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食品
桐子粑油炸土豆條雲南火腿是由大米經過浸泡、打漿、發酵、加入糖、豬板油,用端午節前後的桐子葉包裹蒸制而成,2塊錢壹個,有米的米香,有桐子葉的清香,還有豬板油的醇香,淡淡的甜,好吃!
特色活動
中國?豆沙關第四屆美食文化節自古以來,鹽津受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僰人文化和古滇文化影響,形成了獨具特色、獨領風騷的“三川半”文化。飲食上就表現為博采眾家之長的風格。自2008年起,“中國?豆沙關美食文化節”已舉辦三屆,美食文化節以好吃、好喝、好玩、好看聚集了人氣,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新老遊客,已逐漸成為老百姓自己的節日。每到佳期,人們總能循著古道香風,漫步豆沙古鎮,盡情盡性品析鹽津的美食、美文、美景、美人、美德“五美”之味。
最適宜6月,6月的豆沙關熱鬧非凡,妳可以體驗壹年壹度的佛會帶給妳的收獲。
豆沙古鎮
豆沙古鎮,位於滇東北雲川交界處,四川盆地向雲貴高原過渡的起伏地帶,烏蒙山脈關河(朱提江)深谷的中段,自古以來就是中原入滇的要隘之地。在2006年7月,豆沙鎮曾經發生過壹次強烈地震,地震導致當時的古鎮老街80%的房屋倒塌或不同程度受損,後老街被重新翻修並改名為古鎮壹街,在此基礎上按照壹街整體布局和風格又復制修建了古鎮二街。統壹的二層小樓、白墻、灰瓦還有懸掛在瓦巖邊壹排排醒目的紅色燈籠,每壹處細節都散發著豆沙古鎮獨特的魅力。
已有2200多年歷史的豆沙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五尺道、石門關、唐袁滋題記摩崖、古城堡、僰人懸棺等歷史、文化古跡和觀音閣、三官樓、僰人回音、天外飛泉、老君祝福等自然、人文景觀,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特色旅遊城鎮、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五頂“桂冠”。由於區位突出,地形特殊,先秦的僰道、秦朝的五尺道、漢代的南夷道、隋唐的石門道、南方絲綢古路,壹齊在這裏交叉重疊;古老的關河水路、秦開五尺古道和現代的滇川公路、內昆鐵路、水麻高速公路在這裏束集並行,構成了獨特的交通奇觀, 被稱為天然的“中國交通歷史博物館”。豆沙古鎮已成為滇川跨境旅遊線上壹顆璀璨明珠。
唐袁滋題記摩崖
在唐代的天寶年間,唐王朝對南詔發動了兩次戰爭,都與失敗告終。南詔乘機聯合吐蕃,加緊開疆拓土、統壹如今雲南地區的步伐。如此壹來,雙方在軍事和經濟上都難以支撐,代價慘重。南詔遂與吐蕃發生矛盾,將其勢力逐至金沙江以北,同時派出使者趕到成都說和,要求歸附。唐王朝因此十分重視,授命禦史中丞袁滋赴雲南冊封南詔國王,雙方關系方才修好。此關在過了40多年後才又重新開啟。這段歷史,就記錄於唐碑亭內的摩崖石刻上,是袁滋赴南詔,途經石門關時有感而發的傑作。這塊石刻就叫《唐袁滋題記摩崖》,刻於唐德宗貞元十年(公元794年),至今有1200多年,全文僅120余字,且石刻面積小,字跡也小,甚至模糊,要仔細辨認才可弄清,但文物價值大,是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獨有“維國家之統,定疆域之界,鑒民族之睦,補唐書之缺,證在籍之誤,增袁書之跡”的歷史作用。石刻在1965年被列為雲南省級重點文物,1988年元月13日經國務院批準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如果無人引領,石刻很容易被忽略,是難以發現的。因為為安全起見,碑亭平時不開放,雙門緊鎖,即使開了碑亭之門,也見不到石刻,還得再打開兩扇格子門,才可看到其本來面目。
五尺道
所謂“五尺道”,按照史料上解釋就是“橫闊壹步;斜亙30余裏,半壁架空,奇危虛險”的閣道,現在殘存的遺跡約350米,壹級壹級的青石階高低不壹,上面留有240多個深深的馬蹄印。史料說,“五尺道”始建於秦,是由四川入滇,再到緬甸、印度的“蜀身毒道”(古西南絲路)的重要通道。
這條古道的確經歷了太多的歷史事件和故事,也承擔了川滇商貿文化往來交融的重任。川滇兩地的馬幫載著布匹、鹽、大米、山貨、藥材、茶葉、銀、銅等物品,絡繹不絕地往返於這條古道上,馬蹄聲、吆喝聲不絕於耳;中原文化、蜀地文化、夜郎文化、古滇文化隨之匯集相融,衍生出了朱提文化。
這條承載了軍事、商貿、文化的悠遠古道,如今雖然完成了使命,然而作為守望者,她看到了昆明至水富的高建公路從頭頂穿山過峽而去,內江到昆明的鐵路在腳下依崖穿行。“五尺道”就這樣與現代化的鐵路、公路相約對接,如同五線譜鑲嵌於石門關的萬仞斷壁上,形成奇觀。
僰人懸棺
與“五尺道”同樣可以稱奇的,還有如天幕般掛於石門關對面巨型石壁的石縫中貯存的9具僰人棺木。這可以說是古人留下的千古之謎,創造的文化傑作。置身於唐碑亭前,目光越過寬約二三十丈的峽谷,就會看到壹條石縫呈“壹”字狀,鑲嵌於石壁中部。石壁高達四五百米、寬千米有余,呈灰黑色,都完整無損,只有這條石縫很紮眼,成了壹處傷痕。有研究表明,這是漢代的僰人懸棺。僰人的歷史可追溯到夏朝和商代。那時此地並無人煙,中原屢起戰火,勝者建立政權,拓展疆域,就往這裏移民。到了周朝,僰人已發展為壹個民族。他們參加周武王伐紂有功,首領就被封為了僰侯,並於四川宜賓建立了僰侯國。而到了明朝,這個民族為保護自己的利益,與明王朝發生十余場戰爭,致使元氣大傷,難以為繼,最後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中。唯壹留存下來,能讓今人對僰人產生想象和了解的,就是石縫中久經風雨的懸棺了。
給分吧 !!!不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