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柑
潮州柑是柑中最有名的世界良種,春末夏初開白花,秋季結果,冬季收獲。潮州柑有碰桶柑、蕉柑、雪柑3個品種,碰桶柑果碩大,朱黃色,皮松脆而浮凸,不緊黏其瓣,故最易除皮。瓣肥汁多而少核,味甜如蜜,有“蜜柑”之美譽。蕉柑形狀略小,皮較厚硬,與瓣貼實,這種柑稍遜碰桶柑,蜜餞的柑餅多用它制成,雪柑有點近似新會橙,汁多,但稍酸,適宜切開吮汁。潮州柑種植歷史悠久。唐初漳州別駕丁儒題詠的詩中有“蜜取花間液,柑藏樹上珍”之句,說的就是潮州柑。潮州柑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明人有“潮果以柑為第壹品,味甘而香,肉肥而核小……”的記載。
鳳凰單從
產於潮州市潮安縣鳳凰鎮烏崠山。其成品條索緊結重實,茶湯金黃明澈,具有獨特的天然花香,口感香醇,喉底回味甘鮮,且頗耐沖泡;飲畢聞杯,余香留底,大有“繞鼻三日不絕”之勢,堪稱“天、地、人”具備之佳茗。( 潮州)屬烏龍茶類。成品外形條索粗壯,勻整挺直,色澤黃褐、油潤、有光,並有朱砂紅點,沖泡後香氣清高持久,有獨特的天然蘭花香,滋味濃醇鮮爽,潤喉回甘,湯色清澈黃亮,葉底邊緣朱紅,葉腹黃亮,素有綠葉紅鑲邊之稱。
饒平獅頭鵝
獅頭鵝為中國農村培育出的最大優良品種鵝,也是世界上的大型鵝之壹。原產廣東饒平縣浮濱鄉。多分布於澄海、潮安、汕頭市郊。羽毛灰褐色或銀灰色,腹部羽毛白色。頭大而眼小,頭部頂端和兩側具有較大黑肉瘤,鵝的肉瘤可隨年齡而增大,形似獅頭,故稱獅頭鵝。
潮汕橄欖菜
橄欖菜是壹種聞名遐邇的潮汕雜鹹小菜,不僅海內外的潮汕人喜歡,很多外地人吃後也都贊不絕口。不但如此,烏橄欖菜還與菜脯和鹹菜壹樣也是壹種重要的潮菜原料,用它來炒飯或蒸肉,能產生壹種難以形容的油香美味。
潮汕貢菜
潮汕有許多帶“貢”字的食品:“貢菜”、“貢腐”、“貢菜脯”、“貢豆幹”等,有的人將這個字理解為“進貢”的“貢”,這是錯的。在省城廣州的大小食肆,正式上菜前常有壹小碟“貢菜”供食客“磨牙”。此“貢菜”切成細長條,看起來綠綠的,吃起來脆脆的。
嶺頭單叢茶
嶺頭單叢茶,又稱白葉單叢茶,原產於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浮濱鎮(原坪溪鄉,坪溪鎮)嶺頭村的海拔1032米的雙髻娘山。1961年由嶺頭村民從野生水仙茶中選育而成,在1981年廣東省茶樹品種會議上,被單獨列為壹個品種;1988年,該茶樹被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茶樹良種,由國家農業部正式命名為“嶺頭單叢”茶,並頒發證書;1997~2001年參加第二批全國茶樹良種區域實驗,在2002年4月第三屆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定為國家級茶樹良種。
潮州工夫茶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中國又是飲茶大國。在飲茶藝術日漸淡化了的現代社會,潮州工夫茶卻壹直在散發著傳統茶文化的清香。作家李國文在《粵海飲茶》中道:“尤其潮汕壹帶的工夫茶,更是深入人心。若論茶道,我們這茶的祖國,稍可與壹衣帶水的鄰邦媲美的,也就是得靠潮汕人爭回壹點面子。”
潮繡
潮繡是我國四大名繡之壹粵繡中的的壹大流派,以構圖勻稱,色彩濃烈,富有裝飾性著稱。潮繡有著1000多年的歷史,主要品種有絨繡、釘金繡、金絨混合繡、線繡等,針法則有墊、繡、拼、綴等100多種。潮繡所表現的凸繡,使作品具有浮雕的藝術效果,有著獨特的風格。潮繡題材廣泛,主要圖案有人物、龍鳳、動物、花卉、器皿,主要產品有掛屏、條幅、屏風、床帷、彩眉、戲服、幢幡、寶蓋等。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是廣東潮州地區的壹項民間雕刻藝術,主要用以裝飾建築、家具和祭祀器具。這項技藝主要流行於潮州市湘橋區意溪鎮蓮上村、西都村,同時波及饒平、汕頭、潮陽、揭陽、揭西、普寧、陸豐、大埔、五華、興寧、梅縣等縣市和福建東南部沿海壹帶。潮州木雕始於何時不得而知,現潮州開元寺天王殿梁架上有壹“草尾”裝飾的鬥拱為唐代遺物,而懸掛銅鐘的木龍則為宋代遺物。
高堂菜脯
高堂菜脯是廣東潮州壹帶的漢族風味名菜,屬於粵菜系。菜脯,即蘿蔔幹。因蘿蔔在潮汕俗稱"菜頭",故稱"菜脯",是潮汕地區的特產之壹。產於廣東省饒平縣高堂鎮的菜脯更以其色澤黃珀鮮艷,味道香甜,肉厚酥脆等特點而著稱,深受群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