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買是印度最現代化的商業中心城市,其地位類似於中國的上海,孟買也是印度的對外開放的城市代表,發展速度也是相當得快速,那麽孟買是否有地鐵存在呢?
孟買有地鐵,車體是中國造的
孟買地鐵是印度最大的城市,印度經濟中心——孟買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於2014年6月開始運營。目前***有1條線路和12座車站,全長11.4千米,另有3條地鐵線路規劃中。
2014年6月8日,印度最大城市、擁有近3000萬人口的孟買的首條地鐵線路通車。這條線路為1號線,總長11.4公裏,***設12站,每日運行次數將為200到250次,總承載量約為110萬人次。
此地鐵線的車輛供應商為中國南車旗下的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2008年5月,南京浦鎮在國際投標中奪得孟買18列108輛寬體車輛訂單,這也是中國南車第壹次簽下海外出口地鐵車輛整車合同。
2008年12月,孟買地鐵首列車下線。南京浦鎮於2010年3月如期交付列車。之後,中國南車又先後拿下新德裏古爾岡與新德裏古爾岡南延線兩條線路的地鐵車輛合同。
幾乎所有談到孟買的人都把它和上海作比,中國人如此、印度人也是如此。如同上海是中國最繁華的城市但非首都壹樣,孟買在印度也是相同的地位。
印度人談到孟買很自豪,在他們的意識中,這座面積廣袤、基礎建設臟亂差的城市在地球上是僅次於紐約的;中國人談到上海卻有壹種復雜的情緒,雖然明知道上海的實力,但就是沒有炫耀的感覺。
孟買男人去印度其它邦時總愛表明身份,這會引來很多羨慕的眼光和美女的青睞;上海男人出門在外壹般很少說自己是上海人,因為“上海男人”這四個字在國人的眼裏代表著小氣、小心眼、碎嘴子雖然我們有了姚明、劉翔,以及被稱為“壯士”的余純順,但這仍然無濟於事。
兩個城市各有不同的氣質。上海就像壹個在街市上閑逛的時髦青年,帶著前進帽、穿著背帶褲,處處是民國遺韻和貴族氣派。而孟買,是有著彎彎胡須和油膩臉膛的在劇院門口查票的大叔,懶洋洋地望著過往的人流,手裏捏著臟兮兮的奶茶杯子。
我喜歡這個大叔,不僅因為和他在壹起度過了我人生中最寶貴的壹年半時光,更因為在他所提供的舞臺上,我完成了沒有任何偽裝的自我釋放。
奈保爾說,孟買是壹個劇場,而印度人是非常好的模仿者。我最初戰戰兢兢地走入這個劇場,卻發現他們原來沒有導演、不用排練,模仿著的,是心裏最希望自己成為的那壹種。所以我釋然了,在這座城市裏出演我所希望的各類角色。
孟買的美景,都融化在了城市的汙濁中。印度門是雄偉的、維多利亞火車站是奇幻的、泰姬酒店是奢靡的,但就如同這些瑰麗建築身上那些被千萬人嘔吐的紅色檳榔汁壹樣,隨處的垃圾、當街大便的老者、覓食的烏鴉
它們神奇地弱化了這座城市布景中的雄渾和美麗,壹切都似被垃圾堆上蒸騰而出的巨大霧氣所籠罩的樣子,懷古的情懷被沖淡了、愜意肆享的情調被打破了,剩下的,只有最市井的情節,情節連續、重疊起伏,構成了戲劇孟買的千年劇本。
我壹直有壹個願望,身穿粗布的襯衫、牛仔褲,牽著壹匹駱駝,在埃及最臟亂的跳蚤市場裏討價還價,買手工的水袋、指南針和並不可口的吃食,而後消失在茫茫沙漠裏、去探尋地底的秘密。
這個願望不時熨帖著我往復浮躁的內心,讓我懷揣著奇異的念頭度過每壹個平淡的日子。我至今沒能去成埃及,但卻在孟買的街市上找到了相同的感覺——我穿著印度本地的長衫從壹臺破舊的JEEP車上跳下,壹頭紮進亂糟糟的集市。
這裏有商販也有黑幫,我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和他們討價還價,壹切都是那麽刺激,感覺如同在探險——每壹次出來我都以為自己是在探險,這讓我十分熱愛我的工作並樂此不疲。所以,孟買讓我變相實現了人生中壹個重要的願望,它真是壹個好的劇場,囫圇著為妳圓夢。
它是無數人生夢幻的承載,它的菲林寫滿了細膩庸俗的小故事,從這個角度來說,孟買不像壹個大都市,它少了那份尊嚴和架子,多了嬉皮笑臉的親和。
在它無垠的劇場上是壹架巨大的旋轉木馬,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暈頭轉向的悲喜中
孟買暈頭轉向的安享著它所擁有的壹切:殖民遺跡、經濟中心、夢工廠、寶萊塢、貧民窟、烏鴉、糞便、臭水溝、香料、嘈雜這些東西以極致的面貌融合在壹起,構成了戲劇的美感,壹種莎士比亞式的沖突與統壹。
它的無處不在的令人驚訝的戲劇元素讓身臨其中的人有時清醒、有時迷醉,不停地變換演員與觀眾的身份,在夢與現實的顛倒錯亂中完成壹生的演出。
孟買進入人們的視線,是以嫁妝的身份。
那是1661年,在葡萄牙人手中統治了壹百多年的孟買隨凱瑟琳公主與英國國王查理二世的婚姻而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這場被譽為17世紀最豪華的歐洲皇室宮廷婚禮吸引了當時所有人的目光。
然而,作為眾多皇室婚禮中的壹個,它被世人所熟知的原因卻並非因為它的盛大與豪華,而是陪嫁的孟買七島和因凱瑟琳公主的飲茶嗜好而從此風靡歐洲的東方紅茶。
那場婚禮過後,查理二世陷入了長達十幾年的荷蘭戰爭以及壹系列的教派陰謀,凱瑟琳則在不育的痛苦中閑度余生。
孟買,在國王與皇後的戲劇人生裏完成了自己傳奇的出世,而在此後三百多年的世界近代史中,它時而跑跑龍套、時而沖到前面,盡職盡責地表演自己所有的戲份。
1668年,查理二世將孟買租給了東印度公司。於是,印度中西部最大的棉花市場在這裏誕生了,分裂莫臥兒帝國、廢黜奧朗則布的陰謀也在這裏誕生了,這裏成為了遠東鴉片販賣的基地和壹戰時英國軍隊的補給線。
孟買逐漸成熟的商業性遮蔽了它濃重的殖民氣息,印度人卻並不在意這些,誰來統治都壹樣,只要壓迫和掠奪還能忍受得住,那就自顧自的過自己的小日子,有錢第壹、娛樂至上。
莫臥兒帝國本就是外來,滅就滅了吧;鴉片都賣到了中國,種就種吧;錫克族本就尚武,被征去當兵那就當吧。
19世紀的世界舞臺大戲不斷,孟買作為東印度公司的總部基地,有人憤怒、有人哀嘆、有人沮喪、有人驚奇但所有的情緒都發不出來,孟買的綿軟與他搖頭晃腦的姿態讓壹切混沌壹片。無論是過往的歷史還是現在,他的演出都呈現了忸怩卻又本色、真實卻又虛幻的昏睡般的朦朧質感,不被覺察卻又不可或缺。
作為壹個大型城市,孟買歪坐在阿拉伯海的壹邊,抽抽水煙、扯扯閑淡、席地而臥,大小便就地解決、吃飯也就地解決。盡管商業發達,但城市功能的概念被放淡了,整座城市呈現出田園牧歌般的氣象,無論是商業片、文藝片、歷史片、喜劇、悲劇所有的元素被攪合在壹起,成就了孟買獨特的風情。它就是壹個調色盤、壹個大醬缸。
1917年,壹位瘦小枯幹的老者來到了孟買,他的名字叫甘地。
對於不抵抗的政策,孟買人似乎不太買賬。1930年甘地第二次入獄後,壹向軟趴趴的人民突然堅挺起來,孟買抵抗運動組織的群眾與印度警察及英國軍隊發生沖突,造成6人死亡、60人受傷。甘地驚愕了,在獄中發出質疑暴力的聲音;孟買人民也驚愕了,我們受傷流血多半不是因為妳的被捕?
驚愕之後依然是尊重,雖然帶著些許的不情願。位於孟買馬裏巴溫的甘地寓所被保護了起來,獨立運動後改造為甘地紀念館。
裏面展出了甘地生平的照片、日常用具,壹樓的小廳裏捎帶賣些甘地主題的郵票和圖書。甘地生平的語錄也被孟買人搜集來,印在最粗糙的手工紙上,結集命名為《MAHATMA》(聖雄)對外銷售,特色獨到。畢竟,每壹個劇場都有壹個主角,既然甘地被尊為國父,那就不妨讓他當壹段時間的男壹號。
孟買的力量,在於他的隱忍不發。偶爾發作壹次,足夠讓世人驚嘆。孟買人並不含蓄,性格裏有著印度傳統的張揚,他們也並非暴虐,這裏的治安相對德裏已好得太多。
他們只是在戲中,為了這個盛大劇場的華美而全情表演。甘地號召非暴力,孟買人壹定要在適當的時候暴力壹回;
印巴分治印穆沖突不斷,各邦傷亡慘重這裏也不落後;恐怖爆炸兩年壹次,除了巴格達少有城市能和這裏相比沒有解釋,壹切都是劇情。
既然如此入戲,不妨造壹個戲劇的工廠。歷史是戲、生活是戲,那麽把每壹個點滴挖掘出來,這不就是電影嗎?就這樣,寶萊塢出現了。
這個造夢的工廠壹經問世,就以龐大的電影產量雄踞世界之首。所有的影片情節全部俗套,但印度人就是喜歡;孟買的地標性景點壹再出現在大屏幕上,他們就是不嫌煩;
歌舞場面壹場不落,管妳外國人是否愛看寶萊塢自戀的表演著,孟買安享著由此而生的光環。
民眾把看電影當做生活中重要的部分,畢竟日常生活還要從中模仿。每壹部影片的片頭都是政府的放映許可,油墨的證書打在大屏幕上有壹種歷史的滄桑感覺;
放映許可之後是國旗,影院裏全場起立、高唱國歌;國歌之後是廣告、有公益廣告也有新片預告;廣告之後是劇情,基本上看了開頭就能預測到結尾;
劇情進展到壹半,必有歌舞;最後壹段歌舞結束後,必定是圓滿的結局。這,就是印度電影,是孟買寶萊塢的特色制造。
寶萊塢電影在中國造成影響的,除了八十年代的《大篷車》和《流浪者》,近年來當屬《阿育王》(asoka),這部戰爭史詩巨作讓我們認識了沙魯可·汗;去年,英國導演丹尼·博伊爾以孟買為題材的《貧民窟裏的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在全世界造成了轟動;而在此之前,壹部《世界是平的》真實的表現了印度的傳統魅力;2010年歲末,《三傻大鬧寶萊塢》(3
idiots)在國內刮起了壹股印度電影的旋風,事實上,這部弱智的影片當之無愧“寶萊塢爛片”的稱號。
如果妳想深刻,千萬別看寶萊塢電影。如果妳喜歡熱鬧和情節的故作跌宕,那麽壹定要看寶萊塢電影。這些電影的感覺,就是印度的感覺,就是孟買的性格。這個劇場很喧鬧,孟買人很喜歡這種感覺,這讓他們自感喜氣洋洋,從而忘掉了生活的愁苦與不堪。
五
壹切都很混沌,這就是壹個混沌的城市。這種混沌讓人愛恨難分,沒有辦法對他做出任何壹種準確的評價。也許正如馬克吐溫所說,“對印度的任何評價都是正確的,但是相反的觀點可能也是正確的,因為它太復雜了。”孟買,正是這種復雜的代表。
如果我能早生幾個世紀,我願駕船破阿拉伯海的橫波,在印度門的壹側踏上孟買的土地。這是18世紀的清晨,海面的濃霧朦朧了整座城市棕灰色的基調。
我會乘壹駕馬車,聽馬蹄在青石的地面上叩擊出絢爛的曲調。城市裏到處是閑散的英國軍隊,每壹處店面的門口都有纏著大布頭的錫克守衛
沿著被譽為“女王項鏈”的長長海岸線向前,尋壹處優雅的咖啡館坐下來,點壹餐咖喱味兒十足的早餐、喝壹杯不加糖的咖啡、翻壹翻當日的郵報。然後我起身,步入城市的深處。
這城市潮濕且油膩,巨大的榕樹與石質的房屋盤根錯節,有買菜歸來的婆婆、有光腳亂跑的孩子、有賣花生的小童,誰家生的柴火的煙冒了出來,那是為早起上學的孩子做早餐呢;
誰家窗臺上坐著才醒的娃娃,睜大眼睛望著陌生的過客這感覺好幹凈,雖然隔了幾個世紀,卻仍然清新如初。
此時孟買七島剛剛填海連通,城市裏彌散著海水的味道,這是孟買總督英國人霍恩比的無上功勛,從此奠定了孟買成為大都市的基礎。
孟巴女神化身的土地呵,阿拉伯海上的奇幻島嶼,我是異國的來客,壹世在波濤與山脈間流浪。大象島的石窟劃過我感喟的指尖,維多利亞火車站的哥特城堡裏我扮演壹個東方的魂靈,天上走過的是西天的雲彩、成蔭的樹上是佛祖的菩提。
我在神廟中叩拜祈願,求神給我每壹次奇跡般的相遇,遇到自己蒼涼的靈魂、遇到生長於心底的純美微笑;我在貧民窟裏過夜,和泥壹樣的孩子們嬉戲、聽他們講述貧窮又溫暖的小故事
煙雲流轉,壹切都在變幻,但孟買如故。即便高樓林立,仍似漁村的風味。我走過它幽炫的劇場燈光,走過幾個世紀,走過每壹處鬧市與神廟,卻好像始終靜止壹樣。我靜靜的佇立在孟買飛轉的光陰中,依然是塵土飛揚的汙濁與喧囂,依然是綿綿的調子和濃重的色彩。
我伸出手去,想要抓住這裏留給我的每壹個瞬間,但壹切徒勞。這個劇場太大,它涵蓋了每壹種的光影幻化、細膩情感,穿行其中,總會有不同的人抓住妳的手且歌且舞這城市留給我的太多,我想把自己的記憶與經歷掏空,但總是剩些什麽出不來,所以就此止筆吧,在孟買如戲如夢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