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宵節
早餐,各家多吃米粉圓子。小粒無餡者為“糖圓”,大顆有餡如百果、棗泥、油水的稱“元宵”。
晚間家宴後,外出賞月觀燈。入夜,火樹銀花,城門大開,大街小巷到處彩燈遊動,令人目不暇接;處處敲鑼打鼓,鈸鐃蕭管齊奏鬧元宵。女士結隊出遊“晾街”,正是“邀月客邀邀月客,看燈人看看燈人”,熱鬧非凡。
當時有首兒歌描述常州元宵燈市的盛況:“甘棠橋,對鼓橋,鼓樓對著廟門口,鏜鏜鏜!燈來哩!燈來哩!嗲格燈?壹團和氣燈,二龍戲珠燈,三元及第燈,四面如意燈,五子奪魁燈,六角風菱燈,七子八婿燈,八仙過海燈,九蓮燈,十面芙蓉燈,鏜鏜鏜,燈來哩!後面還有壹條老龍燈,壹跳跳出來二十四個小猢猻,嚇得娘娘小姐呆瞪瞪”。
太平軍攻克常州後,每逢元宵節,“聖兵”敲起“太平軍鑼鼓”歡慶新春。青雲坊兩側戲樓上,太平軍男女“聖兵”化裝演唱灘簧,軍民同樂,往往通宵達旦。這天,街頭巷尾常有五七人壹起,手提鑼鼓,邊敲邊行,俗稱“浪街元宵”。婦女夜間結伴到郊外或村外走三座橋,來回路線不能重復,稱“走三橋”;有的途中摘壹把初出葉的菜,拭衣領,稱為“解發膩”;鄉間姑娘還把禿帚、竹枝等用麻莖紮成壹丈來高的蘆炬,在田間焚燒,謂“照田財”,以占蔔幹旱和雨水的情況。
2)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俗稱“過八月半”。節前數日,人們多以月餅、火腿、菱、藕等饋贈親友“送節禮”。晨起吃“糖芋頭”,晚上合家團聚,飲酒賞月。婦女多在天井設香案,供菱藕、燒香鬥,以齋月宮。文人雅士相約赴艤舟亭賞月賦詩。
天目湖特色美食;
飲天目湖啤酒:幾乎所有的遊客都愛喝壹杯天目湖啤酒,因為壹看就知它由純凈的天目湖水釀制而成,舒心爽口。
品繡球島綠茶:坐在島上茶苑,欣賞窗外采茶女優美的身姿,自己也可親手采摘,采茶、制茶與品茗的雅趣,在天目湖的青山綠水間盡情領略。
喝“天目湖砂鍋魚頭”景區內大小飯店都用砂鍋魚頭這道湯壓軸,喝過以後方覺不枉此行。
天目湖砂鍋魚頭
來到天目湖畔,三五知己在臨湖茶室內,用富有天然山泉礦物成分的湖水沏茶,但見杯中葉片芽尖嫩黃淺綠,清香飄逸。壹邊品茗,壹邊聊天、讀書或弈棋,欣賞那如詩似畫,恬靜的湖光山色,直如脫離凡塵,恰似神仙壹般。
天目湖水質純凈,天然餌料特別豐富,盛產鱅魚(俗稱鰱胖頭、胖頭魚)等多種淡水魚,年產量大約100萬公斤。來到天目湖,不能不品嘗頗負盛名的砂鍋魚頭,這是朱順才大師精細心研究、精心烹飪的成果,就像到了新加坡不能不品嘗咖喱魚頭壹樣。這沙鍋魚頭選用四至五公斤重活蹦鮮跳的胖頭魚,去鱗去鰓,除去內臟,在頭後三公分處將頭剁下,煎黃後撈出放入沙鍋之中,放進甘甜清洌的天目湖水,撇除浮油,輔以八種佐料,用文火煨數小時。上桌時,湯色如乳,魚肉白裏透紅,細嫩似豆花,絕無土腥味,肥而不膩,美妙絕倫。1982年,75國駐華使節偕夫人來到天目湖,品嘗過砂鍋魚頭後,無不交口稱贊。1985年,鄧小平到南京,天目湖賓館特地派廚師帶著天目湖的魚和水前往烹調,鄧小平品嘗過後稱贊說:“這魚頭是今晚最好吃的壹道菜。”有位教育家吃過之後,三年不忘其味,賦詩贊道:“鰱魚頭味美,三載有余香。”很少吃淡水魚的新加坡朋友說,天目湖的沙鍋煨魚頭頗具水鄉特色,跟咖喱魚頭相比,風味迥然不同,這道佳肴只有在天目湖才品嘗得到。
砂鍋魚頭,天目湖最令人回味的美食。湯色如乳,魚肉白裏透紅,細嫩似豆花,絕無土腥味,肥而不膩,美妙絕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