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陜西有什麽小眾卻很值得壹去的景點?

陜西有什麽小眾卻很值得壹去的景點?

真是太巧了,前不久我就帶著父母去陜西轉了壹圈。走過很多地方,看了很多美景。陜西的小眾景點很多,最值得推薦的景點就鳳堰古梯田,雖然小眾,但值得壹去。

鳳堰古梯田

景點介紹

鳳堰古梯田景區包括鳳江梯田和堰坪梯田,位於陜西漢陰縣漩渦鎮黃龍、堰坪和茨溝村,距縣城35公裏,梯田依山傍水分布在海拔500-650米之間,連片***1.2萬余畝;梯田級數均在300級左右,梯級層高0.3-1米,級寬3-15米,最長達600余米。

梯田依靠黃龍、茨溝、冷水和龍王4條溝的溪水自流灌溉,潺潺流水四季不絕。鳳堰古梯田至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它集“山、水、田、屋、寨、村、廟、農”為壹體,融“渾厚、雅致、奇趣、清新、壯美”在壹身,是人與自然的偉大傑作。

景點位置陜西省安康市漢陰縣漩渦鎮鳳堰古梯田

景區資質國家4A級景區

最佳遊覽時間3-8月

門票免費

交通路線

自駕:

從西安上包茂高速- 十天高速公路-鳳凰大道-漢漩公路,沿漢漩公路行駛34.0公裏

參觀路線

石泉-後柳(熨鬥鎮)-喜河-漢陽-漩渦-漢陰。這是壹條經典旅遊路線。

鳳凰雲海-雙龍戲水-鳳江日出-堰坪落日-鳳江茶園-群英晨曦-漩渦風情-花屋情緣-石寨遺風-鳳飲東河

必打卡景點

石寨遺風

早在乾隆年間吳氏家族因為生計的需要開始改造旱地,用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在鹹豐、同治年間大規模建設梯田。經過壹代代的建設,鳳堰梯田分布在漩渦鎮。22個村,西至黃龍村,東接擂鼓臺梯田環抱著山脊,逐次高升成水平梯地,從山腳盤到山頂,可以多達300余層。山水和先民的智慧,最終形成了這大地上令人震撼的繪畫,也被稱為陜西最美梯田。

鳳飲東河

春日,漫山遍野皆是高低錯落的正在盛放的油菜花,金色彌漫了整個漩渦的空間。蜿蜒如春螺般的梯田群環抱著山脊,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大如曲池,小似碎鏡,高低錯落。從高處遠眺,梯田的優美曲線壹條條、壹根根,或平行或交叉,披嵐似雲塔,疊置像海浪。

鳳凰雲海

流光溢彩的鳳堰梯田壹日三時也因天氣陰晴變幻和雲霞嵐氣的聚散,呈現出不同的神韻和情致。在時隱時顯的雲霧中翩然起舞,便有了不俗的風韻與靈魂,讓人產生美幻之感。雲霧飄來時,舉目四望全是雲海,不知身在何處?雲去霧收,浮現出綠的、黃的、紫的、橙的田禾,與遲來的晨暉渾然壹體,形成壹個絢麗多彩的世界,恍如隔世,仿佛雲中漫步。移步換景,瞬息萬變,那種視覺的沖擊讓人應接不暇,連同心跳。

美食攻略

葫蘆頭? 

葫蘆頭主料由豬大腸頭、豬肚頭、肥腸去腥臊後加佐料煮成湯,再用湯煮饃而成。其湯釅味濃、鮮香適口,是壹種高飽和脂肪酸、高膽固醇食品。具有濃郁味醇,鮮香滑嫩,肥而不膩,老幼皆宜的特點。? ?

肉夾饃? 

“肉夾饃”的叫法是古漢語的倒裝句式(相關知識見中學語文課本),其意為“肉夾於饃中”。外地人首次聽說肉夾饃,都認為是病句,肉怎麽能夾饃?這就是與古漢語有關了,肉夾饃,其實是"肉夾於饃"。老百姓無需文縐縐地講之乎者也,加上西安人性急,直爽,省去"於"字,喊起來便當,就像吃面不嚼壹樣,有快就有慢。? 

肉夾饃,實際是兩種食物的絕妙組合:臘汁肉,白吉饃。肉夾饃合臘汁肉、白吉饃為壹體,互為烘托,將各自滋味發揮到極致。饃香肉酥,回味無窮。臘汁肉聞名中國,配上白吉饃,有著中式漢堡的美譽,揚名中外,深受人們喜愛。? 

餃子宴? 

在西安的.特色小吃中,最稱的上壹絕的莫屬"餃子宴"的得名,它主要是由千姿百態的餃子組成的宴賓筵席, 故稱之為 "西安餃子宴",尤為中外旅客所稱道的是,上百種餃子,配以不同的餡,捏成不同的形狀,玲瓏剔透,或蒸或煮,好吃好看,每壹款都有壹個雅致的名稱和傳說,真是讓人眼花繚亂,贊不絕口。"西安餃子宴"分為"百花宴"、"牡丹宴"、"龍鳳宴"、"宮廷宴"、"八珍宴"等5個高、中、低檔次、由180余種色彩造型、香味俱佳的餃子分別組成,可謂"壹餃壹格、百餃百味"。? 

鍋盔? 

鍋盔源於外婆給外孫賀彌月贈送禮品,後發展成為風味方便食品。鍋盔整體呈圓形,直徑尺許,厚1寸,重5斤。料取麥面精粉,壓稈和面,淺鍋慢火烘烤。 外表斑黃,切口砂白,酥活適口,能久放,便攜帶。? ? 

羊肉泡饃? 

牛羊肉泡饃,是獨具西安方邦特色的著名小吃。相傳宋太祖趙匡胤落魄時,流落長安,正值寒冬,饑渴難耐,囊中只有壹餅,餅冷口幹,難以下咽,街邊壹家賣羊肉湯的老板,見之不忍,給了壹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趙匡胤將餅掰碎泡入,吃完頓覺神清氣爽,豪氣沖天,壹掃頹廢心情,踏上征程,登基以後,嘗遍世間美味,心中獨獨放不下記憶中的羊肉湯泡餅,傳令廚房仿制,近百廚師苦思冥想,才定下做法,就是現今的羊肉泡饃,據說老趙吃後龍顏大樂,成為每天定點菜品,廚師長封了萬戶侯。? 

蕎面饸饹? 

西安城墻內的西北方向有壹個地方名叫教場門,顧名思義,大概是當年八旗兵、綠營兵操演武功的地方。"門"沒有看到過,但在相當長壹段時間裏,"教場門"三個字出現在西安人的口中,常常是後面還掛著另兩個字"饸饹"。