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上海人的眼裏,所謂的什麽沙拉,比薩都不是什麽好的早餐,他們心目中的早餐就是幾十年的壹種糍飯團子;第壹次吃這種早餐的時候,感覺就是怪怪的,先把壹團糯米搟成薄薄的壹張面餅,在上面放點榨菜,夾壹根油條,卷成壹個團子,就這樣,這就是老上海人的傳統早餐,在寧波和上海的壹些地攤上,均可以見到這些特色的傳統早餐。
寧波湯圓第九名
湯圓是寧波的著名小吃之壹,也是我國的代表小吃之壹,歷史十分悠久。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各地興起吃壹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裏又浮又沈,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
廈門沙茶面第八名
廈門是個較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人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舶來品,沙茶就是壹種。沙茶始源於印尼,也有來自馬來西亞壹說。沙茶面的做法很簡單,面條放入笊籬下開水鍋燙熟,撈到碗裏,隨自己的口味加入豬肝、豬腰、鴨腱、大腸、鮮魷魚、豆腐幹等輔料,最後淋上壹直在大鍋裏滾開的湯料,壹分鐘之內壹碗面就可上桌了。
漢中熱面皮第七名
漢中的面皮店,沒有華麗的門臉和醒目的招牌,很多有名的面皮店,甚至連招牌都沒有。有的只是很小的店面和標誌性的壹摞蒸籠,據我觀察,爐子上的蒸籠磊得越高就說明這個店子的生意越好,這個沒有名字的小店,蒸籠磊了快有壹人高,生意好得不得了!
西安肉夾饃第六名
肉夾饃實際是兩種食物的絕妙組合:臘汁肉,白吉饃。肉夾饃合臘汁肉、白吉饃為壹體,互為烘托,將各自滋味發揮到極致。饃香肉酥,肥而不膩,回味無窮。肉夾饃來自陜西,卻能風靡我國的大江南北,在每個城市早起出門的妳幾乎都能發現它的影子,成了真正的國民早餐。
廣東腸粉第五名
腸粉又叫布拉蒸腸粉,是壹種米制品,亦稱布拉腸、拉粉、卷粉、豬腸粉(因形似豬腸) ,因為早市銷量大,多數店家又供不應求,人們常常是排隊候吃,因此又被戲稱為“搶粉”。出品時以“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著稱。 在廣東,腸粉是壹種非常普遍的街坊美食,它價廉、美味,老少鹹宜,婦孺皆知,從不起眼的食肆茶市,到五星級的高級酒店,幾乎都有供應。
桂林米粉第四名
燙熱的米粉濾幹,再配以鍋燒(炸酥的五花肉)、鹵牛肉片、香腸、叉燒等,加鹵水、花生油、酥黃豆,再根據個人喜好加入辣椒、蒜蓉、蔥花、各類酸菜等,攪拌入味。這種米粉吃起來呼呼作響,聲色味俱全。桂林米粉已經滲入廣西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早上的街頭,總能看到擠滿人的米粉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