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曾字穎考,陳國陽夏人。其父何夔,是魏朝太仆、陽武亭侯。何曾少年襲爵位,好學博聞,與同郡袁侃齊名。魏明帝做平原侯時,何曾為平原侯文學。魏明帝即位,多次升遷為散騎侍郎、汲郡典農中郎將、給事黃門侍郎。曾向皇帝上疏請求整頓地方官吏,以安百姓。不久,遷為散騎常侍。
司馬懿將伐遼東,何曾向曹鄙鮮棖肭笈汕布嗑或副將同行,以防意外,曹泵揮薪郵苷飧鮃餳。後來出補河內太守,在任期間素有威嚴的稱譽。後征入朝中作侍中,母親去世時,離職守喪。
投靠司馬嘉平年間(249—254年),為司隸校尉。撫軍校事尹模,倚仗權勢,作威作福,巧取豪奪,朝野人士都懼怕他,無人敢言。何曾上奏朝廷,彈劾尹模,受到朝中大臣的稱贊。當時曹爽專權,司馬懿以病為由不涉朝政,何曾也稱病引退。曹爽被殺,他才起來履行公事。魏帝被廢黜,何曾也參與了謀劃。
當時步兵校尉阮籍自負有才,行為放蕩,為母居喪不守禮制。何曾在司馬昭面前當面質問阮籍說:“卿放縱情欲違背禮制,是傷風敗俗之人,當今忠賢之臣執政,對臣僚要根據名實綜合考核,像卿這種做法,是不可提倡的。”事後又對司馬昭說:“您正以孝治天下,卻聽憑阮籍守喪期間在您座旁飲酒吃肉。應該把他放逐到荒遠的邊疆,不要讓他汙染華夏。”司馬昭說:“此人如此瘦弱多病,君不能看在我面上容忍他嗎?”何曾又引經據典,指責阮籍,辭理很嚴厲。司馬昭雖然沒有聽他的,當時人們頗為敬畏他。
上表求情丘儉勤王失敗被殺,他的兒子丘甸、妻子荀氏應株連處死。荀氏的族兄荀、族父荀虞都與司馬師有姻親關系,***同向曹髦上表,乞求饒荀氏命。曹髦下詔讓荀氏離婚。荀氏所生女毋丘芝為潁川太守劉子元妻,也株連判死刑,因懷孕囚於監中。荀氏去信向何曾求情說:“毋丘芝囚在廷尉獄中,命運可知,死亡計日可待。我請求去做官婢,以贖毋丘芝壹命。”何曾哀憐他們母女,上遞狀辭請求復議,朝廷議論都以為何曾的意見正確,於是修改了法律條文。何曾等語在《刑法誌》中。
位列三公
何曾在司隸任職多年,遷升為尚書。正元年間(254—256年),為鎮北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假節。將要赴任,文帝讓武帝司馬炎、齊王司馬攸送數十裏。何曾為賓客準備了有太牢的豐盛宴席,侍從吏卒無不吃飽喝醉。武帝從何曾那裏出去,又去拜訪何曾的兒子何劭。何曾事先訓誡兒子說:“客人壹定會拜訪妳,妳事先要做好周密準備。”何劭不戴冠不束帶,讓武帝留在他住處很久,何曾嚴厲訓斥了何劭。何曾就是這樣受到司馬氏的器重。後來遷為征北將軍,晉封為潁昌鄉侯。
公元264年(鹹熙初),拜為司徒,改封為朗陵侯。司馬昭做晉王時,何曾與高柔、鄭沖都是三公,入見晉王時,何曾獨自下拜,以表示最高敬意,高、鄭二人僅作揖罷了。
晉室元勛司馬炎繼承晉王位,以何曾為晉丞相,加侍中,與裴秀、王沈等勸晉王稱帝代魏。晉王受禪即帝位後,拜何曾為太尉,晉爵為公,食邑壹千八百戶。
公元265年(泰始初年),司馬炎下詔,任命何曾為太保。過了很久,又讓何曾以太保本官兼司徒。何曾堅決辭讓,皇帝不許,派遣散騎常侍以聖旨告諭,何曾才就職。後又進位太傅。
何曾因為年老,多次請求讓位。司馬炎下詔不許,並說:“鑒於司徒所掌管的事務繁多,不可久勞老臣,現晉何曾為太宰,侍中如故。朝會時可佩劍、穿薄底鞋、坐轎子上殿,如漢相國蕭何、田千秋、魏太傅鐘繇的例子。賜給錢壹百萬,絹五百匹,八尺的床壹張,以及與床相配套的帳、席、褥。府中置長史、掾屬、祭酒及員吏,按舊制行事。所供給的親兵官騎和從前壹樣。主管此事的人按典制依次配置,務求優厚完備。”以後每次召見,令其自帶平時喜歡的飲食衣服器物,使兩個兒子侍從。
公元278年(鹹寧四年),何曾去世,終年八十歲。司馬炎在朝堂穿孝服哀悼,賜給棺材壹副,朝服壹具,衣服壹套,錢三十萬,布壹百匹。將葬時讓禮官議論何曾的謚號,博士秦秀提議謚為“繆醜”,司馬炎不采納,下策命謚為“孝”。
公元289年(太康末年),何曾之子何劭自己上表改謚為“元”。
性格特征 生性至孝何曾性極孝,閨房私事也很嚴謹,從少年至成年,不追求聲色享受。年老之後,與妻子相見,總是衣冠整齊,相待如賓。自己南面而坐,妻子北面再拜,然後上酒,飲酒罷即出去。壹年中如此見面應酬不過兩三次。司隸校尉傅玄曾經撰文稱贊何曾與荀的孝行。
奢侈無度何曾尚奢豪,求華侈。其廚房所制作的饌肴,勝過王侯帝戚之家。晉帝每次舉辦宮廷盛宴,何曾都不食用太官烹制的饌肴,認為它們不如自己家制的味美,無法下咽。晉帝亦不惱怒,反而特許他自
帶家廚烹制的菜肴。何曾特別講究饌肴的味道,不惜花眾多的金錢與精力,孜孜以求美食。他每天用於飲食的錢財超過萬金,即便如此,仍然感到味道不佳,說無下箸處。
何曾雖喜好飲食,但苛求美味,以至極度奢侈,是不可取的。在當時就有人彈劾其侈奢無度,只因晉帝以為他是重臣而未問。後世則亦以他為奢侈的典型,加以批評。
外寬內忌何曾表面寬厚但內心容妒嫉和憎恨人,如都官從事劉享曾上奏何曾的奢侈行為,但司馬炎都以他是朝中重臣而不問罪。後來何曾辟命劉享為掾,有人勸劉享不要應命,但劉享以為何曾貴為至公,不會記私仇,最終應命。但其後何曾卻常因為小事而對劉享施杖刑。
何曾亦曾參與賈充的朋黨之爭,雖然何曾較賈充年長,但卑下地依附賈充勢力。有次賈充與庾純酒後爭論,並斥責賈充不敬長者和弒君。事後何曾議政時又貶抑庾純,遭到正直人士非議。
知晉必亂何曾經常陪著司馬炎赴宴,回來後告訴幾個兒子說:“陛下創建了基業,並要把基業傳給後世子孫,然而我每次在宴會上,卻從未聽他說過治理國家和圖謀久遠的謀略,只是說些平生的常事,他的後代恐怕就很危險了吧?他的太平基業也僅就到他個人壹身而已,他的子孫真夠擔憂的呀!妳們還可以安然無事。”他又指著自己的幾個孫子說道:“妳們這壹輩人必秧及禍亂!”
後來晉朝爆發八王之亂,何曾的孫子何綏被東海王司馬越誅殺。他的另壹個孫子何嵩哭著說:“我的祖父真是大聖人啊!”
人物評價 總評何曾雖然是奢侈的士族豪強代表,但是他只是當時歷史環境中士族豪強集團的代表人物,奢侈是這個階層的普遍特點,在晉武帝司馬炎的嚴格限制下,這種社會風氣有所收斂。何曾個人的品行主要不是表現在奢侈上,他為人孝敬、仁慈,比如在魏末敢於彈劾當時沒人敢說的校事,受到朝野贊揚。曹魏刑法株連家屬、出嫁的婦女,他讓自己的主簿程鹹上書要求修改刑法,赦免出嫁的婦女。他本人孝敬長輩父母,遵守禮法,不喜好聲色,年老的時候與妻子***坐都要端正衣冠,循規蹈矩地生活。
歷代評價《晉書》:“曾性至孝,閨門整肅,自少及長,無聲樂嬖幸之好”;“曾常因小事加享杖罰。其外寬內忌,亦此類也”;“何曾善其親而及其親之黨者也”;“何石殊操,芳飪標奇。帝風流靡,崇心載馳。矜奢不極,寇害成貲。邦分身墜,樂往哀隨。”
劉毅:“曾侈鑫薅取”
司馬炎:“侍中、太尉何曾,立德高峻,執心忠亮,博物洽聞,明識弘達,翼佐先皇,勛庸顯著”、“太傅明朗高亮,執心弘毅,可謂舊德老成,國之宗臣者也。而高尚其事,屢辭祿位。”
秦秀:“曾驕奢過度,名被九域。宰相大臣,人之表儀,若生極其情,死又無貶,王公貴人復何畏哉!謹按《謚法》,‘名與實爽曰繆,怙亂肆行曰醜’,宜謚繆醜公。”
司馬光:“何曾議武帝偷惰,取過目前,不為遠慮;知天下將亂,子孫必與其憂;何其明也!然身為僭侈,使子孫承流,卒以驕奢亡族,其明安在哉!且身為宰相,知其君之過,不以告而私語於家,非忠臣也。”
王應麟:“何曾、荀之孝,論者比之曾、閔。夫以孝事君則忠,不忠於魏,又不忠於晉,非孝也。之罪,浮於曾。曾之驕奢,禍止及家;之奸諛,禍及天下。”
陳普:“君親忠孝豈殊途,甲有方能罪乙無。座上研研稱阮籍,不知聯席是公閭。家國兒曹付五胡,奉身恨不及齊奴。君王但說平生事,政為諸公昧遠圖。”
呂思勉:“此外晉初元老,如石苞、鄭沖、王祥、荀、何曾、陳騫之徒,非鄉原之徒,則茍合之士。此等人而可以托孤寄命哉?”
唐長儒:“王祥除掉孝行以外毫無事業可稱,何曾、荀勖在歷史上更是奸妄之徒。”
家族成員 父何夔(字叔龍)
子何劭,嗣子,官至司徒,太宰,《晉紀》作何邵。
何遵,何曾庶子,何劭庶兄,官至太仆。
孫何岐,何劭之子,嗣子。
何嵩,何遵之子,官至著作郎。
何綏,何遵之子,官至尚書,被東海王司馬越殺害。
何機,何遵之子,官至鄒平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