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對那些沒有家的人意味著什麽。
等待紅綠燈的時候,我看到壹個男人推著購物車和壹條狗。他的購物車裏除了幾個包之外沒有任何東西了。他在人行道上放了壹個碗,從瓶子裏倒水。狗正在等待著。
在回家的路上,我又遇見他們了。這壹次,這只狗正騎坐在車裏——當妳有壹只金毛獵犬時,就沒有什麽空間可以容納東西了。這只狗看起來很高興,看著人來人往,而那個人卻在推著手推車。
人與狗之間的關系是顯而易見的。但是,無家可歸的人應該有寵物嗎?他們為什麽會有寵物?
研究表明,寵物對無家可歸的人來說意義重大,甚至可以成為清潔、離開街道和/或得到壹份工作的動力。
據歐文在2013年的描述,寵物的特性在她所稱的“救贖敘事”的人或者以前是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中體現為:“激勵他們改變他們的生活或者阻止他們采取他們的生活。”
歐文舉了壹個例子——唐娜,她在舊金山和她的貓住在車裏。談及她的貓時,她說:“她是我唯壹的日常、穩定的感情和友誼的源泉,它是我的唯壹。我無法想象沒有她的存在,生活將如何繼續下去。”
根據歐文的說法,無家可歸者談及他們的寵物時,展現的是他們照顧動物的責任心,接受寵物的無條件的愛,而非因他們在生活中的過錯而被判斷。
事實上,2014年由羅迪斯、萬周伯和萊斯發起的壹項對洛杉磯無家可歸的年輕人進行的調查中發現,盡管寵物為他們帶來壹些麻煩(比如進入避難所,寵物通常是不允許的),然而它們也能帶來心理上的好處。特別是,與沒有寵物的人相比,有寵物的年輕流浪漢更不容易感到孤獨和沮喪。盡管許多人報告說有時很難給他們的寵物提供支持(比如獸醫),但大多數人說他們確保他們的寵物總是可以先餵飽肚子。
這壹發現的優點和缺點也得到Lem(2016)的肯定,他說狗為無家可歸的年輕人提供安全性和情感支持。當壹個人的歷史涉及到創傷和不安全的依戀時,就像無家可歸的年輕人壹樣,對寵物的依戀甚至可能是他們生命中第壹個安全的依附。
人們可能會驚奇地發現,無家可歸者的狗通常都是健康的,而且被照顧的很好。威廉姆斯和霍格(2016)對50只無家可歸的人的狗和50只有家的人的狗進行了對比。在主人完成了壹份問卷調查之後,他們對這些狗狗進行了壹次簡短的獸醫檢查。無家可歸的狗狗不太可能肥胖,也不太可能有行為問題。在大街上,狗狗們更有可能和其他人相處得很好。每天它們經常花很長時間走路,而那些有家的人的狗,沒必要壹整天都在行走。
不利的是,壹些狗由於長時間行走在城市街道上,爪子都磨出了老繭。只有39%的無家可歸的狗獲得最新的疫苗,只有30%的狗定期除蟲,很多主人表示,很難獲得獸醫醫保。這顯示了為低收入家庭或沒有住房的人們提供免費或低成本的獸醫服務的診所的價值。
羅迪斯、萬周伯和萊斯總結他們的研究說,“由於寵物無家可歸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產生積極影響,我們建議服務提供商盡其所能支持在這個極度脆弱的人際關系中養寵物。
在他們的研究中,大約四分之壹的無家可歸的年輕人有寵物。看起來,對於那些有寵物的無家可歸者來說,幫助他們支持他們的寵物可能也會幫助他們,因為寵物有潛在的有益作用。但是,我們仍然需要更好地了解寵物在這個群體中可以改善心理健康的心理機制。
深入的研究還可以繼續探索在寵物與主人的關系中,依戀關系對那些有依戀關系問題的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