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網友推薦的沙市大賽巷怎麽樣?外地遊客吃吃吃,40不到就吃撐了

網友推薦的沙市大賽巷怎麽樣?外地遊客吃吃吃,40不到就吃撐了

壹座城市,總有幾條老街承載著幾代人的味道。荊州沙市的大賽巷,就是如此。

荊州之旅,沙市是不能錯過的中心城區,它原為湖北省省轄市, 歷史 悠久,文化燦爛,風味更是撩人味蕾。

沙市自唐朝以來,商業繁華,形成許多老街老巷,如大賽巷、毛家巷、青蓮巷等,皆為著名的街巷。其中,保留至今,並且依舊川流不息的就是大賽巷了,它稱得上是沙市味道聚集地。

這條街是不少網友向我推薦過的地方,如今也算是“慕名而至”。

老街小巷的舊風貌,代表著壹座城市的風骨與韻味,經歷過多次整改後的大賽巷仍散發著古樸的余味。站在路口,壹張矗立在巷口的那塊紅色招牌十分醒目,“大賽巷特色小吃壹條街”頓時映入眼簾。

走進巷內,蒸包子、 煮餃子、 炸油餅、烤鍋塊、 炒飯、燒烤、牛肉米粉、發糕……各種香味交織在壹起,散發著源自沙市的人情味。

這條小吃街並不長,約三四百米吧。但街道兩旁的各種小吃店卻非常多,有本地風味,也有他鄉特色,如同武漢的戶部巷。

來這裏,吃的第壹道風味就是魚肉米粉(13塊錢),餓了大半天,壹碗米粉下肚,感覺還不夠飽,又去買了壹份汽水粑粑(5塊錢),接著跑去矮子餡餅店鋪前排隊買餡餅吃。

這家矮子餡餅在當地應該名氣很大,門店上的那壹排“非物質文化遺產”足以證明它的身份不簡單。

這家店在大賽巷已經開了近十年,是沙市的老牌店鋪,餡餅價格公道(4個花了4.4塊錢),現烤現賣,餡餅疏松不油膩,酥軟香滑,味道還不錯。

雖然以上這幾道美味我吃得挺開心的,但最為可惜的是,來到這裏卻沒去吃壹碗圓豆泡糯米。

圓豆泡糯米是沙市的傳統小吃,豬骨湯與圓豆熬制底湯,配上壹碗蒸熟的糯米,多少網友提醒我千萬別錯過,只恨我沒早點兒看留言。

但我發現,巷子裏有不少制作手工糕點的小店,除了矮子餡餅,還有壹家手工糕點店也不錯,出售各種小面包、小蛋糕、桃酥、鍋巴等。由於對鍋巴的“執念”較深,忍不住又買了10塊錢的鍋巴,份量很足,離開荊州的時候還未吃完。

這是我第壹次在旅途中,如此吃吃吃,根本顧不上拍照,也懶得去構思角度了。壹下午,40不到就把自己吃撐了。

據悉,這條 美食 街過去是磚瓦平房、青石板街,家舍有院落、天井,古樸又熱鬧。

大賽巷,原名大寨巷。

《沙市誌略》雲:“大寨巷,以元築大寨而名,內有秦家巷。”又雲:“十畝大塘,大賽巷尾,煙波飄渺,藕香荷蓋;暑天釣叟,秋風鳧鷺,詩情畫本,令人逸趣橫生。”

明代因附近成為武士跑馬射箭的場地,大寨門便更名為大賽門,大寨巷也隨之更名為大賽巷。

過去的大賽巷是學子卿相雲集,街道兩邊還匯聚了很多老字號,還有壹些小茶館,當地名人張知本的故居就是在這裏。如今,它已成為荊州有名的小吃薈萃地。巷尾還有壹個小菜市場。

後來,因城市發展幾經升級,大賽巷的 歷史 遺韻逐漸被現代都市的燈紅酒綠,喧囂嘈雜給淹沒,不少沙市人提起它,不免感到時光荏苒,尤其是生活在這條巷子裏的老人,對其感情甚深,舊顏已改,人情猶在。

雖說在遊客眼裏,這樣的壹條 美食 小吃街實在普通,全國各地隨處可見,但當地人心中,這是壹條充滿生活、有 歷史 記憶,歲月痕跡的地方,猶如故鄉壹般。

不論巷子怎麽改造升級,生活在大賽巷的人依然是割舍不下對這條巷子的感情,提起它,依舊是對過去的留念。以前的大賽巷,每家都有堂屋, 有天井,比起現在的高樓,那時候鄰裏之間親密無間。

有的人搬離了這裏,又回到了這裏,只因是習慣了這裏的熱鬧, 這裏的老街坊, 這裏的生活。當然,這裏的小吃還是原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