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新會邊度有經典地道美食?

新會邊度有經典地道美食?

睦洲黃沙蜆

黃沙蜆是新會睦洲鎮的特產,蜆身大,肉肥嫩,清甜味美,遠勝於壹般的泥蜆,遠近聞名。 新會的睦洲鎮,地處西江下遊,離出海口較近,江面寬闊,水流緩慢。西江支流經睦洲鎮之前,水流湍急,把大量的細沙和蜆沖到睦洲,停留在江河裏。蜆在黃沙裏“安居樂業”,享受西江水賜予的自然環境,長得又肥又嫩,成為睦洲的特產。睦洲又以石板村產蜆最多,質量最好,有“本地鮑魚”的美稱。 每年的清明前後是黃沙蜆的豐收期。此期間,鄰近各地來睦洲吃蜆的民眾絡繹不絕,車輛擠滿睦洲圩鎮的大街小巷。蜆,把睦洲的飲食業帶旺了,每年的蜆季,飲食業老板的生意上升壹倍多。 蜆的烹制方法很多,蒸、焗、燒、炒都可以,而且各有各的風味。最簡單的是清蒸黃沙蜆,只要配上姜、蔥、蒜茸清蒸,就可以吃到味道清純、鮮甜的“清蒸蜆”。沙姜焗蜆有獨特的沙姜香味,令人胃口大開。燒蜆有野味,把油放進大圓盤,下面用火幹燒,然後放入生蜆。蜆被烤熟了,會壹只壹只裂開嘴,發出“蔔蔔”的響聲,所以又叫“蔔蔔蜆”。味道最好的是炒蜆,把蒜、姜、酒、糖、味極鮮醬油、蔥、辣椒等拌上黃沙蜆,用猛火炒,炒到蜆咧嘴為宜。

鱅魚三味

當地有著名的“鱅魚三味”(鱅魚俗稱大頭魚,當地人又稱崇魚)。所謂的“三味”,就是把鱅魚的各個部位分別用三種不同的方法烹調,魚頭用姜蔥和豉汁蒸煮,味道鮮美;魚骨和魚腩用姜蒜煮,原汁原味;其它魚肉就做成魚羹,當地人稱魚茸粥,口感香滑。

古井燒鵝

新會古井的燒鵝非常出名,很多遊客不惜千裏迢迢而來就是為了品嘗這種用南宋宮廷秘方制作的燒鵝。 七百多年前,新會崖門發生壹場改朝換代的宋元大海戰。大戰結束後,壹位在南宋宮廷裏負責制作燒鵝的禦廚帶著女兒逃亡到新會銀洲湖西岸的仙洞村。禦廚在仙洞村開了壹間燒鵝店,憑著宮廷秘制燒鵝的高超手藝,把燒鵝燒得色香味全,很快便名揚遠近。後來禦廚的女兒長大了嫁到銀洲湖東岸的古井鎮,女兒也把父親秘制燒鵝的手藝帶到了古井,並世代相傳。古井燒鵝便由此而來。 古井的燒鵝制作有其獨特之處,從選鵝到燒鵝都很講究。鵝每年有兩造,古井燒鵝常用的鵝種是每年春季清明和秋季重陽節前後壹個半月的鵝苗,並且要在本地魚塘裏養至三、四個月大,約重7斤。(這裏要註意的是鵝不能養得太大,否則燒出來的肉質會老,口感不夠嫩滑。)這種鵝叫“烏鬃鵝”,不受汙染,肉質最好。燒鵝的時候先用節醋塗抹鵝身,待鵝身晾幹後再采用傳統的生抽王混合砂糖、鹽、酒、蒜茸、五香粉和其他不得外傳的獨門秘方等為醬料,塞入鵝肚內,用繩紮緊,並以麥芽糖塗抹鵝身後才掛入熱爐內燒。燒的時候要註意火力均勻,並且壹定要用荔枝木燒,這樣燒出來的鵝吃起來才會有荔枝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