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果1/3-1/2,幹白菜50克,瘦肉100克。
功效:滋陰清肺,潤燥化痰。
方法:將羅漢果和幹白菜用清水洗凈,豬肉洗凈切片,壹起放入鍋中,用文火燉30分鐘1小時。
2、木瓜花生排骨湯
木瓜1、花生100克、龍骨(或排骨)、蜜棗2個、生姜2片。
功效:清熱潤燥,美容養顏。
做法:將排骨用開水燙壹下(去血水),過涼水;木瓜切塊,花生和蜜棗洗凈,將排骨、花生和蜜棗壹起放入鍋中,燉15分鐘,再燉2小時,然後放入木瓜鍋中燉30分鐘。
3.百合紅棗豬肺湯
豬肺1個,白杏仁20克,百合10克,蜜棗6個。
功效:滋陰潤肺,止咳化痰,天氣幹燥最適宜。
方法:豬肺洗凈切塊,杏仁、百合、蜜棗洗凈,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大火煮3小時。
4.魚頭川芎湯
川芎10克、鱅魚1克、瘦肉250克、白芷10克、白芍10克和圓肉10克。
功效:祛頭風,用腦過度。
方法:將魚頭切去血淤洗凈,將所有清洗材料壹起放入鍋中,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燜煮2小時。
5.鯉魚黑豆湯
鯉魚500克左右,黑豆100克,紅棗4個,陳皮壹小塊。
功效:溫腎補中益氣。
做法:將魚洗凈,瀝幹水分,略煎。將黑豆放入鍋中煸炒,然後倒入清水,撈起放入清水中洗凈,將豆子的外衣去掉,紅棗去核洗凈,陳皮浸泡後刮幹凈,先將清水滾壹下,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然後小火燉3小時左右。
6、青菜胡蘿蔔豬舌湯
壹條豬舌約600克,青蘿蔔400克,胡蘿蔔250克,蜜棗4個,陳皮壹小塊。
功效:秋冬適時煲湯。
做法:將豬舌用開水燙壹下,刮去舌苔洗凈,胡蘿蔔去皮洗凈切成角塊,陳皮泡發後刮凈,先用清水煮65,438+0小時後放入豬舌煮至豬舌飽滿即可調味。
7、蛤肉陳印湯
6-10大蛤肉(廣東稱“沙白”)、20克艾草桿和8顆紅棗。
功效:蛤蜊肉性寒,味甘鹹。此湯具有清熱利濕解毒的作用。
方法:河蜆或河蜆取肉,加水煮沸65438±0小時去渣喝湯。
8.胡愛山老鴨湯
1只老鴨,15克山藥(500克新鮮山藥可用),10克桂圓肉,15克枸杞和15克益智仁。
功效:補腦益智、補中益氣。
方法:將老鴨剖開,去內臟,洗凈。所有材料都放入鍋中加水。鍋在大火上煮開,小火慢燉4個小時。(例如,新鮮山藥應在烹飪前30分鐘放入鍋中)。
9、巴戟天、杜仲、扁豆煲龍骨
豬龍骨500克、巴戟天15克、杜仲10克、扁豆10克、生姜2片。
功效:清熱燥濕,利濕。
方法:豬龍骨用沸水洗凈(去血水),巴戟天、杜仲用清水洗凈去泥,扁豆洗凈。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大火燒開,燜煮3小時,然後調味。
10,手指桃,菝葜中國壺龍骨
五指桃約15g,土茯苓約10g,豬龍骨(或豬尾骨)約500g。
功效:清熱利濕,清肝潤肺。
做法:將豬龍骨用沸水洗凈(去血水),五指毛桃和土茯苓用清水洗凈(最好用牙刷),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燉煮2.5小時,調味即可。
11、竹蔗、茅根、馬蹄、玉米和胡蘿蔔。
豬龍骨500克,竹蔗200克,白茅根20克,馬蹄1克,玉米2個,胡蘿蔔1根。
功效:清熱平肝。
做法:將豬龍骨洗凈放入沸水中煮(去血水),將竹蔗洗凈,剖開切段(約小指大小),將白茅根、馬蹄、玉米和胡蘿蔔洗凈,切白茅根、玉米和胡蘿蔔,將竹蔗、白茅根、玉米、胡蘿蔔和龍骨壹起煮,加入馬蹄燉3小時。
12五指桃根燉豬蹄(或雞)
五指桃根(中藥店有售)100克,豬蹄1對,生姜2~3片。
功效:消暑化濕,舒筋活絡,健脾胃,益氣血。
方法:將五指毛桃根部用清水洗凈,浸泡壹會兒。豬蹄去毛後剁成塊,然後與生姜壹起放入泥煲中,加入2500毫升清水(約10碗水),先用武火煮沸,然後小火燜煮約2小時,再加入適量鹽。這個量可以供2~3人使用,豬蹄也可以撈起拌醬油下飯。
13,甘萍桂魚湯
鯧魚尾250克、冬瓜500克、生姜3片。
功效:平肝清熱,治頭痛頭暈。
方法:鱖魚去鱗洗凈,油炸。冬瓜去皮,切成粗塊,加入生姜和水煮2小時。
14、雞骨草瘦肉(或豬骨)湯
雞骨草60克,瘦豬肉100克。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
做法:雞骨草洗凈,豬瘦肉洗凈切絲,放入鍋中1-2小時。
15,老桑燜雞湯
老桑枝60克,去毛去內臟的母雞1只(約500克),生姜3片。
功效:益精、祛風濕、利關節。它在廣東民間也常用來輔助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癱瘓、頸背部牽引疼痛和慢性腰椎勞損。
方法:將老桑枝洗凈後浸泡壹會兒;將母雞宰殺,去毛去內臟,洗凈。將其與生姜壹起放入砂鍋中,加入2500毫升清水(約10碗水),先用武火煮沸,然後用文火燉約2小時。這個量可以供3 ~ 4人使用。妳可以把雞肉夾起來和醬油壹起佐餐。
16,荸薺白果蛋花湯
白果10、雞蛋2個、荸薺15、冰糖適量。
功效:清熱解毒,清除胸中實熱,清熱利尿,升高血壓。搭配白果、蛋花、冰糖,有滋潤和預防熱毒感冒的功效,味道鮮美。
做法:荸薺去皮洗凈,切成小塊,白果去殼,加入冰糖和雞蛋,煮2小時。
17,沙葛清熱湯
2個沙格,100克瘦肉。
功效:生津止渴、潤喉、解熱除煩、解毒、解酒等。
做法:將黃芪(不是葛根)去皮切片,瘦肉切片,同煮取湯。在湯裏吃肉和葛根既清爽又香甜。
18,降壓清熱海藻湯
海帶50克,白蘿蔔1塊,海蜇0克。
功效:降血壓、降火氣、除煩躁、化痰清熱。
做法:海帶洗凈切段;白蘿蔔去皮切塊;海蜇皮洗凈,切絲,加鹽調味。將所有材料同時放入鍋中,在鍋中放4碗水2小時,待蘿蔔變軟後即可食用。
19,番茄豬肝湯
豬肝100克,西紅柿100克,小米100克,生姜4片。
功效:補肝養血,多用於貧血或水腫及腳氣。小米的作用是健胃、利尿和消腫。西紅柿微酸,滋陰養血,養胃養肝補血。
方法:豬肝洗凈,切片,用鹽、玉米粉和白酒混合。西紅柿洗凈切片;生姜洗凈去皮切絲;洗玉米。將玉米粒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燉20分鐘,加入西紅柿和生姜10分鐘,然後加入豬肝,煮幾分鐘直到豬肝剛剛熟,調味即可食用。
20.黨參砂仁豬肚湯
【食材】豬肚150克、黨參15克、高良姜20克、砂仁5克、生姜20克、油鹽適量。
【功效】溫中健脾。
【做法】五花肉去肥後洗凈切塊備用;將砂仁、黨參分別洗凈,將高良姜、生姜研成茸,與豬肚壹起放入燉鍋中,加適量水,蓋上燉鍋蓋,用文火燉2小時,調味後即可食用。
21,齊杜毅秘桂湯
【食材】甲魚1只(約300克),黃芪30克,薏苡仁15克,杜仲10克。、2片生姜、適量的油和鹽。
【功效】健脾、消腫補腎。
【做法】①首先將甲魚放入熱水鍋中用文火慢煮至燙死,然後將甲魚去殼去內臟,洗凈切塊備用;②黃芪、杜仲。和生姜分別洗凈備用;將大麥炒熟備用;③將上述所有材料壹起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大火煮沸,然後用小火煮2小時,調味後即可食用。
22、梅豆陳皮鯽魚湯
【食材】鯉魚300克,白眉豆100克,陳皮10克,生姜少許,油鹽適量。
【功效】健脾養胃,利水消腫。
【做法】①將白眉豆、陳皮(變白)、生姜分別洗凈備用;鯉魚去除魚鰓和內臟,洗凈,然後在油鍋中炸至略黃。②將白眉豆、陳皮和生姜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用旺火煮沸,然後將鯉魚放入其中壹起煮至白眉豆成熟,然後加入調料,然後飲用。
23.胡愛山黨參棗泥泥鰍湯
【食材】泥鰍250克、黃芪65438+黨參05克、山藥30克、大棗15克、生姜3片、油鹽適量、料酒適量。,
【功效】健脾胃,補氣血。
【做法】首先將泥鰍去頭,然後洗凈備用;將黃芪、黨參、大棗分別洗凈,放入布袋中,紮緊布袋,與泥鰍、生姜壹起放入砂鍋中,加水大火燒開,再用文火煮1小時,然後取出藥袋。
24.靈芝鴿子湯
【食材】鴿子1只,靈芝3克,油鹽適量。
【功效】益氣養陰。
【做法】鴿子洗凈切塊備用;將靈芝洗凈後切片,與乳鴿壹起放入燉鍋中,加入適量水,蓋上燉鍋蓋,放入鍋中文火隔水燉2小時,飲用時加入調味料即可。
25.大角黨參湯
【食材】鱅魚1000克、黨參10克、草果2克、陳皮、桂皮、幹姜各3克、花椒10克、油鹽適量。
【功效】溫補脾胃。
【做法】將鱅魚切塊,去內臟和魚鰓,洗凈備用;將黨參、草果、陳皮、桂皮、胡椒、幹姜分別洗凈,與鱅魚壹起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水,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至魚熟爛,飲用前用精鹽調味即可。
26.四川黨參杏仁鴨湯
【食材】老鴨半只,黨參、熟地黃各10克,杏仁1克,油鹽適量,料酒少許。貝母5
【功效】滋陰潤肺。
【做法】①將鴨子洗凈切塊;杏仁用開水焯燙去衣備用;黨參、川貝、熟地分別洗凈。(2)將上述材料壹起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武火煮沸,然後繼續用文火煮2-3小時,調味後即可飲用。
27、鵪鶉黨參胡愛山湯
【食材】鵪鶉1只、黨參10克、山藥20克、油鹽適量。
【功效】滋補肝腎,補益脾胃。白玉紅棗牛肚湯
【做法】首先將鵪鶉剖開,去內臟,洗凈切塊備用;黨參和山藥分別洗凈,與鵪鶉壹起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水,大火燒開,繼續用文火煮1小時,最後加入調料即可。
28、茅根豬肚湯
【食材】豬肚500克、白茅根50克、玉米須50克、紅棗適量、油鹽適量。
【功效】清熱利濕,利水消腫。
【做法】①將豬腩肉去脂後切開,用鹽、油、玉米面揉搓壹下,用水沖洗幹凈,放入沸水鍋中煮壹會兒,然後取出用冷水浸泡;白茅根、玉米須、紅棗洗凈(去核)。(2)將所有材料壹起放入沸水鍋中,用大火煮沸,然後用小火煮2 ~ 3小時,調味後即可飲用。
29.秦煌朱非湯
【食材】酒黃芩15克、紫蘇6克、生姜10克、豬肺500克、鹽、蒜、蔥、醬油、味精。
【功效】清熱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做法】豬肺洗凈,將人放入沸水中去血水,切塊備用;將酒、黃芩、紫蘇和生姜用布包裹,壹起放入砂鍋中燉至熟,然後加入調味晶體。
30.清蒸牡蠣雞肝湯
【食材】雞肝2對,瓦楞子10克,生蠔25克,油鹽適量,生姜適量。
【功效】養肝安神。
方法1將雞肝、瓦楞子和生蠔分別洗凈,與姜片壹起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用武火煮沸,然後用文火煮1小時,最後加入調味料即可直接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