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嬌子女性來源
如果日本人最喜歡中國菜,那壹定是餃子。中國菜不是中餐,而是壹種符合日本人口味的具有中餐韻味的料理形式。日本人創造了壹些天津人沒吃過的“Tenshindon”之類的中國美食,餃子自然也是。日式餃子類似煎餃,但皮比中式煎餃薄。豬肉肉末、白菜(沒看錯)、大蒜、韭菜是最常見的日式餃子餡料。
不像餃子是我們的主食,薄皮日式餃子大多是拉面店或者中餐館的配菜。就像我們在《海豚》壹文中提到的,在日本年輕女性眼中,這些店都是壹個人進門吃飯就覺得有點丟人和“女性化”的店。然而,最近餃子在日本年輕女性中變得很流行。按照日語“女人”的造字習慣,這群愛吃餃子的女生就是“餃子女”。
能受到“餃子女”歡迎的餃子店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專門做大蒜、韭菜等“重口味”餡料的餃子店。其實很多日本年輕女性並不經常吃餃子,並不是因為覺得餃子不好吃,而是在意吃了餃子後的口臭(日本餃子的味道真的比中國餃子更濃郁)。第二類是餃子店,有豐富的菜單和各種餡料,如泡菜、鵝肝、松露...妳的第壹反應可能是“這也能當餃子餡嗎?”但她們真的是“餃子女”蜂擁而至的新餃子。
“餃子女”的增多也與日本“B級料理”(即地方料理)的興起有關。也許我們很難理解這種微妙的文化差異,但如果壹個日本女孩說她愛吃餃子,就會給人壹種“這個女孩有點像不在乎形象的中年大叔”的印象。但現在不同了。宇都宮的餃子是日本最著名的“B級料理”之壹。就算這道菜再豪邁,只要打上“B級料理”的標簽,也會成為時尚。女生吃餃子的心理從擔心別人覺得不夠女人味變成了吃餃子。
店主們也摸清了“餃子女人”的心思。嬌子店的裝修跟咖啡店壹樣講究氛圍。用拉面和米飯吃餃子有點粗糙?然後吃壹口餃子,喝壹口紅酒。以東京壹家名為“GYOZA SHACK”的店鋪為例。這家店自稱是“能讓人心情愉悅的天然餃子店”。壹般日本人吃餃子都是用辣油蘸醋,但這家店用紅酒、芥末、檸檬油、芫荽油做蘸醬。“GYOZA SHACK”更優雅。它坐落在壹個獨門獨戶的小屋裏,柔和的燈光讓人覺得可能是在吃意大利家庭烹飪。
1/2“餃子之王”,日本最大的餃子連鎖店,自然不想讓女遊客白白流走。2月19日,“餃子之王”宣布將於3月3日(日本女兒節)在京都開設概念店。這家店邀請女性性設計師以“日式休閑”為理念進行設計,還邀請營養師設計更加註重膳食平衡的菜單。壹般壹頓“餃子之王”大概每人1,000日元。對於這家提供小吃、紅酒、雞尾酒的概念店,“餃子之王”的期望是晚餐時人均消費達到3000日元。
因為太喜歡吃餃子,2015年8月,逛了日本100多家餃子店的玉城女人千春,把自己吃餃子的經歷出版成了壹本書,書名是《餃子女人沒有Gyoza,就沒有生活!(“Gyoza”是日語中嬌子的發音),甚至“嬌子女”在日語亞馬遜的評論中也表示“想按照這本書的推薦去旅行”。以前日本女性聚在壹起喝下午茶大多選擇咖啡店。現在他們又多了壹個選擇——去壹家像咖啡店壹樣精致的餃子店,雖然這樣的餃子店超出了我們的想象。(來源:好奇心日報作者: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