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兔頭,是四川最受歡迎的特色小吃之壹。據說四川人壹年吃掉的兔頭多達3億顆,串起來能繞地球兩圈。同樣地,在千年前的古代人眼裏,兔子作為不可多得的美味珍饈,早已深受歡迎。
所以,兔兔那麽可愛,在古代究竟是被秘制還是麻辣?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說點古代人吃兔兔的歷史。古代人吃兔的行為由來已久,早在《詩經》中就有記載,在招待遠方客人時,壹道肥而不膩的烤野兔,就是最合適的下酒菜。
而在周朝的各種祭祀典禮中,兔子更是必不可少的祭品之壹,被稱為「明視」。
凡祭宗廟之禮:牛曰壹元大武……兔曰明視。―《禮記?曲禮下》
雞走兔,俯仰釣射,烹熬炮炙,極歡到暮。―《梁王菟園賦》
到了西漢時期,甚至還出現過壹個狂熱兔子控―梁孝王劉武(漢文帝次子)。他為養殖兔子專門承包了壹大片園林,還取名為「菟園」。而生活在這片園林裏的兔子,日常除了幸福地吃喝玩樂之外,當然就是,成為狩獵場和餐桌上的常客。
兔這麽可愛,為什麽古代人要吃兔兔?
周朝時期的飲食禮儀制度中,對天子、諸侯等各個階級的飲食都有詳細的規定。其中天子吃的是「九鼎八簋」。但有壹個地方要註意,這裏的「九鼎八簋」其實屬於禮器,即平時根本用不上,只有在祭祀或招待時才會使用。
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禮記,樂記》
那平時天子吃的都是什麽呢?六谷、六牲、六清。分別對應谷物、動物、飲料。
凡王之饋,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飲用六清。―《周禮?天官冢宰?宮正/外養》
但這裏並不是指特定的六種食物,而是在眾多的食物中!隨機挑選六種就行。保證天天不重復,每日都新鮮。而在六牲的名單裏,又能詳細分為六畜、六獸和六禽。兔子,正是六獸中的壹員。
庖人掌***六畜、六獸、六禽,辨其名物。―《周禮?天官冢宰?宮正/外饕》
鄭司農雲:「六獸,麋、鹿、熊、麕、野豕、兔。」―《周禮註疏》
所以明白了吧!在周天子吃香喝辣的影響下,兔子也就慢慢進入了平民的菜單上。於是,它也就成功進入「被害名單」。
而且在幾千年來「能好怎」的習慣影響下,兔子的吃法也壹直在不斷推陳出新,可以說是吃出了花樣!甚至在春秋戰國時期,烹飪兔子的方法還停留在原始階段,塗上壹層泥丟進火裏烤熟,或者水煮後再做成肉醬,也就是「醢」。
東漢時期開始,出現了「兔纖」和「兔脯」。這兩種作法類似現今的肉松,把兔肉熬煮熟後,壓成纖細的條狀,配上醋食用,風味更是獨特。
雞纖,細擗其臘令纖,然後漬以酢也。兔纖亦如之。―《釋名?釋飲食》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烹調理論和技藝的發展,兔子的作法開始獲得很大程度的革新。
在賈思勰所寫的《齊民要術》裏,介紹了各種不同的新式兔子烹飪方法,堪稱壹代兔子美食匯編集。書裏記載的,除了傳統肉醬法以外,還新增了卒成肉醬法、五味臘法、兔臛法和蜜純煎魚法。
兔臛法:兔壹頭,斷,大如棗。水三升,酒壹升,木蘭五分,蔥三升,米壹合,鹽、豉、苦酒, 口調其味也。―《齊民要術》
而其中的「兔臛法」,就是古代最早有記錄的關於兔頭的烹飪方法。所以四川的朋友們,該知道要感謝誰了吧?
到了唐宋時期,因為各種烹飪技術已經完全成熟,關於兔子的烹飪法,自然也是燒、烤、煎、炸、蒸、燉、煮,樣樣齊全。甚至在唐朝「燒尾宴」(地位類似滿漢全席)的菜單中,兔子同樣也有壹席之地,如「卯羹」等名菜。
而在宋朝美食書《東京夢華錄》裏,也記載了如簽盤兔、炒兔、蔥潑兔等菜色。烹飪兔子可以說花樣繁多,叫人不得不服。
但到了明朝,—個男人的出現,徹底顛覆了大眾關於兔肴的刻板印象。他就是李時珍。根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兔肉味甘性寒,能夠補中益氣,止渴健脾。
涼血、解熱毒、利大腸。―《本草綱目?獸部?兔》
但如果只是把兔子藥用,又怎麽可算得上說「顛覆」。妳們可真是太小看李時珍了。李時珍顛覆之處,其實是發掘出了望月砂,也就是兔屎。這不禁讓我深刻理解到,什麽叫「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明目砂,主治:目中浮翳,勞瘵五疳,疳瘡痔瘺,殺蟲解毒。―《本草綱目?獸之二》
後來,直到1980年代,兔子和四川人的世紀相遇,才終於擦出了最美味的愛情火花,麻辣兔頭!
最後,我想說,兔子已經過得那麽慘了,求求妳們就不要再問古代人對兔子是秘制還是麻辣了,因為,蜜汁火烤才是最佳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