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東江水,味美莞菜情
東江發源於江西,連接贛粵港三地,是珠江的主要支流之壹,也是香港用水的主要來源。東江從東莞市境北邊自東向西橫貫而過,經聞名遐邇的虎門鎮出海,全長約75公裏。東莞2465平方公裏的境內,有96%屬東江流域。東江灌溉了肥沃的珠三角,為東莞帶來了豐富的淡水資源,哺育了千百萬在這塊土地上棲息的生靈。60多年前,壹支以東江命名的革命隊伍東江縱隊,與海南島的瓊崖縱隊遙呼相應,馳騁於華南抗日戰場,功勛卓著,威震敵膽,在這塊紅色土地上留下多少傳奇佳話。
水鄉河鮮
東莞又是著名的水鄉。水鄉河湧盛產蟛蜞,河水幹時,隨手就可以捉到。過去,道窖鎮的蟛蜞鹹扒聞名遐邇。做法是將蟛蜞壓爛,加上炒香的米粒,用罐裝封半月後,取出與豬肉相蒸,是冬天飲食的佐料佳品。舊社會莞邑人離鄉背井出洋謀生,必帶壹瓶蟛蜞鹹扒,以防到外地“水土不服”,更能品物思鄉。隨著農村工業化城市化建設的推進,現有些河道汙染較嚴重,蟛蜞也逐漸少了,但這道鄉土美食卻會永遠留在莞邑人記憶裏。
這裏分布著眾多的魚塘,塘魚自然是竈上的美食。虎門、長安的烏頭魚,魚肥肉潤。用冬瓜、毛瓜加姜絲、豆豉、腐竹燜鱅魚,是水鄉高步、道窖、石碣、中堂等鎮特色菜。鯪魚多骨刺,當地人去骨刺後,以肉制丸,香脆鮮甜。東江盛產蜆,蜆肉煮鹹菜、芋梗幹煮蜆肉,是高步、洪梅、道窖、萬江等地常食家庭菜。
虎門海鮮
東莞臨江面海,水產特別豐富,海鮮也是這裏飲食的壹大特色。除了出名的膏蟹、重殼蟹、賴尿蝦、石斑魚等水產,還有壹種特別的品種──基圍蝦。這種蝦只能生長於鹹淡水交接的地方,壹漲潮時浸在鹹的海水裏,退潮時就浸在淡的江水裏,所以它的肉質特別有彈性,爽脆鮮甜。由於它的這種生活特性,漁民都是在江邊沙基上起壹個圍子來養這種蝦,故名基圍蝦。
道窖三禾
道窖鎮 “三禾宴”,即:“禾蟲、禾花雀、禾花鯉”。 禾花雀和禾花鯉都是在禾苗開花的時候,專吃禾花長大的小雀和魚,它們的肉質特別鮮甜。東莞人有種說法,認為壹只小小的禾花雀營養頂得上壹只老母雞!所以它的價錢也真的就頂上壹只老母雞了,通常壹只半個拳頭大的禾花雀要賣到近20元!禾花鯉就難分辨壹些了,不過老食客還是能從它的肉味上區分出來,所以商家也不敢隨便搞假砸自己的招牌。
“三禾”中最富傳奇色彩的數禾蟲,也就是生長在禾苗上的蟲子。通常是壹寸長左右,長著許多小腳,看起來十分恐怖。壹般都是加入雞蛋、新會陳皮、增城欖豉等蒸熟,稍涼後再連缽烘烤,也只有這個吃法最為香濃美味。
莞著名的本土菜“冼沙魚丸”,據說是緣自秦始皇。傳說秦始皇愛吃魚,但又怕人以之暗害他,因為戰國時刺客們常把匕首藏到烤魚的肚子裏去刺殺王侯。當時是談魚色變,朝庭下令要求把魚肉壹律剁成丸子,就不會再藏什麽東西了,而且沒有刺,吃起來也方便,於是就產生了魚丸這道菜。
東莞美食諺語雲:“烏欖白欖松柏朗,番薯芋仔馬蹄崗”。大朗鎮以欖醬炒飯,為家鄉特色菜。欖角蒸魚嘴、豆醬蒸魚嘴,有降血壓功效。寮步、大朗豆豉蒸雞是名牌家鄉菜,民間戲稱為“風流皇後”,而臘腸蒸雞則對稱為“風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