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廣東旅遊,潮州壹定不能錯過,這裏是廣東省古城氛圍保留得最好的城市,到處可見明清遺風,壹些近代興起的騎樓老街也隨處可見,更何況這裏還是天下潮菜的起源地,不管是視覺,味覺,還是人文氛圍都讓人留戀不已。
潮州的老街有很多,風格獨特的多達數十條,除了義安路、西馬路、水平路、太平路等老街,古城內還有很多小巷子,十大古巷全部都在牌坊街壹帶。這十條巷子分別是猷竈義興甲,家石辜鄭庵,前五條巷子過去居住著大量名人權貴,是當地人口中的?富貴巷?,後五條是平民百姓居住的地方。
現在的竈巷原來是唐代古剎開元寺的廚房所在地,可見開元寺當年規模之宏大。竈巷的?竈?字很形象,剛好和廚房相呼應。和竈巷平行的猷巷在過去則是開元寺存放香油的地方。
竈巷全長只有302米,寬度5米,外表看起來很普通,部分房子的外墻斑駁脫色,不過從朱宅、翰儒院等建築可以看出當年的風雅之氣。
竈巷分布著不少傳統潮州院落,有些院子門口的彩繪仍然清晰,看得出經過精心維護,有的院子門口的彩繪已經殘缺不全。
經過漫長年月,有些院子的產權幾經轉賣,唯獨房子的歷史不會改變,它壹直靜靜地聳立在那裏,訴說著光陰的故事。
始建於1938年的隴西舊家是竈巷的傳奇宅院,主人黃學臨曾是陳嘉庚汕頭公司的經理,這座舊宅後來被黃家後人售給李門江賽珍,門匾才改為?隴西舊家?,隴西位於甘肅,由此可以看出主人的淵源。類似的門匾在潮州古巷中很常見,基本上看牌匾就知道淵源。
竈巷還有天官賜福的外墻,不知道是什麽時候遺留下來的建築。
這面墻壁應該在近幾十年曾經作過修繕,不過在風雨的侵蝕下,外墻略顯斑駁,墻體出現了裂縫。擡眼仰望,但見綠色植物在內院蓬勃地生長著,部分枝葉還伸展到墻外來。
除了已經開發成客棧的幾座院落,竈巷的建築物基本保留了歷史原貌,如果不查資料,不問當地人,外地遊客很難想象到這裏曾經是權貴居住的地方。站在街口看,這裏更像是平民的居住地。
古巷裏的文林第外表很普通,不過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末。竈巷22號住宅也是壹座明代建築,初代主人是饒平人,官至山西沁水知縣,據說博學多才,不過文獻記載甚少。
雖然壹些宅院改建成客棧,但出於對文物的保護,並沒有做大規模的重修,略顯殘舊的外觀,反而更有年代感。
竈巷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門口都立牌簡介,遊客可以通過簡介了解其歷史。
竈巷36號望玉堂,始建於清初,三進格局,門口的彩繪依然清晰,都是些祥瑞內容,這些內容源自民間傳說、神話傳說、歷史典故。類似的彩繪在潮州的知名宅院比較多見,從門口的彩繪內容,基本可以看出主人的名望和財富水平,普通民居是沒有裝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