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諸暨五泄風景區怎麽玩

諸暨五泄風景區怎麽玩

諸暨五泄風景區門票:55元住宿、美食 諸暨市有壹家掛牌四星級酒店——五泄度假村,位於五泄景區門口;市內有三家掛牌三星級賓館。鑒於黃金周是旅遊旺季,請提前預訂。諸暨特色菜肴:西施豆腐、馬劍石斑魚、狗肉、草塔羊肉、安華牛雜煲等不容錯過。

交通:

火車:浙贛線每天有50多列火車停靠諸暨火車站,交通方便。

汽車:自駕車者走杭金衢高速(往金華方向),到諸暨出口下車。

市內交通:五泄距諸暨市區18公裏,西施故裏景區就在市內,距火車站1公裏。鬥巖位於諸暨市西南,距市區15公裏。湯江巖距鬥巖3公裏。市內有專線旅遊車57路來往於五泄與西施故裏兩景區之間,每間隔15分鐘壹班,票價5元,在諸暨火車站均有停靠站;旅遊專線車58路往返於火車站與牌頭鎮,途經鬥巖景區,每間隔15分鐘壹班,票價5元;1路、2路、113路經火車站通達西施故裏。

遊客從風景區門口先要走壹段石階,到船碼頭乘班船(15分鐘)或小快艇(5分鐘)到湖的另壹端,班船是免費的,上午進去時間為8:00,9:30,10:30;出來時間為8:30,10:00,11:00。下午進去時間為12:00,13:30,14:30,15:30,16:30;出來時間為12:302,14:00,15:00,16:00,17:00。而快艇隨時都有,每輛快艇收費50元,上面可乘6人;另外也可以乘畫舫,每人收費5元。到達湖對岸後,步行七八分鐘(註意,這段路上有轎夫拉生意,如果不是特別地老弱病殘,還是自己走吧,就這麽壹小段路要收費10元),之後就到電瓶車站,坐電瓶車每人收費2元,行車大約10分鐘後,便到了五泄瀑布的入口處,此時可以開始遊覽、拍照,特別推薦入口處的壹個山坡,那裏滿山都是清壹色的翠竹 ,可以在此留影。小貼士:五泄的風景靠的是水,因而壹定要在夏季水多的時候去遊覽,壹來瀑大溪滿,風景秀美而富有靈氣,二來可以享受嬉水之樂。其它時候的水少,不僅瀑布毫無聲勢,原來有溪的地方都成了小溝,人走在峽谷裏便少了很多情趣。

諸暨五泄風景區在諸暨市西30公裏群山之中。所謂“泄”,就是瀑布之意。瀑從五泄山巔的崇崖峻壁間飛流而下,折為五級,總稱“五泄溪”。溪兩岸異峰怪石,爭奇競秀,有“72峰,36洞,25崖”,得崖壑飛瀑之勝。五泄風光以青山挺秀、飛泉成泄而著稱。

五泄風景區位於諸暨市西北23公裏處。72峰、36坪、25崖、10石、5瀑、3谷、2溪、1湖,為五泄構成了天然的山水畫卷,素有“小雁蕩”之稱。當地人稱瀑布為泄,壹水折為五級,所以叫“五泄”。五泄瀑布早在1400年前的北魏就聞名於世,酈道元的《水經註》裏,就有著詳細的記載。歷代的文人墨客如宋楊萬裏、王十朋,元楊鐵崖,明陳洪綬、徐渭、袁宏道、宋濂都曾來此遊覽,留下了畫稿、詩文。明代吳中四才子唐寅、文征明等賽詩於五泄,更是傳為佳話。

早在1400多年前,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就在《水經註》中記述了五泄:唐代五臺山高僧靈默禪師慕名到此創建了五泄禪寺,佛教曹洞宗創始人良價在此披剃出家。歷代名人,如唐周鏞、宋陸遊、楊萬裏、刁約、王十朋,元楊維成,明徐渭、唐寅、袁宏道、徐霞客、宋濂、陳洪綬,清劉墉,以及現代的郁達夫,當代的範長江等遊覽五泄,或吟詩作畫,或題辭撰文,贊嘆不絕。

八十年代以來,五泄風景區得以不斷開發,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接待能力日益增強。1985年被定為省級重點風景區,1990年被林業局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申報待批。“到此已無塵半點,上去更有碧千尋”。碧綠的湖水,巍峨的山峰,壯奇的瀑布,幽深的峽谷,繁茂的植被,古老的禪寺,純凈的水質,清新的空氣,涼爽的氣候,使人仿佛進入了人間天堂。

遊覽五泄,壹般從青口進入,古人雲:“五泄名山青口鎖,到此看山山便可”。沿公路前行,路旁曲溪青流,遠處便是疊石巖。它壁立數十丈,層層疊疊如彩屏。再前便是稱作“五泄湖”的水庫,其彎彎曲曲,長2公裏許,猶似壹條綠色的綢帶飄浮在群山之中,頗有富春山水的風采。

在遊船中還可以觀賞許多奇特的山石景觀,夾巖洞為其中壹景。當年夾巖洞下有夾巖寺,香火較旺,水庫建成後,寺廟成為水底龍宮。夾巖洞恰好位於湖面之上,洞高16米,深20米,內曾供奉千手觀音,外觀幽暗莫測,頗具神秘色彩。沿湖還可以觀賞元寶峰、鷲鷹峰、仙桃峰、老僧峰等。遊人在天壹碧碼頭登巖後,沿五泄溪北上,過遇龍橋,就是五泄禪寺。寺又稱永安禪寺,相傳為五臺山靈默禪師在唐元和三年(808年)所建,至今還保存著明代畫家陳洪綬書寫的“三摩地”石刻門額,清大學士劉墉為官廳題寫的“雙龍湫室”匾額。寺左面的石壁上還刻有徐渭“七十二峰深處”的題詞,均為珍貴文物。寺內香火頗旺。

出五泄禪寺,過東湫閣竹亭,就能聽到飛瀑的轟鳴聲,五泄以其神態奇特,變幻莫測的飛瀑聞名於世。五級瀑布總長334米,落差80.8米。首先見到的是第五泄,那雷鳴般的瀑布以磅礴之勢,從30余米的高處飛奔直下。形如匹練,猶如蚊龍出海。繼續沿石磴小道,向上攀登就可以看到烈馬奔騰似的第四泄,瀑布的擊石聲及山谷內的回聲,震天動地。第三泄瀑布寬闊平緩,浩浩蕩蕩而下,變幻無窮。登三泄頂,過龍門口,就是二泄,水高雖只有7.1米,下落時被壹塊兀石分成兩半,流水如珠簾飄動,好像雙龍出遊。緊接著的壹泄,瀑布小巧平緩,柔美如月籠輕紗,雋永奇秀。瀑布中間的水潭頗為奇特,呈鵝蛋形,恰如仙女洗澡的浴盆。從壹泄上行,即至劉龍坪,壹片空曠之地,環境幽雅怡靜,空氣清新涼快,宛如桃源。

五泄介紹:

雋秀奇巧。水流從石河瀉下,瀑布小巧平緩,柔美如月籠輕紗,雋永奇秀,“樂聲幽咽,萬松颯然,隔岸秋花爛漫,禽聲甚樂”,瀑布中間有壹水潭,直徑1.5米,口微向內收,四壁光滑,深不見底,人稱“小龍井”,俗呼小腳桶潭,是人工開鑿還是天然形成,還是壹個謎,古人贊其曰:龍井鑿石灘,園勻如截竹;登波落纖埃,照見須眉綠。瀑布下面的深潭大約5米,黝黑無底,俗呼“大腳桶潭”。神話傳說嚴明朝時,有壹劉姓少年,名龍子,常在此垂釣,壹次潭內兩條龍正為爭奪壹顆驪珠而展開壹場惡戰,突然酈珠向他滾來,劉龍子搶手壹抓,捏在手中,這時雙龍怒睜怪眼前來搶奪,龍子急忙將驪珠放入口中,不覺吞入肚內。剎時,龍子亦化成金龍騰雲駕霧而去其母趕來,只抓住尾巴,亦被帶上天,龍子恐娘摔下來,飛壹陣,回頭看壹看,回首十八次,五泄江亦因此彎了十八彎,後人稱“望娘十八灣”。壹泄上首現有蒼蔥挺拔的古松兩株,傳說是龍子為紀念其母而植。第二泄:珠簾飄灑。二泄緊接壹泄,落差為7.1米。瀑布下落時,被壹塊兀石分成兩半,分流如珠簾飄動,開朗而又深沈,又如雙龍出遊不知天高地厚,古人有詩贊其曰:兩龍爭壑不知應,壹石橫空不渡人。故瀑布下首建的亭名“雙壑亭”。瀑布下長方形深潭,飛流下墜,水勢騰湧,明文學家寧濂《五泄山水誌》曰:以線縋之,下不見底,其形方狹而長,天向陰,常有雲氣從中起,疑有蛟龍潛其下。清余縉在遊記中寫道:“二泄峽中白虹垂澗,水鳥群立,飛石震之不動,崖石益陡險,蒼紫萬狀,俯首視千峰拱揖受命矣。”瀑布從深潭中回旋而出,來到壹坦之處,水流在如磨如琢的巖壁上邁著輕松的步伐,唱著輕快的歌曲向三泄飄然而去。

千姿百態。五泄瀑布中,氣勢最壯闊的是第三泄。寬闊平緩的瀑布浩浩蕩蕩而下,在如磨似洗的巖石中奔瀉跌宕,以變幻無窮的姿態呈現在人們面前。左邊瀑布歡呼跳躍,蜿蜒飛瀉有時呈射流狀水平噴吐,銀花四濺;右邊瀑布,時分時合,如含羞少女,輕撩面紗,時而如英俊男子風流飄灑,時而漣漪微蕩,如清波仙子,入浴嬉水。千姿態百態的瀑布,無法壹壹名狀,古人形容其“傾者、滾者、跌者、沖者、突者、圈者,無奇不有”。倘遇暴雨,瀑布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奔騰咆哮而下,遊客至此,莫不贊嘆這個令人心曠神怡、胸襟開闊的大瀑布。坐在亭中賞景,似見萬物空澈澄明,頓覺天高地廣,能洗凈五臟六腑汙垢,拋盡人間煩惱。古人詩贊曰:雷奔電激趨神靈,天開咫尺通幽冥;巖頭好借壹勺水,六合盡洗塵埃清。真是“人事是非空繚繞,去瀑仙境樂逍遙”。

烈馬奔騰。第三級瀑布散而復收,跌入壹個斜長形的深潭中,然後在高19米的陡崖中,劈險溝,過峭壁,在狹窄的之字形山溝中急劇旋轉,飛滾翻騰,奔瀉跌宕,飛濺的水花猶如奔騰中的烈馬鬃筆在飛速抖動,古人們稱其為“烈馬奔騰第四泄”。瀑布在奔騰怒吼中,匯成巨大的轟鳴聲,明文學家王思任形容其“聲怒、勢怒、色怒”,十分形象貼切,故第四泄的觀瀑亭命名為“三怒亭”。四泄由於上下都為懸崖峭壁,過去遊人想見,必須攀巖扣石牽藤,冒著生命危險才能壹睹芳容。

蛟龍出海。第四泄的水流經過壹段平巖石,調整了姿態,重新積蓄了力量,在31.2米的懸崖上,銀花飛濺,接著又翻滾飛騰,似銀蛇狂舞,又如蛟龍出海,故人們形容其為“蛟龍出海第五泄”。倘暴風驟雨暴雨,瀑布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狂奔,並形成逼人的旋風,衣衫盡濕,遊人笑語,咫尺不辨。若遇晴天,在陽光照射下,霧狀水珠五彩繽紛,向外飄撒,形成彩虹,非常好乍。清周師濂贊其曰:龍湫瀉下第五泄,橫空飛出千山雪。

由於潭深而廣,水色黝黑,人們又叫它“黑龍井”。東龍湫位置險峻,三面均鬼斧神工的懸崖峭壁,壁立萬仞之勢、高聳入雲的涵湫峰和碧玉峰矗立於兩側,給瀑布增添***鳴之聲和雄偉氣概。東龍潭前面的溪流中端坐著壹塊巨石,古時常有仙鶴駐腳觀瀑,故名“棲鶴石”兩側的石壁上有許多名人題刻,如唐伯虎的“飛瀑”,清劉墉(劉羅鍋)的“俯瞰龍湫”,而明錢德洪的詩刻“五泄懸傾百尺流,半空雷動玉龍浮,來人莫惜躋攀力,不到源頭不是遊”,更是鼓舞人們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