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鴨 制板鴨的原料鴨愈肥愈好,並以未生蛋和未換毛者為佳。 2.屠宰 宰前斷食18~20小時,並進行宰前檢驗。屠宰時,壹般都從下腭脖頸處下刀,刀口離鴨嘴5厘米、深約半厘米割斷食管和氣管。最好能用60~75伏的電流先進行電麻,這樣不但有利於屠宰衛生,同時放血充分。如1.5公斤的鴨只,經電麻的放血27秒,得血32.8克,並在2分鐘內死亡,而不用電麻的放血48秒,僅得血27.5克,3分鐘後才死亡。 刺殺的刀口以1厘米為宜,如過小則放血不凈,過大則因傷口浸血使宰後頸部變紅。 剎殺後放入60~64℃的熱水中,水溫不宜過高,以免表皮脂肪溶解(鴨脂熔點在26~30℃)。燙毛時應逐只進行。燙毛要掌握適度,不能放在燙鍋中任其浸泡,以羽軟絨倒為度,否則脫毛不易或皮膚破損。燙毛時先抓住禽肩骨,於熱水中燙其尾部反復浸沾後,再倒提兩腿反復上下浸燙全身和腹部,最後握住鴨嘴燙其頸部,這樣即可拔大毛。拔大毛時,按如下次序進行,右翅→肩頭→左翅→背部→腹部→尾部→頸部。 拔大毛後將鴨舌齊根割下,即用力將舌根下膜穿通,再勾住舌根,即可全部拉出。去舌後放於冷水中浸泡,以清洗血塊等汙物,並使體溫下降。浸泡分三次進行,第壹次10分鐘,第二次20分鐘,第三次60分鐘。浸泡後表皮應潔白無疵。然後將胴體浸入冷水中,用鑷子仔細摘凈小毛,或用松香拔毛法拔除小毛。 將毛除凈後,齊肩膀處切去兩翅,再沿膝關節割下兩腳。在右翅下開壹道5~8厘米的月牙形口(因鴨的食道偏右,故口須開在右翅下)。並隨即將下咽膜刺穿,以便於懸掛。然後折斷開口處的肋骨兩根,用食指伸入胸腔,拉出心臟,將食道、喉管抽出,再將胃周圍的兩膜捅開,將胃拉出,並順著胃的下部將腸子拉出。另用手指插入肛門攪斷直腸並拉出,最後從背腔中將壹應鴨雜取出。[2] 取出的內臟,經獸醫檢驗合格後,再將腹腔中的所有殘留肋膜、血筋、腹膜等全部摘凈(應註意勿傷及內表皮),清除肛門口殘留腸頭等。再用水清洗,洗凈後放在冷水中浸泡3~4小時,然後鉤住嘴下切口,將水瀝幹約1小時。最後將鴨仰放,用手緊壓胸部,把胸部的前三叉骨壓扁,使胴體呈現正規的長方形,即保持外形美觀又便於腌制。 3.腌制 (1)擦鹽。將精鹽於鍋中炒幹,並加入0.125%的茴香,炒至水氣蒸發後,取出磨細。 腌制前後將鴨稱重,用其重的6.25%的幹鹽。將鹽的3/4從頸部切口中裝入,在工作臺上反復翻揉,務使鹽均勻地粘滿腹腔各部。其1/4的鹽擦於體外,應以胸肌、小腿肌和口腔為主。擦鹽後依次碼在缸中,經鹽漬12小時後取出,提起後翅,撐開肛門,使腔中鹽水全部流出,這稱為扣鹵。然後再疊於缸中,經8小時左右進行第二次扣鹵。 (2)復腌。第二次扣鹵後,用預先經處理的老鹵,從肋部切口灌滿後再依次浸入鹵缸中。所浸數量不宜太多,以免腌制不均。碼好後,用竹簽制的棚形蓋蓋上,並壓上石頭,使鴨全部浸於鹵中。腹腌的時間按季節而定,在農歷小雪至大雪期間,大鴨(活鴨2公斤以上)22小時,中鴨(1.5~2公斤)18小時,小鴨(1.5公斤以下)16小時;大雪至立春期間,大鴨為18小時,中鴨為16小時,小鴨為14小時。也可平均復腌20~24小時。 鹽鹵的配制 (1)新鹵的配制。將除去內臟後浸泡鴨用的血水,加入精鹽38%,煮沸,使鹽全部溶解成飽和鹽水。除去上浮的泡沫汙物,待澄清後取清液倒入缸中,另加生姜片0.02%,整粒茴香0.01%,整根蔥0.03%,冷卻後即成新鹵。 (2)老鹵的復制。由於老鹵中含有壹定量的萃取物質和蛋白質的中間分解物(如氨基酸等),故由老鹵制成的板鴨,風味比新鹵好。鹵水經復腌後即有血水流出,致成淺紅色,易引起腐敗發臭,故每經腹腌3~4次後,則需燒鹵壹次。燒鹵壹方面是滅菌,另壹方面是將其中的可溶性蛋白質加熱凝固後除去。燒鹵前先用比重計測量其濃度,經維持飽和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