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鄒城川味面條的品評

鄒城川味面條的品評

中央某媒體記者,也是壹個著名博客的博主,今年春天來鄒城市出差,期間品嘗了鄒城川味面條,在大快朵頤之際,他對鄒城人為何喜歡吃四川風味的面條頗感好奇,後在壹篇博文中提及此事。博文引來眾多網友跟貼,“鄒城”與“川味”,兩個看起來毫不相幹的名詞激發了網友們豐富的想象力。對於鄒城人為何喜歡吃川味面條,有網友猜測:“也許鄒城人是川軍的後代?”有網友認為:“當地沒有自己的特色飲食,所以哪兒的吃法都有了。”還有網友認為:“鄒城是孔孟之鄉,這裏的人受傳統思想束縛重,到小旮旯裏吃特辣特鹹的面條是尋求放松。”……

壹方水土養壹方人。壹個地方的特色飲食,不僅僅被理解為滿足人們口腹之欲的美味佳肴,也是壹個城市歷史、經濟、文化等內涵的重要載體。縱觀網友們的博文跟貼,多是從鄒城市的歷史淵源、地域人文等非飲食因素對鄒城川味面條加以解讀,對面條的色味評價倒在其次。

那麽,鄒城川味面條到底體現了鄒城市哪些城市內涵?對於這壹點,不僅外地人好奇,鄒城本地人也津津樂道,經常在互聯網上發帖討論。筆者現就結合所聞所見,對鄒城川味面條試作解讀。

品評壹:鄒城川味面,顯露了鄒城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隨著兗礦集團等駐鄒企業落戶鄒城,外地來鄒人員呈幾何級數增長,成為這裏的新主人,也為這座城市帶來了融匯南北的多元文化,而川味面條就是這種多元文化在飲食文化上的壹個體現。在壹篇貼文中,壹位市民曾如此描述:“鄒城川味面談大致可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當時,濟東、鄒西發現了大煤田,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們攜妻帶子來到鄒城,尤以四川、雲南、貴州居多。川味面條館最早就是由這些建設者的家屬們創辦的。”哪家面條館最早以“鄒城川味面條”冠名,恐怕已難以考證,“無心插柳柳成蔭”,如今,川味面條館在鄒城市城區已是遍地開花(據說步行不到十分鐘,就可看到壹家);經營者中,早已不獨西南人,鄒城本土人、東北人也占相當比例;川味面條的味道,已經結合本地人的口味,對川、黔、魯等地的面條特色融合加工,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味。鄒城川味面條,已深深定格在鄒城近幾十年的發展脈絡之中,成為展現鄒城市融匯南北的多元文化,以及開放包容城市精神的靚麗風景!

品評二:鄒城川味面,映襯出鄒城市對外傳播意識有待加強

地方特色飲食是外界了解壹座城市的窗口之壹,壹個有特色、有品位的地方飲食品牌,能夠讓人們留下回味無窮的美好印象。然而,“鄒城川味面條”之“川味”二字,卻給人以做貼牌廣告的誤解。由於望文生義,也就有了部分網友“鄒城人也許是川軍的後代”、“鄒城沒有自己的特色”的評論。而在鄒城市壹些網絡論壇上,也有網友指出:“鄒城川味面條的叫法,是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還有網友呼籲:“鄒城面條的味道獨壹無二,不要再叫川味面條了,要為鄒城市這壹特色飲食正名。”其實,何止川味面條,舉目如今風靡鄒城的飲食,具有本土特色的乏善可陳,像平邑笨雞、滕州菜煎餅、孔府煎餅等,哪個不是“為他人做嫁衣裳”?而多年前,鄒城市某白酒的廣告語:“喝了金鋼山、越喝越明白”,某啤酒的廣告語:“無名勝有名”,壹個是氣勢恢宏,壹個是意境悠遠,在為企業成功宣傳產品的同時,也為塑造鄒城對外形象、提升鄒城知名度發揮了積極作用。特色是城市的生命和魅力,是城市走向世界的通道。被譽為廣告之父的大衛·奧格威曾經指出:“還沒有什麽人由於使用了別人的廣告而樹立壹個品牌。”從這個角度說,盡早為鄒城川味面條“正名”,使其成為真正具有鄒城地域特色的飲食品牌勢在必行。

品評三:鄒城川味面,折射出鄒城市餐飲服務業創新能力尚且不足

地方特色飲食在促進城市發展中有著重要作用,以飲食文化帶動旅遊發展,將地方小吃產業化,在壹些城市中形成了特色和經驗。譬如成都、廣州、沙縣等,都擁有當地獨特的餐飲文化,包容性極強的地域文化也在這些地方的餐飲文化上留下鮮明印記。如今,鄒城川味面條在鄒城市市民心中已獲得廣泛認同,在外界也有了壹定知名度,將其打造成鄒城市壹項飲食產業已經具備良好基礎。而要實現產業化,就需要對全市各川味面條館進行資源整合,加強品牌的策劃及包裝,提升產品的品質,以及經營衛生等等。然而,多年來,鄒城川味面條在壹直處於自由發展的狀態,這也反映出鄒城受傳統思想影響較重,創新創業能力不足,還沒有在民間形成以創新、創業為主流的生態環境,面對商機往往難以把握,甚至錯失機遇。

在文章的最後,筆者再簡單介紹下引起眾多網友跟帖的那篇博文。博文標題為《上海的春天》,是作者世博會前夕到上海采訪時寫就的。有趣的是,文中對世博會的介紹很少,卻用大段篇幅和大量圖片介紹了鄒城川味面條。世博會是展示全球智慧的大舞臺,對於鄒城的川味面條,筆者認為,我們也需要有更多的城市智慧,讓鄒城市這壹“城市名片”更加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