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壹直在離家不遠處學習生活的,所以對於獨在異鄉為異客感受不身。直到大學畢業後去北京長長短短呆過壹些時日,方有些發言權。在我看來鄉愁,三分在鄉音,七分在餐飯,打點好餐桌基本就可以消抵壹半的鄉愁,
? 第壹次感到鄉愁是在六道口靜淑東裏的北語宿舍。大學畢業後去北語上了壹學期英語,因為第壹次出門,特意早去幾天,成為了高層建築最高三層的第壹個住客。安頓完行李,樓下小館子吃完飯就躺在床上,聽著收音機的聲音在空空的房間回蕩,有壹種愴然涕下的感覺。思量反復,飯沒吃好。第二天壹早,我先去朋友家借了壹口電炒鍋,又去門口的大超市普爾斯馬特鄉進行了買買買,花朵樣的盤子和風的碗,湯盆、漏勺、搟面杖,還有半成品熟食若幹。房間裏沒有櫃子,還買了壹個塑料置物架。當天晚上,寫字臺上叉燒、涼拌菜壹擺,羊肉面裏撒上碧綠的菠菜,大快朵頤讓人渾身充滿暖流,吃完水果後擁被而眠,完全忘記身歸何處。
那年去大理,借住到好友欣家。兩人去了巍山古,返回時欣大概因著涼有些發燒。問想吃什麽,直接說來碗土豆燉豆角燴菜吧。熱情的司機直接把我領到本地人買菜的市場,肉和土豆粉條都置辦齊全,就差主角豆角。裏外轉三圈沒看到,問了多家菜販,都說不知道豆角為何物?當時沒有智能手機不能按圖索物,只能用自認為最形象的比喻解釋,好幾家問下來都說不清楚,直到壹家年輕的攤主在我形容後說,妳是要四季豆嗎?直接從腳底箱子裏抓住壹把。果然是。帶著來之不易的食材回家做飯。壹大缽燴菜端上桌,佐以白饅頭,感覺那裏是大理,分明是家裏。
蘇東坡壹生因才得名,也壹生為名所累歷經貶謫顛簸,天天作為異鄉客他很少有傷心落寞,每到壹地都發掘當地美食,把日子過成生活。在被放逐黃州之時,他再吃不起達官顯貴喜歡的羊肉,但當地豬肉便宜美味,於是發明了東坡肉,“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 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也是個用食交心的達人,知道如何用美食打親情牌,招魂時都把各色美食亮出來,以吸引鬼魂回到人間:“我的五谷結長又長,菇米做的飯正香。鼎鑊中都是煮好的肉啊,五味調和撲鼻香。肥嫩的鸧鴿、天鵝肉,伴著鮮美的豺肉湯。魂啊,歸來吧!美饌佳肴任妳品嘗。新鮮甘美的大龜、肥雞,再加上楚國的鮮酪漿。快把豬肉剁剁碎,再拿燉狗肉蘸上醬,香草切細味噴香。吳國的香蒿做酸菜,吃起來濃淡正恰當。魂啊,歸來吧!任妳選擇哪壹樣。烤烏鴉,蒸野鴨,還有鵪鶉燉成湯。油煎鯽魚、麻雀羹,多麽爽口齒間香。魂啊,歸來吧!各種美味任妳品雲。這種誘惑,任它什麽鬼魂都抵擋不住啊。
赤米白鹽,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行走的廚房,何處不是故鄉,舉頭看日影、鄉愁早化作湯羹暖胃暖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