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都有壹種懷舊情結,古鎮作為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即保留了帶有古韻的老街道,老建築,過去的生活痕跡,又有鮮活的民俗風情和延續至今的文化傳承,是壹個最能滿足和釋放人們懷舊情節的地方。
重慶,不僅網紅景點多、美女多, 美食 多,也是壹個古鎮多的地方,獲得全國 歷史 文化名鎮命名的古鎮就多達23個,數量之多在全國也是名列前茅,下面這6個古鎮屬於小眾級別,雖遠離了車水馬龍的喧囂都市,與世無爭,安躺在停住腳步的時光裏,但每個都 恰如山川的渾厚,歲月的悠長,代表著重慶這座城市的堅忍與豪放。
壹、雙江古鎮
雙江古鎮地處嘉陵江支流涪江的下遊,別看這個古鎮沒什麽名氣,這可是中國第壹批十大 歷史 名鎮之壹。
古鎮建於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余年的 歷史 ,現今存有中街、東街、上西街、下西街、南街、北街、興隆街、水巷子、老豬巷等9條街道。
古鎮青石板鋪就,店鋪相間,樓臺錯落,庭院深深,古色古韻,斑駁陳舊,彰顯出古鎮的歲月滄桑。
楊尚昆舊居始建於清代同治年間,距今已有150年 歷史 。故居用材考究,雕刻精美,構思獨特,堪稱古民居建築的典範。
地址:重慶市潼南縣
門票:無門票
二、石蟆古鎮
重慶市十大 歷史 文化名鎮之壹,始建於元朝末期,迄今已有600多年 歷史 ,被譽為“津西明珠”。 清源宮是石蟆古鎮最重要的建築,也是目前西南地區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明清建築,是為紀念戰國時治水功臣李冰而建,始建距今已有500余年 歷史 。
清源宮現在還保留著戲臺、川主大殿、靈官殿、玉皇殿、日月亭、清風亭等建築,周圍還有20多株百年古樹。
李冰當年入主四川,因其治水功德無量,備受道家追捧,敬為神尊“大菩薩” ,每年這裏都會舉辦廟會,被稱為"川主會”,廟會期間有 川劇座唱、舞獅表演、爬桿表演、楹聯撰寫等,從明代傳承至今。
地址:重慶市江津區石蟆鎮
門票:無門票
三、東溪古鎮
東溪古鎮有悠久的 歷史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在此設丹溪縣,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4年)撤丹溪縣為鎮,宋、元、明、清為縣行政公署所在地,有1300多年 歷史 ,古鎮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和優美的自然風光。
古鎮依山傍水,錯落有致,明清時期的穿鬥結構吊腳樓更是別具壹格,屋頂采用了小青瓦鋪蓋,技藝精妙、布局別致,將傳統建築與自然環境有機地融為壹體,形成了極具江南風格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清幽意境。
這裏有3000多棵古老的黃葛樹,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黃葛樹群。是美院師生的寫生地。
地址:重慶綦江區東溪鎮
門票:無門票
四、西沱古鎮
西沱古鎮位於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因地臨長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與長江明珠——石寶寨隔江相望。 歷史 上西沱曾是巴鹽古道陸運起點之壹,在清朝乾隆時期,這裏就“水陸貿易、煙火繁盛、儼然壹郡邑“。
西沱古鎮最為引人矚目的景點要數雲梯街,民居依地勢起伏,從長江邊到古鎮頂端高差近160米。雲梯街垂直長江,呈龍形向上,***有113個臺階、1124步青石梯,從長江邊向上仰望,好像壹掛雲梯直插蒼天,從街頂向下俯瞰,特別是有雲霧的時候,猶如置身在雲端間,被譽為“雲梯街”。
這種垂直江面的街道在長江沿線極為罕見,在中外建築史上都有著極為重要的科考研究價值。
地址: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西沱鎮
門票:無門票
五、 白沙古鎮
抗戰時期,白沙與重慶沙坪壩、北碚夏壩、成都華西壩並稱四川“文化四壩”,作為陪都重慶的大後方,亦是陪都三大文化區之壹,現在很多地方已經破敗,彌漫著壹種滄桑感。
古鎮民居建築風格即體現了巴渝文化與西洋文化的兼容並蓄,同時也吸取了北方建築和徽派建築的特色,很多清末民初的傳統民居、寺廟及西洋風格的洋樓都很有 歷史 感,仿佛是半個世紀之前的老重慶山城的再現。
古鎮的特色在於抗戰遺跡和吊腳樓風光,現存有20多個抗戰文化遺址。
歷史 街區風貌獨特,規模宏大,保存完好,是名副其實的巴渝山地民居建築群。獨特的建築風格酷似重慶朝天門舊碼頭,因此也吸引了眾多影視劇組入駐拍攝。
地址:重慶市江津區
門票:無門票
六、松溉古鎮
松溉古鎮的始建時間已無法考證。 歷史 上的松溉是周圍八縣商賈來往重慶的物資集散地,水路有上、中、下三個碼頭,江上來往船只川流不息,陸路運輸方式上,每天從各縣境內運貨的馬幫也是絡繹不絕,昌盛時馬房就有20多家,最後壹家馬房直到1978年才關閉。
松溉古鎮雖然沒有商業開發,遊人也不多,但古鎮的看點可不少,特別是有眾多明清老建築,吊腳樓、四合院、穿鬥屋、雕樓、古縣衙、皇帝禦批祠堂羅家祠堂、陳家祠堂等。
鎮內擁有青石板鋪就的老街長度達5公裏,雄居重慶古鎮之首,蜿蜓曲折,漫步其間,仍能感受到濃郁的古樸韻味。
羅家祠堂現由羅家的宗孫進行看護,據說,每年的清明節,羅氏家族將會在這裏舉辦羅氏宗親會,以祭奠祖先。
地址:重慶市永川區
門票:無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