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咯吱的食物名

咯吱的食物名

又名咯吱盒、咯吱合、咯炸盒。它伴隨京杭大運河之生而生於運河源頭之通州,是壹種比老北京城還老的北京特色食品,歷經人們千百年品味推敲,此味視運河漸衰而不顧至今留存於京東民間,且有日益蔓延之勢。

京杭大運河通航後,大批京東百姓操起漕運營生。船工們從山東帶回酥脆的煎餅,日久受潮,煎餅變的皮軟,入口不爽。有心得人將煎餅卷成卷切成段下油炸,食之更香更脆,之久不變質。咯吱盒很快成為陪伴船工遠航的美食,也自然在京航大運河碼頭張家灣己方圓數十裏的京東壹帶民間傳開。

據民間流傳,“咯吱”,其實是“擱這兒”,乃慈禧太後欽定。據說禦廚用民間小吃給慈禧換換口味,慈禧吃著感覺不錯,就問手下人:這東西叫什麽名兒啊? 由於沒有正統名稱,沒人敢說名字,於是回答:還沒名兒呢,請老佛爺賜名。慈禧也是犯懶,就說擱這兒吧,意思是先放到這,以後再說。誰知道底下人也沒聽明白,就趕緊說:老佛爺賜名,擱這兒! 雖然名字比較怪,但口口相傳,就沿用至今。 咯吱分2種。1:普通型:咯吱稍厚,適宜做菜吃,煎 燴、燉, 煮湯均可。也可以生吃下酒。2:薄脆型:超薄,適宜生吃,休閑食品,下酒菜。可當鍋巴吃。

隨著時間的推移,咯吱做法有了很大變化,而由於逐漸流傳到京東各地,各地做法也有了區別,可以買來咯吱皮,然後包裹素餡或肉餡,後進行炸制;或者直接切成塊狀進行炸制,然後蘸取蘸料食用。咯吱皮也可以自己制作。

下面簡要介紹兩種制作方法(具體圖示過程請見參考資料):

做法壹

註意:此做法中,咯吱皮是自己制作的,也可以買來現成的,任意包裹素餡或肉餡後進行炸制。示例請見參考資料3 。

食材明細:

主料: 綠豆面適量 中筋面粉適量

配料: 溫水適量 肉餡適量 雞蛋適量 面糊適量

制作步驟:

1.準備綠豆面,中筋面粉(比例是3:1),雞蛋壹枚,肉餡;

2.雞蛋磕入混合後的面粉中;

3.加入壹些清水稀釋;

4.攪拌成流動性的面糊

5.平底鍋中熱油,挖入壹勺面糊;

6.轉動鍋邊,攤成面餅;

7.待壹面凝固後翻面再烙;

8.烙好後盛出;

9.將面皮從中間切開,壹邊抹上肉餡;

10.卷起後另壹邊抹上面糊封口;

11.全部卷起置於盤中;

12.鍋中熱油,六成熱時放入咯吱炸制;

13.待壹面定性後,翻面再炸;

14.也可切成菱形塊炸制(以為這樣會有油濺出,事實證明不會);

15.炸好後控油撈出,整的切成菱形塊;

16.熱油再復炸壹次;

17.控油盛盤。

做法二

食材明細:

主料:300g咯吱皮

配料:適量油、2g鹽、5粒大蒜

制作步驟:

1.買的現成的咯吱皮。

2.把大蒜剁成末備用。

3.把咯吱皮切成菱形塊。

4.鍋中註油,下入咯吱塊。

5.中火炸至,咯吱表面金黃,撈出瀝油。

6.蒜末中加鹽和適量清水,攪拌均勻,用咯吱蘸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