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澳大利亞艾文博、上海枚乘園藝、雲南綠地等花卉流通企業,實現花卉跨區域流通突破,初步形成西部花卉交易中心框架;廣東先鋒園藝的引進實現了花卉科技進步的突破,初步形成了西部花卉研發中心的框架;以交易區為載體,加快花卉流通企業集聚,初步形成西部最大的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相結合的信息集散地。自2007年8月以來,該鎮引進了5家大型花卉企業,投入資金3.3億元,提高了該鎮花卉產業的組織化和規模化水平,有效推動了文峪路、文英路兩側和玉符路延伸段的花卉基地建設。發揮“瑞利達”節溫器、李濤面包廠、洪專凈菜廠等企業帶動優勢,大力發展蔬菜種植、家禽養殖等傳統產業,加快生產基地建設,不斷強化“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推進農業產業化。利用股份合作、租賃、承租、返包、托管等模式,土地使用權向經營能手和專業大戶集中,形成了花木、大蒜等特色農產品的集約化、規模化經營。該鎮20%以上的土地已經流轉。整合全鎮生態、文化、餐飲資源,依托天府花城、核心交易區等重大項目帶動效應,對“川西美食名鎮”“生態旅遊”“國色鄉村”“春江花韻”等項目進行包裝推介。“國色天香”花卉迪士尼項目壹期工程已基本完工,“春江花韻”項目已完成壹期工程建設的80%。全力打造文英路第三經濟線、於飛路延伸段生態經濟線和彭文應旅遊環線,加快實現城鎮經濟價值的可持續性、生態價值的可實現性和人文價值的合理化,加快城鎮經濟發展,全力打造“城市郊區生態旅遊第壹鎮”。
積極引進和支持發展壹批高科技、高利潤、高附加值和無公害農產品深加工、綠色食品生產等產業項目;對於因產業限制無法在鎮內發展的產業項目,按照“飛地產業”相關政策,積極引入海峽兩岸科技園區,進壹步培育經濟發展後勁。在規劃引領下,萬春鎮紮實推進城市道路、電力、天然氣、自來水、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與溫江主城區的“大並網”、無縫對接。三年來,按照城市道路標準完成了春江路、萬明路、春水路、魚鳧路、物流大道、天祥路等道路建設,區域內形成了四縱八橫的骨幹交通網絡,鋪設自來水管網40.71公裏,天然氣管網、汙水管網30.17公裏。同時,堅持同步完善教育、醫療、商業、政務服務等配套設施。投資5000萬元新建萬春實驗學校、潭水實驗學校2所標準化學校,改造鎮實驗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學點布局更加合理,促進了萬春鎮教育均衡發展和整體水平提升。啟動政務服務中心、派出所、工商所、司法所、郵電、金融、電力、醫院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公共服務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