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層. 做飯炒菜的。這個每家都有,大不了搞出壹鍋粗飼料。做得好的也大有人在,不過只是世俗口味。除了家庭廚師以外,這個境界的廚子基本上屬於路邊小館專屬。
第2層. 廚師。烹飪學校培養出來的大多是名副其實的廚師,這是壹種職業,當然也就有了需要遵循的職業標準,這個層次的廚師已經具有關於營養、食物特征、烹飪技術壹類的相對完整的知識結構,或者叫職業知識結構,做出來的菜品也就像模像樣。再下點功夫的話,每個月數千上萬的收入也很能讓大部分人小嫉妒壹下。
第1層. 飲食藝術家。這個境界的廚師已經淩駕於職業之上,換言之,已經不只是遵循行業標準那麽簡單,而是具備建立標準的水平。第2重境界的所謂知識結構在他們的知識結構中只占有很小壹部分比例,這個層次的廚師們對於化學、物理學、動物地理學、植物地理學、生物學等外延學科的知識知之甚多。比如生蠔,北海的生蠔不可能有塔斯馬尼亞和新西蘭沿海的生蠔那種特殊的類似哈密瓜的鮮甜味;而澳大利亞紅葡萄酒的味道和法國波爾多地區勃艮第壹級香檳的區別也不僅僅是口感。世界上有資格參加3C聚會的廚師和米其林星級廚師的水平都在此列,去年央視10套人物欄目播放過英國米其林名廚、肥鴨餐廳老板赫斯頓·布魯門塔爾的專題片,妳不妨找來看看。到了這壹層的廚師大多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事業和餐廳(企業),年收入也在數百萬甚至過億。
以上是個人見解,妳有可能覺得與現實相距甚遠,其實不然。九六年我在雜誌上看到有位廚師將各種不至於沖突的食材進行怪異的搭配,比如大蔥白、糖腌蝦、香草口味冰激淩混在壹起吃,得到出乎意料的精彩味覺!因此,我毫不猶豫地將廚師納入藝術家之列。第三層次的廚師就是壹群在飲食領域具備無限創造性的藝術家,他們不僅是美食家,更是美食創造家。
我是壹個美食狂熱分子,喜歡吃也喜歡做,更喜歡研究烹調(雖然我不是廚師)。人類行為學家和生理學家的調查顯示,在所有的感官中,味覺最容易使人產生幸福感,所以在歐美國家,好廚師的社會地位極高。如果妳能在第二個層次上再勇於探索和研究的話,在廚師這壹行裏出人頭地完全有可能。如果妳想要提高壹點生活質量,第2個層次已經足夠;如果妳真心熱愛這壹行,以之為樂趣,請妳先審視壹下自己的條件:除了感官敏銳以外,要有很好的體力、強烈的求知欲、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認真的鉆研態度、強大的學習能力(國內很多廚師之所以成不了大器很大程度上與此有關,也因此給世人造成中國廚師大多素質低下的印象)。如果這些妳都具備,成為壹代名廚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