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5438日至10月,“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世界十大垃圾食品(名單)”在華夏經緯網等食品網站轉載。包括方便食品在內的搜狐和新浪等主流門戶網站稱其“含有防腐劑和香精,只有熱量而沒有營養”。這壹觀點印證了大眾對方便面的認知,從此深入人心。
2004年9月29日,《中國食品科技網》邀請相關教授辟謠,首次介紹方便面的營養成分。然而,類似的科普宣傳影響不大,仍然無法扭轉人們對方便面的刻板印象。在201011中,甚至出現了“吃壹碗方便面32天為肝臟排毒”的升級謠言,這是針對方便面的類似負面說法。
2016 9月9日,由中國食品辟謠聯盟、中國食品科學技術研究院主辦的“方便食品辟謠大會”在北京召開。現場專家對困擾消費者已久、持續時間較長的方便面謠言進行了壹壹解讀,各大新聞媒體也為方便面“正名”。
註射西瓜導致中毒?
2016夏天,正是西瓜熱銷的季節,壹條“只要西瓜果肉中有黃色和白色的肌腱,就說明這個西瓜打過針”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平臺瘋傳。
事實上,這個謠言早在2012就出現了,每次西瓜暢銷時它都會重新出現。2015年4月9日,微信公眾號發布“不要吃這個西瓜,已經導致12人中毒……”,今日頭條“王琦營養師”於2016年6月27日發布“西瓜中毒事件”,告誡家人不要打針吃西瓜!》,微信公號“育兒食譜大全”2016 10 10月22日發布《這些水果被篡改了,別給孩子買!》。
對此,人民日報、寧波日報等媒體都通過實驗告訴公眾,給西瓜打針無利可圖、行不通。
柿子酸奶會要了妳的命?
自2065438+2006年9月以來,網上壹直有這樣壹個傳言:“家裏有孩子註意:現在是柿子上市的季節。”...今天剛剛發生了壹件真實的事情:壹個小女孩吃了柿子喝了酸奶,不到半小時就中毒身亡了!”
事實上,這條新聞沒有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等細節。在網上以“柿子+酸奶”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最近沒有出現因食用柿子酸奶而導致公眾中毒或死亡的情況。
據了解,柿子與酸奶和螃蟹壹起食用中毒的說法早在2012就出現了。《楚天晚報》、《包頭晚報》等媒體就此說法采訪了相關專家,專家均表示沒有聽說過此說法。
資料圖:2011 6月14日,德國素食協會在柏林勃蘭登堡門前舉行了壹場別開生面的“吃黃瓜”比賽。
直黃瓜噴了藥?
“直黃瓜是噴過藥的,彎黃瓜是天然的。”“黃瓜買彎的,韭菜選短的。”每當黃瓜熱的時候,這樣的言論就會在社交平臺上瘋傳。類似的謠言在2016中再次出現。微信官方賬號“康年”於9月7日發布了《這些東西不是食物,而是毒藥》,“小喇叭推廣平臺”和“樂山房產信息”也分別於9月14日和9月18日發布了同樣的文章
據了解,“直黃瓜被噴了藥”的說法在2015網絡謠言榜上有名,環球網、人民網、新華網等知名媒體多次辟謠。
魚腥草致癌?
6月12日,“希波克拉底門徒”發布長微博《魚腥草與馬兜鈴腎病》,稱魚腥草因含有馬兜鈴內酰胺可能誘發腎病並致癌,引發網友熱議。
事實上,魚腥草誘發腎病和癌癥的說法源於科普作家方周子在2014中的說法,即經常吃魚腥草會導致腎衰竭。
在2065438年6月的中國食品辟謠論壇上,中國食品辟謠聯盟發布了三大食品謠言。網上流傳的魚腥草會導致腎病和腎癌的說法,被專家判定為邏輯推導不嚴謹,結論不審慎。
豬肉鉤蟲“煮而不爛”?
2065438+2003年9月,在廣西龍勝,壹句“豬肉中的鉤蟲不在水中腐爛,不在油中煮熟,高溫無法殺死”的說法在網上瘋傳,隨後幾年,壹系列衍生和變種謠言相繼出現,涉及廣東、江蘇、遼寧、四川等地。例如,微信公號“司舜網”2014 10發布《鉤蟲已在各地區豬肉中大面積出現!很多地區已經禁止豬肉了!! "、“桃村棒棒樂”發布於2005年5月31日,“註意買肉,威海市場上已經出現了,盡量減少吃豬肉!”《汕尾那些事兒》上映於2065438+2006 . 9 . 28汕尾壹女子買了壹塊豬肉,切開後發現是這麽壹回事”。
針對這壹謠言,廣西當地媒體在2013第壹時間否認“豬肉鉤蟲”為虛假信息,《廣西日報》在其官方微博發布辟謠消息。2065438+2006 6月初,國新辦回應此謠言,人民網、新華網等多家媒體發布謠言。
在2016月27日舉行的2016中國食品辟謠論壇上,中國食品辟謠聯盟發布了三大食品謠言,其中所謂的“豬肉鉤蟲”被證明是假的。
SB250病毒“72變”
2016 3月,雲南省兩名網民在網上散布謠言稱:“昨天淩晨2點21分,壹名婦女感染了SB250病毒(變種包括sk5、H7N9等。)並於21歲去世。參與救援的醫生已被隔離。據報道,這名婦女在市場上購買草魚並烹飪腌魚後被送往醫院。央視新聞已經播出。
此後,各種版本的謠言在社交平臺上廣泛傳播,主要內容大致相同,但時間、地點和名稱有所改變。
截至目前,雲南、上海、福建、青海等全國多地已出現類似傳言。各地食藥監、衛健、公安部門紛紛聯合媒體辟謠,不少造謠、傳謠者受到了處罰,但類似謠言的傳播仍呈上升趨勢。
白雞蛋更有營養?
2005年以前,“紅皮雞蛋是雞下的,所以紅皮雞蛋比白皮雞蛋更有營養”的說法在社會上很流行。針對這壹說法,中央電視臺健康頻道在2006年9月13日的壹檔名為“學習吃雞蛋”的節目中辟謠稱,經過測試,不同蛋殼的營養幾乎沒有差異。
隨後幾年,關於蛋殼種類和營養差異的謠言爭論隨著網絡在全國廣泛傳播。在此期間,中國食品科技網、新華社、湖南在線等各類媒體刊文辟謠科普謠言,但百度知道、愛問知識等答題平臺上仍有大量網友提問。這個謠言甚至以14的搜索量達到了201096。
微波爐致癌?
2002年4月23日,《生命時報》刊登了壹條辟謠短信《不要忽視微波爐的危害》,因為為數不多的轉載並沒有形成輿論熱點。2003年9月17日,《中國青年報》發表了壹篇題為《微波食品弊大於利,極其有害健康》的編譯文章,提出了壹種極端的觀點:微波食品有害健康,甚至致癌。作者的標題也被譯者誇大,並被許多媒體轉載,這引發了公眾對微波食品加熱安全性的懷疑。
當年9月28日,科普作家方通過搜狐科技發聲,首次辟謠了這篇文章。65438+2月1新華網天津頻道邀請政府相關人員和相關專家制作了壹個關於微波爐知識的專門網站,用於全方位辟謠。同年,搜狐財經將此事定性為針對國內微波爐企業的輿論商戰。
2013年2月,“請停止使用微波爐”和“微波爐制造商被殺時不告訴人的驚人秘密”等謠言在社交平臺上瘋傳。針對這壹說法,2013年4月,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和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召開了“微波烹飪對食品安全和營養的影響”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對微波危害論進行了反駁。
2014 5月面對屢傳屢犯的“微波爐致癌”的不實言論央視《焦點訪談》欄目於2014 5月對此事進行了回應證明微波爐有害論不實並曝光了該謠言的始作俑者微信官方賬號“自然醫學與養生”等相關養生內容為了
2016,10年6月,壹篇“請立即停止使用微波爐”的文章再次在網絡上被廣泛轉發。這篇文章聲稱轉載自《人民日報》,但沒有提及原始出版日期和版面等任何基本信息,寫作格式與傳統新聞寫作模式大相徑庭。
據了解,《人民日報》從未發表過任何關於“停止使用微波爐”的文章,而在四年前,該報曾發表文章駁斥“微波爐致癌”的說法。
喝牛奶會致癌嗎?
6月5438+2月65438+2003年2月,美國營養學教授坎貝爾提出了這樣壹個觀點:在上海大量飲用牛奶和攝入過多動物蛋白時,癌細胞會被高蛋白“促進”。2004年6月3日,《南方日報》發表了壹篇報道,壹位英國教授認為乳制品是人類致癌的催化劑。隨後幾年,大量關於國外研究牛奶對人體危害的文章在新浪博客、百度貼吧和各種社區論壇上被廣泛轉載,甚至在“生物谷”“健康在線”等網站上傳播。
針對這壹說法,《生命時報》於2006年6月5438日+2月65438日+2月09日通過電話采訪了坎貝爾教授和國內專家,並首次否認了“牛奶致癌說”屬於飲酒量和西方膳食結構研究的說法。2007年3月23日,衛生部網站發表了中國15權威專家撰寫的題為《健康教育應尊重科學和事實——駁斥牛奶的危害性》的署名文章。5月30日,31,人民日報以整版篇幅發布了壹篇關於牛奶健康的謠言和知識。
時至今日,各大社交平臺上“牛奶致癌”的說法仍在迷惑著人們。在朋友圈瘋傳的《牛奶將人類送進癌癥的墳墓》壹文,壹度將牛奶的安全問題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