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入明以來,廣州?茶市?與潮州?功夫茶?,這兩朵嶺南茶文化的奇葩破綻而開。至清代,廣東茶文化進入第壹個興盛期,在茶市、茶館、茶具、用茶方式,以及人們對茶的品味的文化心態等方面,均達到空前水平。
清康熙、雍正年間,壹些記述廣東風土人物的著作,大都談到?茶?。較早的如屈大均的《廣東新語》明確指出,?西樵號稱茶山,自唐曹松移植顧渚茶其上,今山中人率種茶?,曹松是唐代舒州(今安徽潛山)人,曾南遊廣州,在西樵山停留時,把浙江顧渚名茶傳入嶺南。屈大均還列舉廣東茶的產地,如廣州的河南三十三村、西樵山、鼎湖山、羅浮山、潮陽鳳山、瓊州等。繼而有範端昂的《粵中見聞》,附和屈大均的看法。雍正十年(1732年),曾任廣東按察使的張渠(河北武強人),在《粵東聞見錄》中雖認為,?大抵粵茶不及閩中?,但同時指出廣東並非不產茶,除人們常用的廣州河南茶外,還有珍品如?肇慶之鼎湖茶,韶關之觀辣樹茶,惠州之羅浮茶,化州之琉璃茶?等。事實上,廣東素來產茶,而且茶的生產發展頗快,近代廣東已有茶葉出口,廣東人?嗜食茶?,成為茶葉生產發展的內在動力,而茶葉的豐富,又為廣東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條件
廣東茶文化,其產生與發展由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所決定,同時也是廣東經濟與文化發展所使然。渴,需要喝水,這是人的本能,但人們對喝水的要求卻隨社會的發展而提高,由生存的需要,到追求舒適和享樂,人們也就從喝生水,到喝白開水,再到喝茶,廣東的茶文化的產生同其他地區的茶文化壹樣有著相同的原因。然而,由於廣東的東南沿海壹帶商業活動的頻繁,茶文化顯得更加發達而富於特色,明清以後尤其如此。廣州人的?飲早茶?與潮州人的?功夫茶?,便是廣東社會文化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現象。
廣東茶文化的飲茶習慣
飲茶
?喝茶?在廣東話裏稱作?飲茶?,毛澤東有?飲茶粵海未能忘?詩句。廣東人愛?飲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飲食文化。在廣東,民間以茶相待已成為壹種禮節,如有客到,第壹件事便是奉上壹杯?靚茶?,第壹句話是?請飲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熱情、友好和禮貌。由於嶺南自古具有?重商?的價值取向,?飲茶?也從家庭走向市場,使廣東的茶文化具有較濃的商品經濟的特色。廣東較早出現人們聚集飲茶的居所,如茶室、茶館、茶寮、茶居、茶樓等,名目繁多、形式各異。至清代,廣東的茶市漸趨興旺,出現壹批頗具特色的茶樓。民國時期,廣東茶市的興旺勢頭有增無減,經久不衰。
飲早茶
是廣東茶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內容。早茶習慣,遍於各階層,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車夫?苦力?;飲茶去處遍布城市鄉鎮,廣東茶樓之多可為全國之最。
?早茶?突出體現嶺南文化?早?的特色。嶺南,春早;嶺南人。起早,正是特定的地理氣候環境使廣東人養成了早起的習慣,與之相應的有?趁早墟?(趕早集)、?飲早茶?的習慣。廣東人?飲早茶?,早得出奇,淩晨4點來鐘起床,步行到茶館,?壹盅兩件?(壹壺茶、兩件點心),慢慢?嘆?(好好地享受)。飲茶配以點心或炒粉、面,這是廣東早茶的特點,也是廣東茶系異於
其他茶系的突出之處。中國人喝茶大都就茶喝茶,沒有佐食,而廣東人卻不然,飲茶總配以點心。其原因不知是由於光喝茶太單調,還是由於氣候炎熱不喝茶吃點心難以下咽,也不知從何時開始,廣東人開始有了這種習慣,是否受到西方飲食的影響,也無從考究。
明清以來,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飲茶更為普遍,茶市興旺。商品經濟給人們帶來的首先是競爭,而競爭的關鍵是能否節省時間;雖然廣東人並不能在理性上認識 ?時間就是金錢?,但實際上卻不得不加快生活節奏,傳統的時間觀念開始改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觀念被動搖,人們處處珍惜時間,飲食中?飲早茶?正是合乎?惜時?的原則。?飲早茶?是利用工作之空暇,喝茶,清洗腸胃;吃點心,餵飽肚子;聊天,溝通信息,聯絡感情;大清早漫步至茶居(茶樓)吸收了新鮮空氣,鍛煉了身體,可謂壹舉而多得,精明的廣東人何樂而不為。
茶、茶點、茶樓
廣東人飲早茶,註重好茶,也註重配茶的點心與茶樓的環境。清代的茶樓,茶臺上擺有茶盅、茶盅蓋和茶杯,點心糖果放在茶臺旁的小窗櫥裏,由茶客自取,吃完再結帳。
廣東人多愛飲龍井、觀辣、水仙、普洱、紅茶等。廣東茶樓所供應的點心,開始時較為簡單,僅有蛋卷、薄餅、酥餅之類。近代以來,廣東成為中西文化交融的窗口,廣東的茶樓也接受了西方傳進的點心,如各種面包,蛋糕等。民國時期,茶樓的點心出現多樣化趨勢,增加了各種富有嶺南特色的包點,以及嶺南特有的用肉類制作的?燒賣?,如豆沙包、麻容包、椰容包、叉燒包、臘腸卷,以及排骨燒賣、幹蒸燒賣等。廣東的配茶點心,由簡單到豐富多彩,不僅體現廣東人飲茶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標誌著廣東茶文化逐漸進入興盛時期。二十世紀初,廣東配茶點心愈來愈豐富,茶市的競爭也愈來愈激烈。廣東點心,兼收中西點心制作之優長,而形成自身的特色,主要特點是:選料廣博,造型獨特,款式新穎,制作精細,皮松屑薄。茶點,也成為廣州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廣東人飲茶,講究環境。廣東人稱茶樓作?茶居?,有不同的檔次。上乘茶居,門戶金碧輝煌,室內字畫高掛,瓷盅沏名茶,配以高級點心,名伶演唱,此為達官貴人的去處;較低層的茶居、茶寮、炒粉館,不設茶盅,用瓷茶壺,消費水平較低,薄茶足以解渴,閑聊可以溝通信息、聯絡感情、消遣與歇息。廣東的茶市,從來就十分興旺,大清早就人聲鼎沸,熙熙攘攘,即使在抗戰時期也不中落,可見?飲茶?已成為廣東人飲食文化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