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臺山有那些風俗?

臺山有那些風俗?

1、臺山春節習俗

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重視風俗與教化、風俗與政治的關系,而在風俗之中,節令風俗又特別受重視。而在臺山,幾乎月月有節。

正月

正月最重要的節日,莫過於春節。臺山人習俗稱春節為過年,並分為年前、過年和年後三個階段。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至除夕前壹天為年前階段,這段日子為過年做好壹切準備。臺山民間有這樣的歌謠:二十三供竈,二十四供豬槽,二十五洗凈盤碗兼打掃,二十六婦女搽油染發又洗頭,二十七趁圩買年肴,二十九晚煎堆炊年糕。

過年:除夕至正月初二

從除夕至正月初二為過年階段。農歷臘月三十為歲除,夜晚稱除夕。歲除之日,家家戶戶張貼春聯,掛利是錢,燃放炮仗,制作豐盛菜肴,祭拜祖先。還要接竈君老爺歸位。深夜12時接財神。另外,在除夕夜,吃過團年飯後,人人沐浴更衣,並且要做好年初壹的菜式,按俗例,年初壹忌動具、忌打掃庭院。 農歷正月初壹為“春節”,也是過年的高潮。這天,從淩晨開始,家家戶戶焚香點燭,放鞭炮,貢齋拜祖,開門接福迎春。是夜,伴燈不眠,俗稱“守歲”。

年初壹,早飯是青菜、豆腐、粉絲、茨菇等素菜,謂之“吃齋”,示意“虔誠”。還有發糕作“齋糍”,取“大發”之意。人們在早飯後出門互相祝賀,拜大年,長輩則給小孩發利是。這天,如果打破碗碟,忌說“打爛”、“打破”等不吉利的話,只說“開花”;筷子掉落地面,只說“快樂”。

正月初二是開年日。這天壹早,家家戶戶打掃衛生,按習俗只準從家門口往裏掃,意在不可將財運福氣掃出門外。午飯後,城鄉請來醒獅隊賀新年,增添賀春氣氛。

年後:正月初三至元宵

年初三,舊習為“餓鬼日”,這天忌探親訪友,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難得春節***聚過年,豈能錯過壹日。

初七俗稱“人日”,是喜慶之日。據《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壹至十日分為壹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九粟、十麥”,並有“正月此十日晴明,十者豐順也”之說。此日,家家宰雞,吃喜慶飯,取意“好世界(雞)”。

正月初八,諧音“發”,企業商家多擇此日開門啟市,迎接滾滾客源和財源。

年十三通心粥,古人認為是靠心來感知事物的,因此要在開學前讓學童吃蔥花粥,蔥花空心諧音“通心”,心通了,人就變得聰明,學業自會長進。 正月十五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元宵節,臺城人在這壹天裏吃“油飯”——用糯米煮成飯,再摻以油炸的菜果粒、臘肉粒、蝦米等佐料,近乎“八寶飯”。

人日之後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臺山人直呼“正月十五”。入夜,放煙花,打鑼鼓,奏八音,舞獅子,猜燈謎,吃“湯圓”。

2、臺山特色---飄色

春節期間,五邑僑鄉處處喜氣洋洋,街頭巷尾,鄉裏材社,到處百藝雜陳,各獻高技,各種民間傳統藝術也輪番登場,熱鬧非凡,也有舞獅子,耍龍燈等種種文體活動。其中臺山的浮石飄色格外引人註目。飄色是由童男童女飾扮歷史故事人物,造型定格在壹個色櫃上,由人扛擡,輔以樂曲在街上進行表演。飄色源遠流長,具有630多年歷史,是中國民間飄色藝術的代表之壹,融雕塑、繪畫、音樂、鍛造、文學等多種藝術於壹體,以“小巧、玲瓏、飄逸”而著稱,古樸裏見華彩,飄逸中顯風姿。人們歡天喜地,***慶新春。

3、讓人垂涎欲滴的臺山特色菜

臺山成為美食之鄉,與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歷史條件是分不開的。長達587公裏的海岸線,使臺山海產品非常豐富,常見的貝類、蝦、蟹、蠔比比皆是,名貴的如龍蝦、石斑魚、鮑魚也數見不鮮。另外,臺山各鎮大都有自己的土特產,如都斛菜花、沖蔞青皮冬瓜、白沙潮境蘿蔔、四九番蒔、水步豬仔蒔、大江風鱔等,這些為僑鄉提供了豐富的美食資源。

豐富的美食資源的背後是悠久的美食典故,被人熟知的有:水布黃鱔飯、汶村五味鵝、臺山鮮蠔宴、鬥山的狗仔鵝、四九牛骨湯狗肉、水布的貓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