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汕頭鷗汀這家只用豬油渣做食材的餐館,憑什麽美味食客絡繹不絕?

汕頭鷗汀這家只用豬油渣做食材的餐館,憑什麽美味食客絡繹不絕?

在汕頭市區北郊歐汀村,村中有壹樣已經傳承百年的粥品,名為朥粕(láo pò)粥。朥粕粥,顧名思義就是用朥粕煮粥。

在汕頭話裏邊,“朥”就是豬油的意思。而“朥粕”呢,就是豬油渣。實際上把豬肉炸成油渣然後做成菜品並不少見,有人就喜歡這少了油膩多了焦香的豬肉口味。但要說把朥粕做成粥,怕是歐汀村人的獨創了。

朥粕粥是鷗汀的招牌美食,據說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這種粥的做法看似簡單,工夫卻都在攤外。據了解,朥粕粥是由朥粕、糯米、辣椒、八角、桂皮、蒜、芹菜、芫荽等近二十種主料和配料煮成。其中朥粕、糯米、辣椒是三大主料,而辣椒還是用十多種料自制而成的。

先講這粥的“主料”朥粕,要選用新鮮豬肉高溫炸出肥油,然後壓成臉盆大小的肉塊。鮮炸的豬油渣,味道雖美,但保質期極短,賞味期往往就1—2天,所以店主往往每隔壹兩天就得炸壹次朥粕。

要制作出好吃的朥粕,通常得選豬身上三個部位的肥肉,壹個是腿上的筋肉,二是豬腹部的五花肉,三是豬背部的板筋肉,這三個部位的出油率較高,炸出來的豬油渣味道也好,有韌勁,口感香膩肥實。

接下來,是得將朥粕放入規裏,把剩余的油壓榨出來,由此朥粕也才會變成餅狀。規好的朥粕等到要用時,還得經過浸泡,洗幹凈、切塊後才入鍋和高湯壹起熬煮。

熬豬油、取朥粕看似簡單,實際上很費時間。因為榨油過程不能榨得太盡,必須留點油,壹是可以保存油香,二是避免榨太盡貨出現的焦味。整個過程不能用大火,而是必須壹直用小火慢慢熬制,才能防止火力過大,導致朥粕燒焦或者豬油提煉不出。

熬好的糯米粥打底,淋上朥粕湯,不僅香氣撲鼻,而且因為朥粕的油已經被壓榨掉,所以吃起來肥而不膩、爽口潤滑,香辣的湯汁沖擊著味蕾,糯米在舌尖緩緩化開。

家經濟體系處於緊張時期,生活相對困難。物資貧泛,生活艱苦,壹切可利用來吃飽,充饑的食材都會被利用起來。就這樣,處於被淘汰邊緣的朥粕就被利用發揮了,走到前面來而成為美味。

在那個年代,這種經營買賣,主要是為了充饑或暖身,談不上美味享受。後來,朥粕粥卻被鷗汀人壹代代人傳承發揚,成為了壹項傳承了壹百多年的老手藝。

潮汕人為何愛喝朥粕粥?毋庸置疑,這和以前老輩人挨餓吃苦的窮日子分不開。物資貧乏的時代,因為缺少油水的生活,勤儉持家的鷗汀先人,出於對朥粕的珍惜,發明了入粥的做法。壹不小心,竟成就了這道百年粥品,也成為了鷗汀如今的美食代名詞,令無數食客為之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