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曾經吃到過,但是現在很難見到過的美味? 其實想起來好多好多有壹些是現在不生產了,有壹些是不在當地吃不到。不過每壹款 美食 都曾經給我留下美好的回憶現在偶爾想起來也會想方設法去淘寶或者什麽地方找壹下,看看有沒有機會能吃到。下面簡單分享壹下我想吃,可是現在又吃不到的東西。這些東西都不見得是多名貴多稀缺,只不過可能不在生產地,或者是已經停產,導致想吃都吃不到。
美國加州營養面記得以前上高中和大學的時候,這個美國加州營養面簡直就是神壹般的存在。學校食堂吃膩了,沒有什麽好吃的,壹般就去學校的小賣店買 壹袋加州營養面,再加壹袋國王方便面加在壹起這兩種方便面混在壹起吃的味道簡直絕了,再也沒吃過那麽絕配的方便面混合了。手頭寬裕的時候還會再加壹個雞蛋,或者再加壹個火腿腸簡直就是人間美味 呀。以前加州營養面到處都是,現在很少能見到了,有的時候實在饞的急眼了,就在網上買幾個過壹過癮,解壹解饞。好在淘寶上還能買到,雖然價格比以前貴了好多。
國王方便面國王方便面是在上大學的時候才知道的。不知道是哪位大神創造的這種吃法, 國王方便面和加州營養面每樣壹袋混在壹起裏沖泡,那味道絕了 ,後來我們又試驗過很多種組合,都沒有這種組合好吃。不過國王方便面可沒有美國加州營養面那麽幸運。美國加州營養面雖然超市裏邊已經很少能見到了,但是起碼在網上還能買到,可是國王方便面已經銷聲匿跡了,再也難覓其跡。連壹個圖都沒有留下,萬能的淘寶此時也變成無能了,再也找不到那種味道了,那種味道只能成為回憶中壹片美麗的碎片了。
汽水糖汽水糖的時間比方便面還要早,但是小學12年級的時候家裏邊每天也就給個壹兩毛錢零花錢,那時候感覺壹毛錢都已經很牛氣了。剛開始的時候好像是汽水糖是壹分錢壹塊外邊是甜甜的糖,裏邊有壹點甜水,吃壹口特別幸福的感覺。每天晚上下課都要跑去門口,老奶奶擺個小攤,那買個壹塊兩塊的過過癮有時候還會分給小朋友們嘗壹嘗。畢竟那個年代不是誰都有零花錢的。這個汽水糖雖然現在不常見了,但是回老家的時候貌似看到過。包裝也不再是散裝的了,變成了高大上的盒裝。外表的樣子還是沒有變,還是那個樣子,真的超可愛。
猴頭菇按理說猴頭菇不是什麽難以見到的品種,特別是在我大東北。可是到了北京之後,反倒見不著了,按理說首都什麽東西都應該應有盡有啊,沒想到這個猴頭菇可是難覓其蹤。當然了,幹的猴頭菇倒是有賣的,我說的是鮮的猴頭菇。為什麽喜歡吃鮮的猴頭菇呢?因為幹的 猴頭菇泡不好,容易發苦 。可是先得猴頭菇吃起來味道就相當棒了,不僅口感非常好,而且味道也很棒。雖然沒有像香菇那麽突出的特點,但是跟什麽菜在壹起做的話都會增加鮮味兒和香味兒,這壹點是最難能可貴的,不會掩蓋主要食材的風頭還會起到非常棒的輔助作用。到北京20年了,貌似只買到過兩三次鮮的猴頭菇好像北京人民不太認這個東西。偶爾在超市裏見到也沒什麽人問津。
以上是我的回答,水平有限,僅供參考。也希望能看到更多網友分享的高見,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謝謝!50,60,年代很少有零食,最喜歡吃的是小時候吃皮糖和小米的米球。
前幾年在廣州鱷魚公園食鱷魚宴,十幾樣都是鱷魚制作,美味難忘,連食三次,可惜鱷魚公園己改飛鳥公園己沒鱷魚宴食了!
我曾經吃過的美味現在都沒有了
在早年的四川各地,小吃品類尤其豐富,而當時這些走街串巷的小吃隨著 社會 的發展漸漸地淡出了大家的視野,那些美味只能留在記憶中,只有偶爾才能遇見,但是都要靠運氣了。接下來就給大家分享壹下那些消失和快消失的四川小吃。
三和泥三和泥是四川成都傳統的地方風味小吃。其特點為酥香油潤、味甜不膩、滋糯爽口、營養豐富,配以紅白菜佐食,別具風格。三合泥由於采用大米、糯米、黃豆三種主要原料合磨成粉,加輔料和水炒成泥狀食用而得名。三合泥真稱的上是成都小吃中的元老了,現今已經幾乎絕跡於都市生活,只有老成都才能回憶起老春熙路口那老字號三合泥的味道。
擔擔面
我這裏說的擔擔面絕不是現在成都街頭售賣的麻辣擔擔面,擔擔面原是專門為搓麻將到半夜三更而餓了的太太、小姐們提供夜宵的,小販挑著擔子售賣面條,擔子的兩端分別置燉老母雞湯和下面條的爐竈,就挑著走街穿巷。
碗裏的作料僅放鹽、胡椒、少許冬菜屑、小蔥末、豌豆尖,然後在旁邊燉雞湯的鍋裏舀壹大瓢香氣襲人的湯澆進面條裏泡著,面條上面再放些撕得很細的雞肉絲,白色的面條配上金黃色的雞湯,外加碧綠的豌豆尖、小蔥末,可以說是壹道精致可口又營養的清淡小吃。可惜現在的擔擔面為了迎合市場,都變成麻辣口味的了。
蒸蒸糕壹種四川成都漢族特色糕類小吃。糯米為原料,以九比壹的比例放在碓窩中搗成米粉,然後用籮篩篩出細粉,再把細粉用火炒熟。上世紀成都的大街小巷,無論盛夏嚴冬,白天晚上,隨處都能聽到賣蒸蒸糕的梆梆聲。蒸蒸糕在當時可算是價廉物美,那個時候僅花上三兩分錢,就可以吃上壹個,味道糯香甜酥,深受老人、特別是小孩的喜愛。
最後,每當想到自己小時候由爸爸牽著拐過無數漫長的小巷,去尋找成都小吃的攤攤,那種對尋覓中的期待、吃到時的貪婪與興奮的回憶溫馨又甜蜜,那樣的小吃才具有真正的強大的生命力。只不過現在吃不到了,哪些 美食 都封存在兒時的記憶中了。
如果覺得文章寫得不錯,記得點贊支持壹下,謝謝!
小時候常吃的零食,當時很是歡喜,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很多都沒了。
爆米花
八九十年代,有壹位“爆米花爺爺”背著“黑葫蘆”在街上轉悠。他看著他不斷地順時針和逆時針轉動拉桿,戴上袋子說:“好啦,站遠點。”。
捂住耳朵,躲到壹邊。有壹聲巨響。爆米花的香味直沖雲霄。
麥乳精
20世紀70年代開發的壹種含固體飲料的速溶牛奶是當時最先進的營養食品。
壹般來說,他們是沖著喝的,但很多孩子經常背著父母偷偷地吃,因為沖著喝的味道比沖著喝的強。
冰棍
那時,冰棒必須排隊買。最常見的紅豆冰棒每根1毛,而紅豆或是綠豆口味的雪糕每根1毛。
米花糖
也叫“米通”。是家家戶戶都經常準備的小吃。它又脆又甜,而且是渣滓。現在很多小吃品牌也在做米通,但吃起來感覺不壹樣。
紅蝦酥
白糖中間有棕色條紋,像蝦的中間部位。
無花果
無花果絲壹直熱到90後的童年,壹毛錢壹袋,很開胃,又酸又鹹又甜。
酸梅粉
五分錢壹袋,由傳統的酸梅湯演變而來。
每個包都有壹個主題勺子。有兩個版本的忍者龜和西遊記。能湊齊壹整套的人在孩子們眼裏絕對是大人物。
大大泡泡糖
穿紅色緊身衣的超人可以稱之為全國網紅。他吹不掉廣告中的大泡泡。誰能吹泡泡貼在鼻子上,誰就是大師。
唐僧肉
放學後,先去小賣部。壹袋唐僧肉兩三個小夥伴壹起壹塊壹塊的吃。
濟公丹
當時,濟公每天都在電視上播出。我相信濟公丹就是濟公擦掉的泥。不過,壹手吃壹袋是壹種樂趣。
每個時代的味道都隨著人們的衰老而老化。幸運的是,我們見證了那些時刻。
小時候吃的東西有很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大連每年的夏天,門口都會有那種三輪車,小喇叭喊批發雪糕,小時候最愛吃的就是,大火炬、沙黃棗、還有那種綠舌頭,軟軟的,很有彈性,小時候舔的不亦樂乎,現在感覺有點小惡心。
還有1塊錢5根的小豆雪糕。
現在綠舌頭是看不到了,小豆雪糕也買不到了,買到也不是小時候的那種味道了。
有壹種 美食 叫做“童年 美食 ”。
80.90年代農村很窮,經常季節性缺糧,為了填飽肚子,什麽野菜,野味都吃過。那時候肚子餓了,什麽野果都覺得好吃。
那時候奶奶做的蕨根飯,玉米粑粑,小麥粑粑,小米粑粑,紅薯粑粑,糯米花粑 ,煙熏蕨菜,煙熏酸魚,野菜雞蛋餅…都非常的美味,可現在沒人願意去做了,奶奶走了,她的菜也沒有出現了。
爺爺做的水蕨甜酒糟,糯米糟辣,酸湯廣菜,腌河魚,腌飛鳥,煎炸蠶蛹,炭灰燒黃鱔和泥鰍,叫花雞…都非常美味,現在都很難見到了,爺爺走了,他的菜也走了。
小時候爸爸經常晚上去挖蜂蛹做成酸湯蜂蛹,水煮蜂蛹,還有蛋殼煮黃花飯,蒸腌泥鰍,燒烤蛇肉,芭蕉甜花液,新鮮茶油苞,臘肉丁外婆菜飯,竹筒煮河魚,酸韭菜煮稻花魚…爸爸做的菜非常美味,可惜現在是金錢時代,爸爸雖然老了,但是為了生活,還是出去當“光頭強”幫老板砍樹,壹年四季不在家,很難見到爸爸做的菜了。
媽媽的味道,是每個人兒時的記憶,小時候媽媽做的木薯糯米飯,灰面疙瘩,小米南瓜飯,玉米粥,野草莓粥,泉水泡野柿子,沙炒野錐栗,野錐果豆腐,刺梨飲料,酒糟魚,芝麻糯米粑粑,甜藤糖,水藻清湯,黃豆粑粑,蔥油蛋,紅色糯米堿鴨蛋,蒜蓉嫩草根,薄荷田螺,酒糟小溪蝦,清炒紅薯葉,牛皮燉蘿蔔,酸甜雞蛋,雞腳粽子,炒綠色稻谷飯,糯禾扁米…都非常美味,壹輩子令我難忘,可惜現在媽媽老了,還在忙幹農活,再也沒有精力去做這些菜了。
兒時的回憶是美好的,是難忘的,以前的味道是多麽美味,以前的飯菜是多麽好吃,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 ,隨著年齡的增長 ,口味的要求在不斷變化 ,以前的很多美味的菜,現在都幾乎找不到了,唯獨心裏永遠在回味那些已逝去的人,已逝去的菜,已逝去的美味 。
這幾個應該算現在很難見到了
1、小時候常吃的爆米花,用那種炮筒爐子轟出來的,現在可能在鄉村還是有的,但是城市裏真的是少見了。小時候壹有炸炒米的出現,就有壹群小孩圍著,等著轟完了搶炒米吃。主家都很客氣,炒米出鍋每個小孩給壹把,這樣等來的東西最香了。
2、麥芽糖,上小學那會,每到放學校門口總有個賣麥芽糖的老頭,切糖的鐵皮敲得叮叮響。2分錢就能切壹塊,每次讓老頭切大點,老頭都說這麽大他虧死了。麥芽糖有硬糖也有糖稀,用小木棒挑壹坨糖稀,比棒棒糖好吃呢。還有吹糖人的,不過我覺得吹得挺臟的,糖人都是看看玩的,沒吃過。
3、健力寶,在那個年代易拉罐是個挺高級的飲料,去酒店吃飯才能喝上壹罐。而且 健力寶這種橙味汽水口味通俗,大眾挺接受的,壹度比可樂還受歡迎呢。後來健力寶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最近據說又出現了, 包裝換了,唉,都已經回不去了。
4、蔔蔔星,沒點歲數的可能都沒聽說過吧,這可能是最早的膨化食品了,口味鹹鮮,小孩子都挺喜歡吃。後來隨著蝦條、薯片各種出現,蔔蔔星漸漸地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