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想要了解》》中國民風最彪悍的地方
僜人服飾配飾
僜人,生活在西藏邊境地區的壹個少數民族,在上世紀50年代初國家進行民族識別工作時,因種種原因沒有列入中國56個民族之中,但其生產、生活方式和風土人情與藏族、門巴族、珞巴族確有不同,因而長期稱之為僜人。
僜人,與其他中華民族壹樣有著自己傳承的美麗動人故事,他們在自身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僜人文化。
過去,僜人都居住在深山老林的半山腰上,用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種植玉米。當糧食不夠時,就以狩獵或樹葉、野菜充饑。現在僜人絕大多數已搬到山下臺地上居住,使用鐵器工具,他們除繼續種玉米外,還開墾了層層梯田,種植旱稻、青稞、雞爪谷、山芋等,同時還種各種蔬菜。
祖祖輩輩生活在深山裏的僜人,也會耕作,但方式十分原始,基本上都是刀耕火種。僜人的生產工具很簡單,除了刀子和壹些木制的農具外沒有其他的農具。刀子不僅是僜人的主要生產工具,而且是重要的自衛武器,同時也是男人們的壹種裝飾品。
傳統的僜人衣服多數是自產自用的麻織品,也有少量是棉織品,除使用原色麻線外也把麻線染成紅黑兩色。壹般在織前染色,用樹皮作染料,也有的用松樹加高粱殼作染料。紡織工具十分簡單,只是幾根木棍和窄木板,把經線壹端的木棍用兩個小木樁固定在地上,把經線另壹端的木棍拴在織布人的腰間。織布人坐在地上,把經線拉平拉緊,用木板穿分經線或先用細木棍穿分後再引入木板,把木板側立後提起半數經線,用壹根短棍作梭繞上緯線沿木板穿梭,然後用板拍緊緯線,如此來回往復交織。
近些年隨著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大多數都是用腈綸制品代替麻織品。由於其居住地四季如春,四季不太分明,所以僜人服飾基本上只有壹種。另外,僜人歷來把銀飾視為高貴、富有和華麗的裝飾品。壹個盛裝的僜人婦女壹身珠光寶氣,走起路來環佩叮當,別具風采。僜人成年男女均戴比較大的耳環,他們認為耳環是壹種裝飾美。僜人老婦頗為喜歡叫“勾達白”的大耳環。
無論男女,僜人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壹個用棉織成的挎包。挎包色彩鮮艷,風格淳樸,將鑿出洞的銀幣,有序地編織於包帶上,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挎包圖案有各種精美的圖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服飾
從從為數不多的衣著來看,女的壹般都戴壹對鋒如長鼓似的銀質長耳環,頭戴護額,頸項掛串珠或其他銀飾,穿統裙,赤足;男人頭上都盤著長長的黑帕,戴壹種銀耳環,腰挎砍刀,十分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